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
Bulletin#EF8C3FDBEBD18A66986B3C7F1A3F0040
o9UeGqmbwk4qMnacWTJ9majDgk5eZZtQEi#1662
@2018-12-16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UVATdTiasfEGVv9tSLbPqaiaicTtSRNXfNDklnYpibTH60qfBkGDOATMPRTSv34rTsmrB6eYwYibEkHkw/0?wx_fmt=jpeg)

# 扬之:英欧还能“协议离婚”吗?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2016年6月23日的英国脱欧公投,事后看真有些像男人为了图一时之快而做的“蠢事”,瞬间的快感带来的却是之后“无尽”的麻烦和痛苦。

主持脱欧的英国首相梅(Theresa May),算是尝到了个中的心酸和苦闷:除了要应对舆论和反对党的质疑和抨击,还要面对党内同僚的诟病和问责。

12月12日,保守党议员率先发难,对自己的党魁提出不信任案。结果虽然有惊无险,未导致梅立刻下台,但毕竟三分之一的同党议员投了不信任票。

此前,鉴于下议院通过脱欧协议的可能性等于零,梅临时宣布“无限期”推迟表决,以便自己能再和欧盟进行磋商,改善脱欧条件。

这是英国人的“惯用伎俩”,通过打国内牌来和欧盟讨价还价;欧盟对此已见怪不怪。

实际上,欧盟方面该做的都做了:11月25日,欧盟27国首脑在布鲁塞尔就英国“脱欧”的协议草案达成一致。如果英国下院也通过,英欧之间的“协议离婚”其实是有望得到落实的。

毋庸讳言,这版协议是一笔政治“交易”,目的是为了避免“硬脱欧”(No Deal)对双方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因此,草案出笼后,双方都长抒了一口气。

从协议内容上看,欧盟这次似乎“得利”多了些,原因有三:

1)欧盟盘子大,27国加起来的实力远超英国;2)英国主动提出脱欧,“背叛”在先,虽说这是公投的结果,民意为大,但毕竟不占“道义”高地,谈判底气不足;3)欧盟为防止其他成员国效法英国的做法,在谈判中不得不强硬,以期达到“杀一儆百”的效应,让步的余地不大。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双方谈得的确很艰苦,梅也为本国的利益尽力竭智,做了很大的努力,但协议达成后,任何一方都没有“胜利”的感觉。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指出,这里“没有胜者,我们都输了”。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英国脱欧暴露了欧洲的“软肋”,因此是时候进行必要的改革了。

德国总理默克尔也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她强调“协议虽是件外交精品杰作,但英国脱欧本身却是个悲剧”,坦承脱欧协议让人感觉“相当纠结”(sehr
zwiespältige Gefühle)。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VATdTiasfEGVv9tSLbPqaiakaxUtuXgFoXnqgTGhNFy1VUbs1ia516DupuJfIQS9tbLTzREmfSyiblA/640?wx_fmt=jpeg)

图片来源:见水印

**英欧“婚姻”:不幸福,但还过得去**

若要理解英欧双方现阶段的心态,最好还是要了解一些两边的交往史。

我们无需把眼光投向遥远的过去,如发生在14至15世纪的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和19世纪晚期的英国“光荣孤独”(Splendid isolation),只需把焦距对准二战后的双边关系即可。

日常生活中,人们喜欢用“将错误进行到底”这句话来形容不太美满的婚姻;英欧历时四十五年的“婚姻”也可谓一波三折,从一开始便走得不顺。

客观而言,英国当年追着欧盟讨“一纸婚约”本来就非出于“爱情”,而是很实际的利益考量:增加在欧陆的市场份额和政治话语权,摆脱自己当初所处的经济低迷处境。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发现,英国对“入欧”和“脱欧”这两个截然不同的目标,表现出了同样地“执着”:

伦敦两次“求婚”(1961年和1967年),两次均遭拒绝。但它不气馁,熬到最大阻力戴高乐1969年下台,才圆了入盟之梦(1973年)。

可是梦想成真后才不过两年,习惯了“独往独来”(“光荣孤独”)的英国人便开始觉得浑身不自在了。这似乎应验了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围城效应”。

1975年,英国首次就“留欧or脱欧”问题举行下议院表决和全民公投,结果多数赞同继续留在欧盟内。四十一年后(2016年),英国再次举行公投。最后,脱欧派以不到四个百分点(52%对48%)的微弱多数获胜。

有趣的是,两次公投前,英国的政府首脑(哈罗德·威尔森和戴维·卡梅伦)均在宣布公投后与欧盟进行过一番讨价还价;使用的理由也雷同:“给我个好价格,不然我无法说服我的国民”。

两人最终也的确促使欧盟不同程度地作出了让步。只不过,2016年这次被“玩大发了”。结果是,卡梅伦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英国陷入被动境地,短时间内难以放飞自己。倒是德法两国,窃喜终于送走了“瘟神”,虽然表面上还要做出悲哀的样子。

由此可见,“脱欧”明显是英国政府试图从欧盟这边拿到更大好处的一种政治手段。这种“不作不死”的风格其实贯穿英欧的整个“婚姻”期间:

譬如,1984年夏,“铁娘子”撒切尔在法国枫丹白露举行的欧共体峰会上,把几乎从不离手的手提包重重砸向会议桌,愤怒大喊:“把钱还给我!”(I want my
money back)。最后,在座的包括密特朗和科尔在内的欧共体男领袖们“集体投降”,同意每年将英国给欧共体缴纳预算金额中的66%退还给伦敦。



又譬如,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英国和爱尔兰不在其列,只部分参与边防联合行动。1998年,15个欧盟成员国家进入经济和货币联盟第三阶段,使用共同货币欧元,但根据《马斯特里赫条约》,英国和丹麦不必加入。2000年12月7日,欧洲理事会在尼斯颁布《欧盟基本权利宪章》,英国和波兰选择不参加。

还有,脱欧派在游说时最常使用的理由是,默克尔2015年的难民政策给英国的国内安全和社保体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事实上,英国所面临的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自己当年政策失误的结果。

2004年,欧盟东扩硕果累累,一下子吸纳了十个新成员国。大部分老成员国一开始就对来自东欧新成员国的“廉价”劳动力采取了限制性的过渡措施,只有英国、爱尔兰和瑞典决定彻底开放劳务市场。

伦敦的开放举措一方面符合其一贯的经济最大限度市场化的传统,同时也与当时英国经济走势强劲有关。那个时候,英国是联盟中公认的“最健康和强壮的经济体之一”。

但是,伦敦在开放人员流通方面犯了二战后相同的错误。当时,英国为了恢复经济,大量接收来自英联邦国家的移民。后来经济出现不景气,劳动市场供大于求,本地人认为这些移民抢走了自己的饭碗,占了社保好处,因此社会矛盾恶化。为此,英国政府制定了《1971移民法》,收缩了传统的宽松政策。

对欧盟其他国家来说,英国的确是个比较“怪异”的矛盾体:一方面刚愎自用,斤斤计较,另一方面,它又是建立欧盟单一市场、促进自由贸易和加速欧盟东扩的主要推手。特别在国际金融领域,大不列颠为提高欧盟的地位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英国在欧盟中的角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政治一体化的阻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VATdTiasfEGVv9tSLbPqaiaTd4Fibazia4odaia1TwW65WaRFGwsDurobMfJyibHJgK4DhiapgNic5j942g/640?wx_fmt=jpeg)

当地时间2018年12月14日,比利时布鲁塞尔,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中央社”报道,13日,英国首相特蕾莎·梅为“脱欧”协议最具争议的爱尔兰边界保障措施赴欧盟商议无果,欧盟认为,英国诉求不明,且英国议会很大程度上不支持这项协议,情势转向为无协议“硬脱欧”做准备。@视觉中国

**“苦药”与“糖衣”**

这次达成的厚达585页的协议草案出笼后,梅在国内马上陷入“四面楚歌”:反对脱欧的人自不用说,即便在支持脱欧的阵营内,认为协议“丧权辱国”的大有人在。

在他们眼里,这次的协议是一剂“苦药”。要知它究竟“苦”在哪里,就需要从脱欧派认为“脱欧”能带来的两大“好处”入手:收回控制权(taking back
control)和恢复自贸权(restoring of free trade)。

根据协议,明年3月英国正式脱欧后还有一个所谓的“过渡阶段”,以保障经济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新局面。该阶段止于2020年12月31日,但可以根据需要加以延长。

问题是,在过渡期内,英国在联盟内不再有表决权,但同时又必须继续遵守欧盟的现有条例和规定,在完全脱欧前继续兑现会费和其他具有约束力的资金承诺。此结果是脱欧鹰派的“眼中钉”。

另一个令其难以“下咽”的东西是关于“爱尔兰/北爱尔兰”边界的解决方案。正如脱欧有“软硬”两种脱法一样,爱尔兰边界也有“软硬”两种不同的划法。

所谓“硬划分”就是彻底恢复国与国之间的常规边界,把爱尔兰重新割裂开来。这样做的后果有可能会导致民族矛盾的死灰复燃,这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为了避免出现这个局面,英国同意在2020年7月做出最终决断之前,暂时留在统一的关税联盟中。

对脱欧强硬派来说,这期限过于拖沓,会让英国失去了重新与世界接轨的大好时机,也让“收回控制权”“恢复自贸权”的目标落空。

因此,虽然欧盟和“梅派”均反复表示眼下的脱欧协议是能谈出的最好“交易”,但英国国会是否批准这份文件还是个很大的问号。

为了帮助梅首相在国内度过难关,排除阻力,也为了减轻英欧离婚后“两败俱伤”的程度,双方在此次特别峰会上还签订了一份“政治宣言”,以规划英国脱欧之后的双边关系。

如果说脱欧协议是强硬派眼中的一剂“毒药”,那么政治宣言则是梅首相刻意为这“毒药”包上的一层“糖衣”。谈判双方用心良苦由此可见一斑。

这份长达26页的宣言为“离婚”后的英欧关系勾勒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双方将致力于建立“雄心勃勃和深广灵活”的经贸伙伴关系,并在过渡期结束时(2020年底)签署自贸协定。此外,外交、安全和防务方面的合作也将得到充分加强。

英欧双方明显是要通过这份宣言向英伦三岛的民众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买卖不成仁义在,婚姻不存情义留”。可民众会问:既然你们有心把双方的未来打造得这般“如梦如幻”,那还离哪门子婚呀?不如干脆直接一起白头到老算了。

原本为英国脱欧“保驾护航”的一纸宣言,无意中却成了英国留在欧盟中的最佳理由。说来倒也可以算是一段“佳话”了。可是,愿景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大家都知道,脱欧协议才是实打实的,而宣言不过是某种意向,对双方并无法律束缚力。

本来以为这份政治宣言有可能对英国的精英和国民产生“抚慰”的心理效应,可梅首相无限期推迟下院表决,说明英方在离婚协议上签字还需要经过一番周折。



**“协议离婚”不成怎么办?**

如果脱欧协议最终遭拒,英国政局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可能之一:提前大选】

梅坚持认为,下议院就脱欧协议的表决应该只就事不论人(她)。但是,如果协议遭拒,很难想象主导并主持脱欧谈判的她还能稳坐首相的宝座。

协议草案公布后,已有若干内阁成员辞职;保守党议员里斯-莫格(Jacob Rees-
Mogg)又推动了12月12日的不信任提案。虽然有序脱欧的路尚未完全堵死,但梅的政治地位仍然很不稳定。

如果梅真的因此而被赶下台(不管以何种形式),英国最起码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比较混乱的局面,重新大选便可能成为一个选项。

【可能之二:硬脱欧】

梅首相反复强调这是英国能得到最佳结果,呼吁议员们能以本国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为重。同时,她也发出警告,拒绝这次的谈判结果会把英国抛回原点,风险很大。

她的观点在政界虽然尚未获得足够的支持,却得到英国经济界的肯定,毕竟硬脱欧对英国经济的打击会比较大。

如果协议未获通过,预计梅首相会请求欧盟推迟启动脱欧的时间,并利用这最后的机会促成其他协议,以减少硬脱欧的负面后果。

【可能之三:再次公投】

数月来,重新公投的呼声此起彼伏,包括网上请愿行动和人数众多的游行活动,但最终都不了了之,主要原因是反脱欧力量还缺乏振臂一呼的领袖人物。

梅首相本人排除重新公投的可能,但下议院若最终拒绝脱欧协议,梅政府势必式微。在这种情况下,重新公投的可能性或许会有所增加。

【可能之四:重新谈判】

原定12月11日的下议院表决还没进行,梅就宣布推迟,并立刻着手与欧盟主要国家进行磋商,希望能为英国再多争取一些利益。

政治就是如此游走在“可测”与“不可测”之间,这为决策者提供了许多回旋的余地和争斗的空间。

但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布鲁塞尔还是柏林,都已明确表示不会重新谈判。

如果梅空手而归,无序的“硬脱欧”(No Deal)的概率就会变大。这是双方一直想避免的。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若这一天真的到来,双方也只有面对的份儿。

**结语**

中国人常说“家和万事兴”,说的是和睦相处方能兴旺家族。

《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头一句话又说,“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出聚散总有时,命中早注定。

回顾不列颠与欧罗巴这四十五年的关系史,真可谓“入伙不易,散伙亦难”。

但无论是“入欧”还是“脱欧”,基本上都是英国人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只不过,这样的“自娱自乐”,对百姓、国家和伙伴而言,代价似乎高了些。

让微弱多数决定一个国家、乃至一个联盟的命运,这是民主的胜利还是民主的悲哀?政治精英们在这样的剧变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光彩?

这些问题,是英国脱欧留给当下和后世的主要考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JtM6R8ic1h1FIMUbokFMPY59VylrdT7roVibaxFLssmMdf7ZmacGvX0TDHU3NgWXgibWjbCuaP2oEg/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