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汉学家白乐桑:中文在欧洲的未来是基础教育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参考消息5月31日文章,原题 《为何法国汉语教学领跑西方——专访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会长白乐桑》。(作者 桂涛)】
“能留您一个电话吗?”
“扫个微信吧。”
67岁的白乐桑常让人觉得,他比中国人还像中国人。
他回答问题不疾不徐、温文尔雅,有时甚至让人思考他的话里是否满是机锋与禅意;他汉语发音标准,被称为“法国汉语最好的人”,他将此归功于儿时父亲的音乐启蒙;他爱读老舍、庄子和王维,最喜欢鲁迅小说中那个研究“茴字有几种写法”的孔乙己;自从他1973年第一次到中国留学以来,他一辈子都在学汉语、教汉语,随身带着《新华字典》,退休了也总有人来找他开会、研讨、出书。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odXjJQK9x4oDmgO56jwJDa54avalzeCFfWybUBhE7H6Rib1pLw7hf8e4iamlOCTESEDgpp75bZYTw/0?wx_fmt=jpeg)
法国汉学家白乐桑(来源 中国侨网)
有时候,白乐桑的随和与情趣会让人忘了他在世界汉学界是个何等重量级的人物:他曾是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现在是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会长、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
**见证汉语教学在法国普及**
“40年前,如果有人说,你会用中文工作,而且会很忙,我是怎么也不会相信的。”他笑着说,“那时如果别人问我是学什么的,我回答他‘我是学中文的’,他会说‘不开玩笑,说真的,你到底是学什么的’”?
白乐桑见证了汉语教学在法国的不断普及,也在不断思考汉语教学的未来。他支持汉语教学“字本位”,这在中国语言学界引起争议。但在白乐桑看来,这本该是个“最不需要争议的问题”。
退休后的白乐桑爱在微信朋友圈里晒美食美景,有时也说说俏皮话:发一张西湖醋鱼的图,配上苏轼的话“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
白乐桑从事汉语教学和中法文化交流40多年,是欧洲首位汉语教学法博士生导师,法国汉语教师协会的创始人及会长。他主编《汉语语言文字启蒙》《汉语语法使用说明》《汉字的表意王国》等30多部专著,并曾将鲁迅的《孔乙己》《药》《呐喊》等翻译为法文。
白乐桑到伦敦参加书展期间,和中国的一家出版社签了“外国人写作中国际化”的新书约稿协议,打算写一写他对中国语言文字的认识,以及他观察的汉语与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关系。
**中国的汉语教学西化了**
白乐桑说,汉字和任何西方字母都不同,甚至有一点不可思议。因此中国文化在西方人眼中成了一种“他者文化”。白乐桑正是在这样的意识形态背景下长大的。
在汉语教学法方面,白乐桑很早就出过一本教材,它明显跟中国的汉语教材的路子不同。白乐桑认为,中国的汉语教学西化了,忽略了汉语本身的独特性。白乐桑说,作为学习者,他从一开始就意识到,汉语的外语教学,本质就和西文教学不同。简单地说,从学习者角度看,语和文有一种相对的分区状态。
比如,中文句子你能说出来,但看见对应的汉字时,可能认不出来。而西文正好相反,你可以读出一个句子,但可能不知道每个字词是什么意思。因此他说,西文是透明的,汉语则不是。汉语到底有多少教学单位?他认为有两个,词之外,还应该有字,这是与西文十分不同的地方。因此他提出汉语教学的“字本位”或者说“二元论”。
白乐桑说,中国的汉语教材,都是直接到了词的层级,这是太大的矛盾。最近几年他总说,全世界所有学科中,唯有对外汉语的教材把这个学科本质的、最核心的问题歪曲了。本来字的问题是最不必争论的问题,但现在他的观点在语言教学界里支持者却只占少数。
白乐桑指出,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一些降低学习汉语要求的现象,这是不自信的体现。法语中存在那么多的时态,有些很难,也很少使用,那法国人是不是应该淘汰一些?这不可能。中国却在这么做,比如新汉语水平考试中大大降低要求,在阅读理解部分每句的汉字标注汉语拼音,这样,一个字都不认识的考生能获得一级和二级证书。
**中文的未来是基础教育**
白乐桑说,中文是一种典型的以表意文字为基础、没有时态文化的语言,这对人类来说很独特,西方永远也不会有以这样一种语言文字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现在明显的趋向是,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在学习汉语,目前欧洲汉语教学协会理事会成员国已经有23个,欧洲整体的汉语教学发展是上升的趋势。所以白乐桑总说:“在路上你总会和中国相遇。”但白乐桑最关注的不是高等教育,不是孔子学院,而是每个国家的基础教育和教育体制。他说:“中文(在欧洲)的未来不是大学,而是基础教育,中文要和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一样,获得在欧洲基础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这样才能巩固汉语走向国际型语言的成果。”
白乐桑说,有人说法国人是欧洲的中国人,中法文化很相近。法国现在学习汉语的人已经有10万,其中一半在基础教育阶段。这些人是把汉语作为正规科目,而不是课外兴趣来学习的,是高中毕业会考要考试的科目。现在法国有700所中学在教授汉语,一方面可以说太少,但如果和其他任何一个西方国家相比,都算得上很多。
白乐桑一直在想,为什么法国在汉语方面一直领跑,不可能只有一个因素。首先,中法关系比较特别。从17世纪起,中法关系就是建立在文化交流之上的。当时,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派遣五名数学家去见康熙,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文化交流。中法关系是从文化交流开始的,不是战争,也不是贸易,这与英国等其他欧洲国家有很大的不同。
其次,法国汉语教学的传统悠久。早在1814年,法国就任命了全球第一个汉语教授,而白乐桑曾经担任的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这个职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法国国民教育总督学这一团队是拿破仑所创设。这个职位直接向部长负责,具有很强的独立性。
此外,或许其中还有法国语言政策方面的原因,法国过去抵触英语,所以在基础教育体制上,推进外语多元化。最近几年中法在语言政策方面联系非常密切,开了不少研讨会,因为两国面对同样的问题:中国存在关于字母词的辩论,法国也定期推荐如何把英语外来词法语化。正是这些原因让法国在汉语教学方面一直领跑,在汉语推广方面也一直领先于其他西方国家。
白乐桑希望而且相信欧美其他国家,也应该把汉语作为基础教育的正规外语。规模大不大可以再说,但应该是作为正规外语,到时候这些国家的部分人就会开始吸收这种文化和思维。汉语会成为普通家长给孩子的一种选择,孩子们会认为,汉语不是一种奇怪、遥远、不可思议的语言,是完全可以学会的。
这样,东西方文化就会真正起一种互补的作用,彼此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远距离语言”,不只是学习一种工具,还是学习“他者”。说大一点,到时候这些学习者的身份认同会有一点点改变和丰富。当然这需要漫长的时间。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odXjJQK9x4oDmgO56jwJDtN2X3nsQbeMxPjAmIEZT4hibRP4GiajFCFYFFYIokibEsVlbIKAw4rcLA/0?wx_fmt=jpeg)
(图片来源 中国侨网)
**关于中国语言文化走出去**
为什么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汉语?这背后仅仅是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吗?白乐桑一直认为,经济这一个原因并不能完全解释“汉语热”。现在和白乐桑学汉语的年代已经不同了,汉语有了明显的使用价值。但也出现一些新的刻板印象,常有人说现在西方人学汉语就是为了实用,为了做生意,白乐桑觉得这种说法太简单化了。如果为了做生意,法国那么多商学院为什么不是百分之百学习汉语?事实上,所谓的“传统动机”还在,那就是发现,就像白乐桑当年一样,以发现为动机。要发现,当然距离越远越有发现的价值。
语言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会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大而自动增强吗?中国最近几年提出软实力,也提倡要让自己的语言文化走出去,白乐桑觉得先要对这些提法进行质疑和提问。
首先,许多人不了解,其实汉语在欧洲并非新事物,两百年前法国就任命了汉语教授,但中国人还是会说,汉语要走出去,白乐桑认为这反映出自我中心的现象。
其次,软实力当然是“主动行为”,其实很多国家都这样,用政策来推进,可白乐桑觉得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自己的文化是不是光靠政府行为来推动就行了?历史告诉人们,远远不够。中国文化传播上的孔子学院模式常常推广一些具体的活动,比如包饺子等,但缺乏对饮食文化的提炼,没有展现出其真正丰富的一面。西方人尤其是法国人对中国饮食文化兴趣很浓厚,但这不等于说他们愿意包饺子,这是两回事。应该有把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佛学、易经那样的文化点,培养饮食方面的博士生导师,在大学里开设饮食文化专业,这太有必要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XodXjJQK9x4oDmgO56jwJDhCqzXA7d2F25wK83icXZnUM4JMibMPfibrUFfNMwIFmGBbZiaWq9sjJatQ/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