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41C5105B86E55D1775697E563D9DE564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705
@2019-04-29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tIlwBKicmia72JibUcndBZMQh9WKyviaGeISUA26SRHbicZ2Nq92fjKrfsA/0?wx_fmt=jpeg)

# 从明治到令和,中日关系的下一次拐点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刘梦龙 **





今天,明仁天皇将皇位禅让予皇太子德仁,日本的30年“平成时代”正式结束了,借着这个机会聊聊中日关系的发展。



去年年是明治维新一百五十周年,明治维新是亚洲第一次成功的近代化尝试,也在不少中国人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也是在去年日本宣布彻底停止持续了四十年的对华政府援助,这也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其实日本对华援助早在08年前后就基本结束了,这时的宣布更像是某种信号,就在不少人认为中日关系将随着这个信号继续冻结的时候,安倍首相在去年的到访,并达成了双方一揽子合作协议,着实出乎许多人意料之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TtQF02vMA6hYaYxIk9A6iazsulVOTe645yhcJGfV5viavnNngzXTYPKQ/640?wx_fmt=jpeg)



我常说我们是见证历史的一代人,但如过山车一样变幻的中日关系多多少少是有些让人昏眩的。自1840年以来,中国和一切列强的关系里,中日,中俄,中美三家的关系都是比较特殊的,而中日又是其中最特殊的,苦大仇深与师生亲切,文化上的天然亲切与地缘上的激烈厮杀,这种爱恨纠葛贯穿了自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两国历史。可以肯定,这种缓和也不过是暂时的,过山车的旅程还会继续,在这样的多变之秋,今天就来说说中日关系的变化和对未来走向的一些判断,以求有一个比较清晰长远的认识。



明治维新,日本对华政府援助,中日一揽子深化合作,发生在今年的三件事就好像是一百五十年历史的三个窗口。明治维新是近代中日关系的起点。日本对华政府援助是中日关系在我们亲身经历的这个时间段的特殊标志,它的开始与结束,既是中国人经历了一个时代,也是日本人对一个时代的记忆。而中日一揽子深化合作则是现在与某种未来的可能。



一般来说,中国人对明治维新抱有一种比较宽容正面的态度,甚至有时候比日本更加美化这场运动,但明治维新显然也是日本富于侵略性的近代化的起点,其标志事件正是甲午战争。明治维新是一体两面的存在,求知识于世界,对应的是布国威于四方,日本近代强大的过程也是一个走向殖民和掠夺的过程,归根到底是一个岛国通过内部压榨和外部机遇实现工业化后争夺新市场和占领新殖民的过程。在全球市场更加封闭,核武器尚未诞生的时代,明治维新可以说决定了侵华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命运,站在中国的角度无疑是其直接受害者。



有趣的是,日本国内也有一些反省明治维新的声音,主要是认为如果没有明治维新由四强藩发动的暴力革命打破了一切瓶瓶罐罐,日本可能从德川幕府演化为一个议会制君主立宪国家。这个国家固然不会有明治维新后那么强大的实力,但也因此避免了近代的军国主义色彩,最后成为一个中立国。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gqwyLnRYys6lYTMB7VoHWUkLyRgxwicfEEKRpGPVVV72XUsHnEZNEsg/640?wx_fmt=jpeg)



显然这种想法带着战后日本社会发达经济下普通市民一厢情愿的色彩,但日本人能去否定明治维新,其实是很好的一件事。明治维新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它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思潮也带来了整个亚洲的秩序破坏。甚至说,日本要回归于亚洲,恐怕要立足于对明治维新的否定。



日本近代的问题是强烈的侵略性和其强大但又不够强大的国力造成了亚洲秩序破坏后的混乱,这种混乱遗留的很多问题都延续到今天。
**我们恐怕很难去指责富国强兵有什么错,但富国强兵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另一回事了。**
事情就是这样,东亚秩序的维护者中国在近代衰落了,在中国衰退的这段时间里,日本试图去取代中国的角色,在东亚的一系列动作与布局,反而成为日后中国重建秩序的障碍。



** 这种困扰是全方面的,其核心都是打算把日本打造成亚洲灯塔,而主要是通过打击与否定中国的形式来完成。 **
比如日本所制造的中华文明被异族征服消亡论,当年所炮制的蒙满非中国论,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培养的亲日情节,日本在朝鲜统治导致的基督教和本土邪教合流以及分而治之下朝鲜半岛对东北地区暧昧不明的领土野心。这种困扰遗留至今。其实对明治维新的另一面否定是一种态度,是承认东亚秩序二次确立的态度,这是表态的问题,而不是对与错的问题。



人们喜欢把日本和英国做对比,两者都是大陆之外的强大岛国,并频繁的干涉大陆事务。但近代日本比殖民时代的英国侵略性要强得多,殖民时代的英国,其目标一直是在列强林立的欧洲维持战略平衡,而日本的野心则是直接成为大陆强权。和有着白崖海岸的英国相比,日本所处的环境确实是不一样的,东亚自古以来没什么列强林立一说,只有中国主导的唯一秩序。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的日本又是一个地质极不稳定,多灾害的岛国,一面把自己看做是天命神州,一面又羡慕大陆的安定富裕,其自我封闭和对大陆的渴望是矛盾的统一体。
**以明治维新为界限,最终压制了保守孤立的岛国特性而成为侵略性极强的军国主义日本。**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1y6fu7Uk6FiaRUHoXTjr4kXTSS4yqrw1viaaD2bBR3fuRU46YDqcwoCg/640?wx_fmt=jpeg)



日本的大陆情节其实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中日的最早交锋发生了朝鲜半岛,唐朝联合新罗消灭了和日本有着特殊关系的百济,并打赢了中日之间的第一次交锋,直接斩断了日本同大陆的最后联系。这种尝试在明朝万历年间又发生了一次,结果直接导致了丰臣政权日后的垮台。作为东亚绝对霸主的中国早早就确立了整个东亚藩属体系,而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日本是无法突破这一点的。之后一千多年,日本的岛国意识迅速发展,而大陆意识几乎没有存在的余地。19世纪以前的日本甚至可以说是被中国所塑造出来的,虽然对他国来说这很残酷,但东亚的历史本质都是中国历史的外延。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所致力于挑战,并在这一百多年里多次努力挑战的都是这样一种秩序。



日本对华援助是一个我们大部分都经历过时代,最后的昭和平成时代。这四十年也是中日关系巨变的四十年。我们这一代人基本上经历了中日关系在八十年代末的友好,到九十年代中后的降温,直到新世纪后的对抗,期间由于日本政局的变化,始终在摇摆不定,直到中美关系矛盾突出,中日关系也随着激化。也是这一代人,基本经历了对日的羡慕,到畏惧,一直到最后的幻灭。虽然因为一些原因到今天还有很多人把日本当做中国等量齐观甚至比中国强大的对手来看待,但
双方 G DP 的变化已经说明民两国四十年来的变迁。



197 8 年 日本的 GDP 是 1\. 01 万亿 美元 (第一次 破万亿 ), 1995 年 达到了 5.45 万亿
的巅峰, 而 到了 2017 年只有 4.87 万亿 美元。 相比之下 ,中国从 1978 年 的 1495 亿 , 到
1998 年 的 1.03 万亿 美元( 第一次 破万亿) , 一路增长到了 2017 年的 12\. 24 万亿
,并保持稳定增长 。 这种 变化 对应我们看待日本的角度就再明显不过了,我们从迫切需要帮助 的渴求 ,到仰望与畏惧,直到在不经意间跨过 。



我们前面说过,近代以前的日本也曾多次试图踏足大陆,无奈,除了一个极其微妙的时期,无论从地缘,人口,资源的角度说,日本都不可能能取代中国成为亚洲的主人。以明治维新为起点,近代日本延续至今的错误其中之一就是这种短暂,而已经关闭的窗口,在不少人心中还存留着。



战后的昭和平成时代常常被装扮的不同于战前,日本以和平,繁荣,东方神秘的形态登场。但明治时代和昭和时代并非是断裂的,而是遗传了精神的。日本的大陆情节实际上并没有随着二战的失败而消失,二战前的日本试图依靠军事实力征服亚洲,而二战后的日本则一度希望靠经济殖民控制亚洲,两者实际上是一致的。冷战中日本经济的崛起,给了日本不少人一种有机会脱离美国体系的错觉,这种思想在九十年代冷战胜利的高潮也在日本社会泛滥。但日本的停滞也意味着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这是他在地缘上天然的劣势决定的,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中国。



日本对华援助贷款就是这样一个微妙窗口期的产物。应该承认,这笔贷款一面有着改善中日关系,弥合历史矛盾的良好动机,但一面,或者说更重要的目的是由日本政府主导,为日本企业拓展外部市场,为日资进入第三世界国家打开缺口,
**这也是它最为让人诟病的,指定用途与指定采购。**
至于由于后来日元的大规模升值,导致的援助变投资应该是最初的预想之外。当然对于四十年前,缺乏外资升级的中国来说,这种援助在当时肯定是值得感谢的,由此带来的中日八九十年代的关系缓和,也造就了一代人的日本记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bklAlj1QyCeaIEf5B7RHBzeePoe4XY8lqgnGYqb3icqZrSYj2mlUudw/640?wx_fmt=jpeg)



我们看到的明治日本和昭和平成日本其实还是同一个日本。比如我们常说日本人在执行层面一般来说都不错,但在战略层面普遍不够出色。明治维新毕竟是体制内的革命,没有真正的推倒重来,因此保留了太多过去的东西。某个角度来说,日本社会并没有随着现代化摆脱中国古人所推崇的上智下愚的社会结构。这里的愚倒不是愚笨,更近于顺从的意思,被动的接受意识形态灌输与塑造。



其实这种形态在世界范围内倒也不特殊,韩国,美国红脖子之类都有类似的情形,但日本的集体主义和同一化特别严重即使在东亚也是突出的。普通日本人并不是愚蠢,也并不是想不到,而是即使认识到了问题,也不会去表达,有时候这也会导致爆发和私下的小动作,但不会在明面上表现出来,形成一张上下共同维护的假面。当然这种情形在当代日本已经有所改变了,几乎和工业化社会的进步同时,这种情形都会出现,类似于我们的佛系,日本更早出现了以放弃社会生活为形式的消极应对。不过,这种自我放逐是少数,上层的门阀,世宦,少数经过选拔的精英和一般民众依然是两个不同类型的存在。前面我说日本容易走上极端,也和这种社会结构多少有点关系,上智下愚的情况下,很难不把事情推到极端。



近代人们对日本的一些认知其实也和这种分裂有关系,日本社会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上下共同维持,带着假面的社会。比如很多外国人都认为日本人忠诚可信,动辄推崇武士道。今天我们所说的武士道,也就是外国人所认知的武士道和叶隐闻书的时代已经有很大不同了,更多是受到德川幕府时代中国传入的朱子学影响,在明治昭和时代年间才形成的东西。



我们看日本战国时代,子弑父,臣放君,下克上,完全是弱肉强食的时代,哪有忠诚信用可言。 **这套理论放诸于被治理的阶层更多也仅仅是被社会要求如此,**
实际上普通日本人也不过是被岛国生活训练的更能忍耐而已。随着日本产业的衰退,日本社会开始越来越频繁的惹出乱子后鞠躬收场,对于统治阶级来说,无原则,无廉耻,唯利是图只怕并不比战国时代来变化多少。



明治维新的一个有趣遗产是使本来几乎退出舞台的公卿,宗室重回权力中心,这些人再和强藩输送的新贵,幕府时代形成的豪商财阀组成了日本的新权力核心。更有趣的是,由于强藩之间的相互斗争,比如西南战争一口气就把萨摩藩的势力清出一大块,导致长州藩的做大。这些都使原来元老设计的权贵控制天皇,共治天下的体系最后变成了昭和时代的天皇军阀集权体系。战后,这种权力核心进行了一些更替,比如原本强藩的势力由于战败被削弱了,旧财阀的解体换上新财阀,但根基倒是保留了。



这种门阀世权很容易导致社会的压抑,反正经过上千年岛屿的封闭调教,日本人很擅长默默的死去,但好处是权力的运转相对稳定,顾忌更少,在布局上虽然不灵活,倒也能长久。当然这种长久也可以理解为容易滞后,尤其是在局面不佳的时候,更会出现相互推诿,没有站得住脚的话事人的情况。宗室公卿本来就是最无耻,善于妥协与装模作样的一群人,日本权力结构的特征很受公卿文化的影响。比如突出的间接路线,类似于当年太平洋前夕出身皇室公卿的高级军官政客集体退出现役,换上后来成了替罪羊的东条等人。没人愿意直接做决断,一切都喜欢找代理人出面,这是上千年隐忍求生的公卿政治的遗留物。



日本宣布结束对华援助倒很可能是一个信号,那就是日本终于正视中国成为一个崛起大国的现实,结束了昭和平成时代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这也不意味着中日间就会一帆风顺,毕竟,日本的问题,并不完全是由日本做主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ZbEVCEzteEEic39TDMOpfWvmLA993K2LEibJJavxESOA8nMzttticc77w/640?wx_fmt=jpeg)



虽然我们常强调,中日关系不能脱离中美关系来讨论,但终究日本作为一个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个议会制民主国家,并不是全然是美国人的傀儡。日美的特殊盟友关系虽然有军事存在,经济的捆绑做基础,但本来就不倾向于全面控制,更倾向于任务式和代理人式的,
**这种间接影响的形式天然就不稳固。**



日本经济虽然最早是欧美经济在亚洲的产业转移,就像韩国经济原本是承接日本的产业转移,但随着欧美资本的国际化金融化,日本经济的发展,其独立性也逐渐发展起来了。这也是八九十年代,日本做着重新经济控制亚洲,打造雁形阵列美梦的基础。



当代日本产业的问题无外乎国内已经不可能实现突破,培育的东南亚等市场受到中国为首的发国家的剧烈冲击,原本的发达国家市场则面临川普为代表的新保守力量带来的贸易壁垒和进一步收割,自己无力去突破。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长期困扰日本,从明治维新就开始的问题,日本虽强,但不够强。就像日本企业在新世纪的全面崩溃,和上个世纪的技术投资方向失败有关,
**这也和日本资源终究有限,只能走押宝的路线,** 不能像真正的超级大国一样,走全面铺开研究的道路有关,一旦选择失误就万劫不复。



经过一百五十年的破局失败,日本其实已经认识到自己万年老二的地位不可能改变了,因此日本面临的问题就是待价而沽。毕竟,日本还是世界前列的发达经济体,还是一个体系内重要的砝码。甚至,日本恐怕还要不切实际的做中美间桥梁,得以两头通吃的企图。现阶段谈,日本从欧美体系,回归亚洲体系还不到时候,但不能说未来日本不会走向这一步。东亚的局势其实很有点像一战前的欧洲,其实力足以匹敌任何外部对手,但和一战前的欧洲不同,东亚始终存在中国这个天然中心,而日韩或主动或被动的都在抗拒这个中心。然而这种抗拒能持续多久是可疑的,毕竟太靠近工业黑洞了,太容易受到直接冲击,而中国国内市场的诱惑又太大了。



和川普不一样,安倍应该属于那种颇为合适在这种大变局的情形下,领导传统大国的话事人,出身世家,基础牢固,很不错的裱糊匠,特别适合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收拾局面。当然,日本传统的政治环境很难出战略性的人才,日本见风使舵的外交能力要比英国差了不少。安倍的中日新合作,更多是应该是一种多头试探的产生。



真正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其实从来没有关闭日本合作这道门,毕竟日本的体量级放在那里,始终有着待机而沽的前景。对中国来说,东亚秩序重建,日韩肯定会有自己合适的位置,但只是这种情形会不会无限持续下去就不好说了。不是中国人要强迫日本做什么,而是美国可能会强迫日本做什么,当然两强分立局势的快速发展更会强迫日本去做些什么。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RS5BZPKukgbDztlhCPDsU0vaX3cqELvCXofXs4UN3KPGGCibcm4fklQ/640?wx_fmt=jpeg)



纵然心中所想,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怎样在美国必然越来越强的压力下,维持中日可能合作的契机,这是对日本的考验。日本所期待的可能是两大国间的左右逢源,中日关系也会随之摇摆。但毕竟日本太近太强了,日本其实不能做冷战中的芬兰,有限的成果不能满足它的胃口,而拥有太多的资源,哪一家都不能坐视它独立。时间不站在日本的一边,如果不能在中国产业体系尚不完备的时候及时布局,很可能日本就会最后被排除在外。不久之前的日本在中国市场其实已经有一个教训了,而这一次不知道能不能吸取。
**最终,中日之间的道路,应该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的,直到最后日本无可避免的要做出某种抉择。**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