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府兵制与更戍法
原创 袁蕾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0?wx_fmt=gif)
今天第一篇是乐小鱼同志的,第二篇是我的一篇旧文,讲府兵制的发展,与乐小鱼的文章配合阅读,风味更佳。
先说定义,所谓府兵制就是一种带有世兵制与征兵制色彩的,兵农合一的军事制度,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其训练征发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折冲府负责。这种制度既可以为国家提供数量庞大且稳定的兵员,同时由于府兵平时即为耕种土地的农民,也可以降低国家负担。
府兵制的正式定型是在贞观十年,在全国设置十六卫与六百三十四军府,同时根据军府人数的多少,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府了两千人,中府千人,下府八百人。同时明确了府兵的任务,一为宿卫,二为镇戍,三为征战。府兵的轮番抽调服役为上番,由兵部筹划,统一按路程远近分番,根据《唐六典》的解释:百里外为五番,五百里外为七番,一千里外八番,各一月上,也就是一次上番一个月,二千里外为九番,倍其月上,也就是每次服役两个月。除在本地镇戍外,其余情况下的上番,由于路途较远,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上番的路上,同时加上教战和校阅的时间,府兵用于进行农业生产的时间实际上很少,所谓三时农耕,一时教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同时由于府兵在番上时间短,刚熟悉情况基本就要被调走了,非常不利于军队的训练,对于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下文主要论述府兵制的发展与特点,与其他军制的关系等。
府兵制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军事制度,自西魏开始到唐天宝年间废除,历时约200年。但是府兵制作为一个固定的称呼主要是在唐年间,其他时期称呼各不相同。
西魏,北周年间,府兵的最高统帅除皇帝和部分宰臣外,还有八柱国大将军,由于八柱国大将军中只有六个将军领兵,因此在正式的官书中称为六军,《北史》卷5《魏本纪》说宇文泰于大统八年三月初置六军,这时候,府兵制开始正式形成,大统八年后开始陆续任命将军担任柱国大将军一职。六军分左右,即为十二军,十二军再分左右成为二十四军,因此在当时,六军,十二军或二十四军皆为府兵,其中二十四军在北周成为法定的称呼,北周皇朝所宣布的所有有关军事的政令,都使用二十四军这个称呼,同时二十四军也成为基本的宣达和执行单位,六军与十二军的使用则逐渐成为象征性或是仪式性的称呼。由于二十四军分驻全国,在驻屯地多设置军府安置军士,这也是府兵制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这时期的府兵,仍是军户,不编户贯,需要世代服役。
到了隋唐时期,府兵的主管机构一般连称为府卫或是卫府,值得是十六卫与鹰扬府或是折冲府,《新唐书
兵志》所称:“兵列府以居外,将列卫以居内”,就是把府,卫作为府兵制中的基本单位,杜牧在《樊川文集》卷五《原十六卫》中也说:“内以十六卫畜养戎臣,外开折冲果毅府五百七十四以储兵伍。”由于府兵要担任宿卫与征防的任务,特别是宿卫任务为固定且经常化,所以当时多以卫士称呼府兵,在官府文书中,卫士之名也比府兵之名更加常见。鹰扬府为隋朝府兵的专有名号,长官为鹰扬郎将,折冲府为唐代的称呼,长官为折冲都尉。
自西魏到隋朝,还有乡兵这一称呼也指府兵,因为当时的府兵很多都是有乡兵转化而来,而且当时的府兵分驻各地,除军坊外,仍有乡团,所以有时候也称为乡兵,这时期府兵与乡兵的渊源关系,可以看一下谷霁光先生所作的《再论再论西魏北周和隋唐间的府兵》,这其中对此有较多的介绍与论述。早期乡兵民团仍然带有浓厚的部落军制的特点,即为血缘纽带较为突出,乡兵的组成大多以宗族,部曲为主,在府兵制确立后,这种情况仍然存在。
到了隋朝设置坊府,在府兵所集中屯驻的地方设立,用以屯驻的处所,开皇十年诏书中所说:魏末丧乱,军人权置坊府,就是说的府兵的驻屯地。但是这个称呼只是说明所屯驻的是府兵,不一定是专有的称呼。
隋朝建立后,设立鹰扬府,同时废止了军户,将军户编入户贯,成为民户,归州县管辖,在军役期归军府管辖,平时归州县管辖,垦田籍帐,一同编户,这也使得军人可以按照均田法令获得一块田地,兵农合一,同时,军人所领田地免除租庸调,这也是军户编入民户后,与民户的主要区别。由于军人授田后不交租赋,所以军人的资粮给养一般都是自己负担,或是自己负担一部分,这也是府兵制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隋朝灭亡后,府兵制覆灭,原有的府兵便被各地军阀所掌握,成为私兵部曲,等到唐朝建立,府兵制才开始逐渐恢复。至太宗贞观十年之后,府兵制经过重新的整理,再一次走上正轨,进入全盛期,直到武则天当政之前,府兵制都是唐王朝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征战与宿卫中都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
武则天的统治开始后,唐朝的政局经历了较大的动荡,从中央到地方都处于一种不甚稳定的状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开元元年,但是这时期,节度使开始出现,地方边将的力量与日俱增,中央禁军,地方军都在扩充与发展,均田制,租庸调制遭到破坏并开始崩溃,这也使得府兵制开始逐渐走向崩溃,自永淳二年(683年)到开元元年(713)年为府兵制崩溃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府兵制形式上尚能维持,但是实质已经遭到破坏,从开元元年开始,府兵制最为重要的上番也无法维持,终于在天宝八年正式崩溃,虽然其后折冲府等机构官员仍在,但是已经名存实亡。而这时期,皇朝的军事力量也从府兵转变为中央禁军与地方部队,征兵形式也从府兵制的转为募兵制。同时,在府兵制的施行中,许多问题也暴露出来,根据《邺侯家传》中所记载,一是富人规避兵役,雇人代番,一是权贵子弟势陵将军,正式府兵制崩溃的关键所在。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6gdbv5ToxQrqDLhNYbz90AG6UF9G0Zdmu7iaC5ibEqNk0NicHgWIeYLe2tYyqoD15gbibj4SHzRc8Aw/0?wx_fmt=png)
未完待续
主要参考:谷霁光著《府兵制度考释》,《再论西魏北周和隋唐间的府兵》
解放军出版社《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