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46D88A67D882ED9791F8C8CA262FD00E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353
@2017-11-25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谈谈网络舆论

原创 刘梦龙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0?wx_fmt=gif)

旅日留学生江歌被杀案余温还没有退却,网络的热点又转移向刚刚爆发的红黄蓝幼儿园事件。其实江歌案正在发生一些有趣的变化。不久前还在一面倒的痛斥其室友刘鑫的舆论逐渐出现一些不一样的描述。这些事件的突破点都是一样的,一开始都展示为极度的耸人听闻,但是随着事件的深入发展,面貌又变得模糊不清。随着事件的扩大,当事双方,还有闻风而来的各路人马开始使劲解数来影响舆论,不同力量正在交缠斗争,更多或真或假的信息在不断释放。事件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发酵,将发掘出更多有意思的东西,甚至一些无关的东西都会被挖掘出来或者干脆是包装出来,成为对所有参与者的大解剖和大批判,乃至成为一桩大生意,以至于最后可能变成我们完全想不到的样子。



红黄蓝事件则已经进入最后一个阶段,事件的发酵踩着精准的节点,伴随着耸人听闻的谣言聚集起巨大关注度,吸引大量的信息流汇入,开始脱离一开始的单纯面貌,成为不胫传说的温床,各类利益方媒体自媒体谋利的舞台,形成不同力量的直接交锋,甚至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希望望沉思录的读者们,当面对公共事件的时候,至少要保持起码的逻辑思考与分辨能力,当事情尚未清楚时更是如此。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3v1ADd7AOk0MQ3yNuq2X7k2RFCROFeRhGs0hQTZBzKoajZUhsT30PtAPpVxnGU1xyH6EmbtZoVCw/0?wx_fmt=jpeg)



这几乎是当前网络热点的标准模式,爆炸性的事件,扑朔迷离的发展,冷却之后不太受到关注的结局,积累的情绪又等待着下一个热点的再爆发。这种情形我们并不会陌生,越来越多的舆论热点都呈现出这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特性。舆论热点为什么会形成,比如江歌案吸引力在社会的道德败坏上,幼儿园事件集中在整个社会最敏感的儿童问题,还有更深层的受众自身对所处社会地位和未来的不安定感上。
**其实热点呈现的都不是单纯的事件本身,而是信息接受者自己对情景的忧虑。**
但事件的演变往往又是不可控的,以至于始终存在一个既然形成如此巨大的力量,则导向何处的问题。但如果情景不是真实的,就面临着累积了巨大情感的沙塔一夜崩塌的问题,参与者无疑受到了嘲弄和利用,而已造成的伤害却难以挽回,也无人关心。这样的情形一次又一次,以至于让人们开始习惯于等一等。对于事件本身,因为有着这样的特性,现在断定一切都还为时过早。这里要讨论的是这件事里网络舆论的力量,这股我们习以为常又变得日益陌生的力量的。



网络舆论的优点几乎和缺点是一样明显的,高效便捷,分散的话语权能有效的打破传统窒碍而使困难,阴暗,不合理集中呈现出来,无所遁形,是一种极强的社会舆论监督工具。同样缺点的明显也是一样的,容易失真,容易在传播中变形走样转向一开始完全无关的方向,几乎一切关于流言蜚语的非难都能放在它身上。



网络舆论并不会脱离舆论的范畴,它虽然由于新技术的特性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本质还是社会舆论的一种。我们不妨先来谈谈社会舆论这个大框架,社会舆论的价值在哪里。人类是一种群居动物,复杂的社会系统必然衍生出对成员的评价体系。千夫所指,无疾而终,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纠葛,社会舆论是有力量的,是能影响对现实事务的最终判定。社会舆论往往直接体现了一个社会的价值风尚,而其发挥的作用也往往作为法律和法规之外的补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3v1ADd7AOk0MQ3yNuq2X7km9DHUmPh9fCuP9ic31FViaRmP9yebhfibXwLSs7tQZOpqRPVSuHO3pTeg/0?wx_fmt=jpeg)



比如不久前南京刚刚发生的怀孕女教师摔倒被路过家长送医,却指责对方撞人的案子。万幸家长机警的在第一时间留下了四段电话录音,使女教师一方最后无言以对。虽然这位家长侥幸逃过一劫,但始作俑者几乎是不会受到惩罚的,对她来说就是改个口径,不再追咬的问题,然而,这样事情就该过去吗?唯一可能让她受到惩罚的就是来自社会舆论,尤其是这件事在网络被广泛传播后带来的社会压力对她现实生活的影响,让更多的人知道她的丑行,直到她在现实生活中再也抬不起头,付出真实的代价为止。这就是典型的舆论应该发挥正面作用的时候。包括当一开始江歌案揭露出来的时候,如果不是汹汹的网络舆论,事情如何能得到进一步的关注,如何能推动事情的迅速发展。尤其对那些在现有规则之内,可以说是我们拿他毫无办法的存在,比如这位怀着孕还不忘讹人的女教师。如果我们再回到江歌案,可想而知,假如最后刘鑫被证明确实是一开始说的那种人,那么至少我认为一切指责都是罪有应得,就该被骂的体无完肤名誉扫地,这就是一个因为舆论而使正义得到声张的好案例。但是,假如最后被证明,事情不是这样的,现在刘鑫抗辩的才是真话,那么这又成了一个网络暴力的绝好负面例子,而且大部分人也就吐吐舌头转身而去,最多转过头改骂江家,当然不会道歉,道歉也没什么用处。



网络舆论当然是有缺点的,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网络暴力。但是这种缺点恰恰是从母体里带来的。它所有的缺点,在传统舆论身上其实一样能看到,只是在网络时代之前,没有被如此放大而密集出现而已。



舆论天然的特性就在这里,评论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是置身事外的,那种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往往是少数,甚至不妨说很多人更多的是在满足好奇心和发泄情绪。社会舆论天然的缺点就摆在这里,信息是可以扭曲的,在传播中是必然要变形的。舆论关注的往往不是真相,舆论关注的实际上是吸引力,只有能实现传播才是有生命力的。当然甚至有可能,舆论投射的方向一开始就是被设计的,成为一种工具。受众因为是置身事外的,更多是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对真相的探知,是借他们之愁酒消自己之块垒,激烈的反应更是来自对自身可能遭遇类似情景的恐惧。
**但这些情景是不是真实的,这一点并不是特别重要的,重要的是觉得自己会,或者让他们觉得自己会,后者就很容易发展成一桩生意。这些固有的问题都可以直接反应在网络时代里,并且来的更加严重。**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3v1ADd7AOk0MQ3yNuq2X7kxmCMVNR6eM0Oudrx0ZkctuutUK1CiaEEib5gBENvfxrwYSF6hv9SpLhw/0?wx_fmt=jpeg)



在进一步谈网络时代的特点之前,我们不妨先来谈谈更早的熟人时代。无疑,比起网络时代,熟人时代彼此间的了解更多,按理说人们对事件的判定能有更多的参照,能更加客观。但就算是这样的社会体系下我们也知道流言蜚语依旧是富有杀伤力的。古语说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也是自古以来的事情。郭德纲师傅都知道说舌头根子底下压死人,在熟人时代舆论以街头巷尾的议论,小道消息,内幕消息的形态流传,一样经常可以影响到当事人,甚至造成异常极端的局面。



造作流言是很简单的事情,特别是一些隐晦难言之事,而对抗流言是很困难的。而一旦这样的流言形成社会舆论,很容易就变成一种跳进黄河洗不清的状态,往往要付出很惨烈的代价。可以说在过去的时代,社会舆论虽然被赋予了匡扶道德的使命,但是也不一定是正确的,也很容易成为伤害无辜的工具。随着舆论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舆论工具的越来越发达,这种特性其实是变本加厉的。实际上在传统媒体时代,这种舆论的暴力就是很大程度上存在的,大可以用到对国家,理论的攻击,小可以用到对个人,团体的迫害。更不用说此时的话语权是掌握在极少数媒体手上,编造神话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不陌生的情景,收费新闻和假新闻早已屡见不鲜。但传媒时代比起网络时代,虽然话语权通道来的狭窄,也带来一个好处,那就是审核和管理的便利。虽然存在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但是至少是审核和自我审核是存在的,公信力也是存在的,又或者说信息的有限性导致你不信它,你还能信谁?



相比传统媒体的狭窄通道,网络无疑带来了信息的高速传播和话语权的高度分散。人人都可以掌握一部分话语权,五花八门的网络媒体,信息平台促使信息的大爆炸。而网络前所未有的把极大多数的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导致舆论的传播面达到了空前的范围。无疑这是舆论的大狂欢,任何热点都可以轻易的爆发出来,并轻易的赢得最多的眼球,而眼球直接能带来经济利益,远胜于前代。这确实导致一种更加危险的倾向,但社会积累一种情绪的时候,热点就需要被制造出来,而且可以很容易的制造出来,会出现此起彼伏连续爆发的情况,因为这种热点是带有社会需求和能带来直接好处的。这种情形传媒时代也是存在的,但是没有像今天这么容易,这么易于完成和迫不及待。而我们都知道迫不及待也意味着容易失真。



高速和便捷带来的问题同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更大的混乱。在热点爆发的第一时间,为了追求及时性导致的信息的片段化,渠道众多又导致信息的多样化。相比旧时代,无疑舆论拥有更多的参与者,而参与者面对全然陌生的人与事,纵情评论来的更加轻率,这一切等于极大地放大了熟人社会原有的舆论弱点。在相对封闭的传统熟人社会,舆论的力量如果还只是炸弹的话,沟通便利,参与人数极大的网络带来的舆论破坏力,那就是原子弹的等级。而且最可怕的是,这种舆论原子弹是很容易引爆的。自传媒时代就发展起来的针对舆论的引导操作理论和实践都已经非常成熟。和熟人社会不同,网络舆论由于可以切实的转化为利益,面临着更多的资本操作,更多的引导和利用。而相比传统媒体时代,这种百花缭乱的背后,是几乎无从落实的监督,这当然又放大了原来的缺点,进入的成本几近于无,成可以得利,败不过是抽身而退而已。两者叠加,这就从信息的源头上直接加剧了混乱。



和我们更为熟悉,更为单调的传统社会舆论相比,网络舆论确实有着自己的特性。网络就好像一股奔流的岩浆,随时都在期待一个突破口,任何一个热点都能迅速的带来巨大的社会关注度。它的信息出现突然,反馈迅速,爱之欲其升天,恨之欲其入地,爆发的社会情绪往往激烈,力量也十分巨大。同样,这样炽烈的情感,巨大的力量也必然带来巨大的社会压力,但是这股巨力偏偏还容易被引导被利用,被错误的信息带动起来。这种复杂性就使得人们对它又爱又恨。它的及时,它的强力,无疑使很多社会事件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很多困难能更及时的帮助,很多冤屈无奈能得到适时的解决。但是它的狂暴也使得一旦信息的方向是错误的,对无辜者的伤害也是巨大的,而且这种伤害法不责众,到头来几乎是没有成本的,更不用说被人用来谋利,用来欺诈,用来进行别有用心的勾当。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3v1ADd7AOk0MQ3yNuq2X7kVUhXQv4o9IfTnELI33FtcQvISDJr60fd8UkU5fib5mBartOXJx6sFbA/0?wx_fmt=png)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网络舆论和它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力是社会舆论里特别值得关注的一件事。无论如何,从出发点来说,大多数时候,这些舆论的本心都是好的,比如不久前的上海四行仓库四日杂事件,如果没有发达的网络和汹涌的舆论,当事人可以说是毫发无损,绝不会有事,这当然是一个正面的例子,以至于正面到我们这种时候就不称之为暴力,而改称之义愤了,其实都是一样的存在,只是方向不同而已。



但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正面的例子固然有,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的天然弱点,负面的例子也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在有心人的引导下,很容易成为一种廉价而有效的工具。从始至终我都相信我们的社会绝大部分人还是有良知和正义感的,绝大多数舆论试图表现的也确实是善的一面,甚至这几年社会舆论风气的好转也和这种自发的热情有关。但同样不可避免的,一旦涉及到利益,只是好的本意纵然强大却终究无序,虽然说起来痛苦,但确实是难以战胜贪婪而强大,更有组织和谋划的力量的种种公共话语权掌握者和信息机器操纵者,尤其在未来信息技术进一步极端化之后,可以想见所谓的去中心化自媒体时代只是昙花一现。应该怎么做?下回我们继续讨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