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效俭:接触是有效的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接触是有效的**
坎贝尔和拉特纳攻击美国过去四十年对华政策失败,是基于一种错误的前提,即美国政策目标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中国。此类批评往往把美国公开维护政策正当性时诉诸价值观的方式,与其以国家利益为先制定政策的方式混为一谈。
回想一下终极现实主义者理查德·尼克松。1967年,在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之前,他曾经也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阐述改造中国的必要性,但在当选总统之后他却通过巧妙的政策把中国拉拢到美国这一边,彰显出他的真实动机:他并不想把中国改造成民主国家,而是要利用中国获取地缘政治优势,为美苏争霸的目标服务。
另一个例子是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为与中国建交而作出的努力。(我当时作为美国国务院官员参与了中美之间的秘密谈判。)如果华盛顿没有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美国就不能在冷战中利用中国占据优势。这才是推动中美关系迈向正常化的政策考虑,而不是使中国走向民主的虚无梦想。
基于利益的政策制定规则也有例外,克林顿政府在1993年错误地决定将贸易最惠国待遇与人权问题联系起来,徒劳地想利用经济杠杆强迫中国改变行为。(作为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我曾经质疑过这种做法欠考虑,但最终还是只能选择尽量执行政策。)这项政策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北京方面有多固执,而是因为美国将自身的两种利益对立起来,导致华盛顿内部发生派系斗争。最终,克林顿总统取消了这项政策。
迄今为止,对华建设性接触很好地服务了美国的利益。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与中国的合作在许多领域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利益。美国企业很渴望打入中国的市场,美国公司也凭借中国廉价劳动力降低了产品成本。尽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相信核扩散能够打破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垄断,但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认为核扩散对中国国家利益构成威胁,并于1992年加入了《核不扩散公约》。如今,要是没有中国的合作,应对全球变暖将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与此同时,中国自己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决定允许最优秀的学生去美国高校留学,让他们见识美国市场经济的活力,向他们展示司法独立、新闻自由在制约滥权和腐败中的积极作用,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部分外交官在美国接受教育,他们变得十分专业。中国的金融家则把在西方学到的金融技能带回国内。
中国的经济发展使数亿中国人摆脱了赤贫,美国应该阻挠中国的发展吗?这哪里符合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的政策制定者一直很清楚,随着中国越来越繁荣富强,一个新兴大国初现雏形,但是这并没有成为,也不应该成为美国充满戒心的原因。难道美国人真的认为,他们的美国政府除了打仗没有其他办法与另一个强国处理好关系?
去年秋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提供给国会的证词中称,在2025年到来前,中国将成为美国最大的威胁。这是很有可能的。如果华盛顿方面错误地认为这个结果已经注定,那么这一天将更早到来。削减国务院的预算,让最有经验的外交官员相继离职、贬低外事外交工作,都将削弱美国战略布局中外交政策的力量,导致军事措施成为唯一的手段。
有一种更好的方法。美国最明智的选择是在扩大国家利益的同时保持对华接触。如果华盛顿能够以负责任的方式行事,那么美国在东亚的军事存在将制衡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督促中国以和平方式崛起。与此同时,美国应该停止向世界传递其不准备再扮演全球建设性领袖角色的信号。相反,美国应当强调其政策将追求公共利益,而非一己私利。美国要与崛起的中国打交道,首先应该增加自身模式的吸引力。
(作者为前美国驻华大使、伍德罗·威尔逊中心基辛格美中关系研究所创始人芮效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W2mwib2iaYk0kj4L9eibcZErNG0O1V7HPMvzILNYP3KMPKw74EiaGabI4wcO84rSU4488DRLSK0kjb0Q/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