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XSvUSlyJXlWSq5TRE9uVNQH7Zeysse58pGRkIh91dm7EibrcrvQqvUw/0?wx_fmt=jpeg)
# 王菁婧:确诊数过3万,意大利人为何还乐观得很?
[ 底线思维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王菁婧】
从意大利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确诊至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
说到意大利的疫情,我们倒不妨先从“隔离”一词的英文“quarantine”词源说起,因为这个词正来源于意大利语的“Quarantena”,即四十天的隔离检疫期。
“Quarantena”最早起源于14世纪欧洲黑死病时期,所有到拉古萨(今杜布罗夫尼克)及威尼斯的外来船只到港后都要先隔离40天才能进港。而40这一数字,在基督教中又代表了净化与苦修的期限,如耶稣复活后40天升天、摩西旷野禁食40天、大洪水持续了40天等。换而言之,40天,在基督教中象征着涅槃重生。
而那场大瘟疫在意大利文化中留下的痕迹仍随处可见。比如威尼斯狂欢节时戴的一种长鼻子面具,正是对瘟疫时期的“鸟嘴医生”形象的戏仿——那时候医生出诊也要穿防护服,戴这种长鼻子面具,并在面具里填满各种香料与草药以期抵抗病毒,因此被人称作“鸟嘴医生”。
![](https://mmbiz.qpic.cn/mmbiz/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rys1JBbtuh6Rtu4AviaHUlOBv4eamo6unkAibqPSpE3ynw6MwNjfqIkg/640?wx_fmt=other)
说起来,意大利的抗疫历史也颇悠久了。而这次疫情又会对他们的文化有什么影响?他们会不会在疫情过后也不再施行贴面见面礼了?希望不至于此吧。
这几天,随着疫情的发展,意大利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每天都有朋友从国内发来问候关心以及各种资讯链接。我一边谨慎地和各种资讯保持着一定距离,尽量不被各种资讯淹没,一边琢磨着如何回答朋友们的问题。
关于意大利,一个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意大利是第一个与中国停航的国家,怎么还会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打开电视,监狱暴动、大范围封城、一路向南大逃亡的戏码应接不暇,意媒渲染出了末日气氛。
**发展这么快为哪般?**
身为在意大利7年,而且在南意、北意两地先后生活过的一名中国人,对于疫情能发展到今天,我并不意外。不过,请不要误会,我并不是在说风凉话,也没有批判意大利的意思,我只是觉得任何对意大利文化有深刻体会的人,都不会意外。
截至目前,意大利感染病例超过3万,然而还有18%的意大利人在民意调查中表示这次疫情并不严重。犹记得有媒体评论说意大利的1号病人是位社交达人,因此传染了很多人。其实意大利大部分人都是社交达人,非常喜欢没事儿找朋友在广场上聊上几小时,晚上再去参加各种社交活动。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7RE8XoUKX08kqjxUOrMRJTlKQGO8hPbgIL2Y2Lx3WUhkLpib7bQd7QA/640?wx_fmt=gif)
我还记得1月中旬,新冠疫情刚在中国引起重视的时候,我就跑去药房买口罩了。那时候我先生还开玩笑说:“你以为会传到意大利来吗?别开玩笑了!”我很惊讶他会这么想,两国贸易往来这么多,你不看看有多少中国人来意大利旅游、工作、留学,在米兰市中心看到的中国人比意大利人都多,你凭什么觉得意大利会幸免?
意大利人太乐观了,这或许是他们的国民性格,天塌下来他们也会编成段子搞笑一下再说。
他们对疫情不太上心,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一开始媒体对疫情的宣传不是很到位。虽然每天一打开电视就听到“新冠病毒”、“新冠病毒”的新闻,除了这个没有别的话题了,但是媒体并没有提出明确有效的防疫措施,更没有说明“戴口罩”的必要性。
大多数民众心里都认准了“死亡率不高”、“只对老年人有危险”、“比流感死亡率高不了多少”这几点,所以还是该干嘛干嘛。比如学校停学了,有人在网上发照片,学生们都跑到公园聚会去了——这停学还有什么意义呢?很多地方还是该蹦迪蹦迪、该聚众聚众,更有人游行抗议。众多家长对此也很不理解。
我有位意大利同事,因为懂中文,所以能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的女儿三岁左右,刚上幼儿园。据她反馈,当初幼儿园决定关闭时,还有很多家长在群里抗议。她无奈地聊道:
> “幼儿园关闭对我来说的确也很不方便,我要和我妈妈、保姆轮流带她,但是这是必要的措施啊。”
也有人认为是媒体在大肆宣扬、过分渲染。比如有一个我过去的学生发帖子说:
> “关上电视吧,别听他们危言耸听,走到外面来看看,生活还在继续呢!”
另一边,一个在都灵的中国留学生写道:
>
> “如果我在街上遇见意大利人,他没戴口罩,我想:啊,他没戴口罩,不知道他之前去过什么地方,会是被感染的无症状者吗?可怕呀;如果他戴口罩了,我想:啊啊啊,他戴口罩了,意大利政府宣扬没病的就不用戴,他戴了,他是那些已经被感染在家隔离太无聊逃出来的吗?危险,想逃。”
在这种心理状态影响下,从意大利返华的机票已经涨到2万-18万人民币不等,却依然一票难求。
笔者在得到停课通知的第二天去火车站退票(上课在外省),本来是戴着口罩出门的,奈何心理不够强大,受不了路人的审视,走到一半就摘了下来,浪费了一个一次性口罩。
我们孔院也停止了教学活动。孔院很关心我们,派工作人员给每个老师都送来了口罩和消毒液。小秘书送口罩时跟我分享了她的想法。她说:
> “我觉得防疫是应该的,但是不需要太夸张了,我们不应该为了怕死而停止活着。”(Non possiamo smettere di vivire solo
> perche’ abbiamo paura di morire.)
“行乐须及时”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意大利人的心声,甚至生活在意大利多年的我对此也深有共鸣。但是,我不得不承认,也正是这种生活观、价值观再加上一点侥幸心理,造成了疫情的快速扩散。
不过我仍不愿意去批判这种态度,更不会说意大利不会“抄作业”,因为这是他们的人生选择,而且很多人乃至整个国家也为这一选择付出了代价。去批判他们不戴口罩,不会抄作业,说人家是“意呆”,一定程度上也暗藏了一种文化自大的民族主义情绪。
每个国家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不可能完全照搬其他国家的政策。他们做错了,他们会付出代价,然后从错误中去学习和调整;而我们作为另一个国家和民族,即使我们是为他们好,替他们着急,也没有立场指手画脚,毕竟彼此不是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尊重就好。
不过尊重归尊重,认同归认同,昨日中国同事问我,意大利疫情怎么发展得这么快,我还是老老实实半开玩笑地承认,“现在越发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了。”
这听上去很矛盾,其实不然。作为个人,我赞同不应该因噎废食,不能因为怕死而不去尽情体验生活;但是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同时肩负对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责任。然而并不是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能意识到这种责任和义务,这时候就要靠社会的法律法规来强制约束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gtRuzqnGCeZTKFy9rNpe7FYqwhlUsY8oJndE1z6Hyw5Q60dPUccMug/640?wx_fmt=gif)
意大利民防部门派出汽车,用高音喇叭敦促居民呆在室内
**意大利病例最多是因为检测最多吗?**
意大利还有种解释说,之所以意大利的病例最多,是因为意大利做的检测最多。
我的一个目前住在沈阳的西西里学生饱威安(William Angelo Buttige)就在朋友圈里用中文写道:
>
> “中国朋友,欧洲的情况越来越不好,我知道很多人现在觉得意大利人是疯子,可是你们要知道一直待在家里对意大利人来说很难。结果……意大利政府发布新的规定,意大利人也越来越认真。我们也会成功!其实我非常害怕欧洲其他国家……法国和德国在骗人,不检查……”
我看完觉得这个学生很可爱,也去查了一下新闻。确实有意大利记者在3月4号报道称,截至彼时,意大利做了25000次检测,而法国只检测了1000多次,报道还呼吁欧盟里的每个国家都要进行地毯式检测。
饱威安看待邻国的这种态度很有意思,大概很多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吧。这不,法国专家说了“法国比意大利有优势,那就是意大利一家口罩厂也没有,法国至少有一家生产外科口罩的工厂。”下面中国群众评论说:“可把法国牛坏了!”同时希腊人要求意大利在出口奶酪时注明“没有病毒”,意大利人深感侮辱。
但是,饱威安说的意大利人对待疫情的态度越来越认真,这点倒是真的。这一点从我先生的转变就可见一斑。
前几天有一个女生在评论里写,她每天关注疫情,跟她的意大利先生说今天有多少多少例了,她先生“哦”一声,就没有下文了。我看了不禁莞尔,因为我先生起初也是这样的,我每天给他报告疫情,他还嘲笑我是新冠病毒的“粉丝”。然而这几天情况变了,随着疫情的发展,他不再闹着要去健身房了,而且每天早上问我今天确诊多少例、死亡多少例,反倒是我佛系了——你自己去看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nBmWwQ58GnU58VG4fMtmYPJ5kbNhcvmM34O93hEG8ACgFHo0emkIOQ/640?wx_fmt=gif)
封城后的意大利街头(《华盛顿邮报》视频截图)
两星期前,我们家也经历了一次小风波。我婆婆发烧39度,我和我先生也都感冒咳嗽,不过我没有太慌张。婆婆说她打了新冠热线,对方表示如果没有呼吸困难就不需要做新冠检测。好在她吃了点药,第二天烧就退下去些了,第三天就好多了。我自己也吃了点连花清瘟胶囊,过了两天也好了。
这场小风波对我远在中国的母亲来说,算是虚惊一场。我们院长也担心,把我的情况报告给北京总部,对此我很不好意思。疫情之下,个人健康不再是私人问题,而是牵动集体每一根神经的公共问题。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大家负责。
一段同事朋友传来的视频,人们在阳台上喊着“意大利加油”“米兰加油”
**“女主播”上线**
一月份上课时,我给学生们播放了我国用无人机给在外游荡的村民投掷口罩,以及机器人在医院代替医生检查的视频,学生们都惊叹科技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渗透程度,连我的搭班老师也难以置信地问我这些是真的吗。
那时候看见国内同行们在网上备课、线上教学,我感慨万千,心里还有点羡慕,觉得他们走在了时代的前沿,而自己就要错过了先机。没想到,没过多久,意大利就让我“如愿以偿”了。
停课的第二周,我任教的大学校长和院长先后发了四封长长的邮件,说明用什么软件进行网上教学。我光是翻译说明和安装注册软件,就花了整整两天,结果发现这个微软的Teams别说掌声和刷火箭的功能,就连基本的举手功能都没有。我担心意大利网络不给力,还提前录好了音频内容,假如掉线了,就让学生自己放听写。
开课前一天我失眠了,上课穿了春天才穿的正装,下课还是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但是整体上效果还不错,只是学生比平时少了很多,还有的学生挂在那里,但是提问的时候没有声音,不知道是不是在刷出勤率。今天下课前留了很多写汉字的作业,有学生嚷“太多了!”我开玩笑说,这是为你们好,让你们宅在家学习,不要老跑出去,外面很危险的!
孔院也及时给我们提供了网课培训,教我们如何用ZOOM软件。我觉得能用这次危机提升自己的网络教学技能,也好过一味恐慌、怨天尤人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Ljk6dLnz98DydibHgTsIj4j56RibBMdpicFmAMqceicE2g9F4Pjo4Q9hQg/640?wx_fmt=jpeg)
在家给学生上中文课,被迫变身女主播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UECKZwjTk0wNogJ9jicya2XRKibCzw1RqM9RVfvARf6IKWJ1n6iboegvf8KibCiacibe37SVZqZKibHgqhA/640?wx_fmt=jpeg)
作为中国人,当然要点开中华小当家技能啦
**变身美妆UP主**
星期三收到学校录课的通知,搭班老师担心发了孩子们也不会看,我就想,那我要录点什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们才会“屈尊”看一看呢?为了思考这一问题,我整整失眠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我就以“王老师昨晚失眠了,这里都是黑眼圈”作为开场白,录制了如何用中文表达化妆及化妆品词汇的视频。
本以为网红、up主的工作很容易,在家拍拍视频就能坐收渔翁之利,结果昨天花了4小时拍摄、配字幕、加拼音,才编出一条5分钟的视频。这时才知道,世界上真的没有什么容易的工作。
因为网上已有很多类似视频,所以上传之前我也没想反响如何,结果没想到视频半夜十一点发布,第二天就收获了1000多的流量。很多人在油管上订阅了我的频道,学生和外国友人们纷纷留言说非常有意思、非常有用。一个学生评论,即使她平时不化妆,还是反复看了20来遍,让我再多拍一些。我顿时成就感陡增,觉得前一天的辛苦没有白费。根据学生们的反馈,接下来录什么课也慢慢有了主意。
意大利人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慢慢来”,什么都讲究慢工出细活,这也是我初来乍到时最不适应的地方,碰上疫情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着急。但是后来我逐渐理解了他们的生活哲学,也决定给自己以后的视频频道起名“逐梦的蜗牛”——希望自己能像意大利人那样,带着所有的耐心与坚定,熬过这可恨的疫情,最终实现自己所有的梦想,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jnDIM6gq2cVYpeAhz56oib4aCDzFLGr3j2pFNox0Mm2ScO65amiaAzKo2yA1Bf6j0FeEsjib7GBMicriaiaAGCI364Bg/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 , , , , , , , , , , , , 。 视频 小程序 赞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分享 留言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