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灯火辉煌话元夕
原创 刘梦龙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eFXPxxQb19xjHqFbttjTia8dJCyy6mqgHUriauVQsxNUQrgt70nX8iaEw/0?wx_fmt=gif)
元宵,又称上元,元夕。许慎《说文解字》说元,始也,宵,夜也。对于使用太阴历的农耕民族来说,元宵为新年后第一个月望日,意义更加特殊。元宵节是我国人民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虽然成于隋唐,但渊源可以上溯至商周,今天就来谈谈这个我们熟悉而又古老的节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QXtLmSxeTROKLTFhpU00NByzUyOauaB8YPteVSDX0cDzcwqicuNtxZpC64vqh9AjIlMiaeJflkPlQ/0?wx_fmt=jpeg)
关于元宵,尤其是元宵作为灯节的起源,目前比较流行的说法有四种。传统的说法,是来自汉武于上辛日夜祭太一神。这说法在古籍中多有记载,如唐初欧阳询主修《艺文聚类》便说:“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之是其遗迹。”历来这种说法影响力最大。还有两说,分别来自道教和佛教。如南宋的《岁时广记》引北宋的《岁时杂记》便说,道家常以正月十五为上元。而同书又引用传为汉代著作的《汉法本传》称“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国正月之望,谓之大神农变月。汉明帝令烧灯,以表佛法大明。”当代随着历史民俗研究的深入,又提出了来自古老的“燎祭”。
中国人至今仍然有重视农历初一、十五的习惯。每逢此日往往是祭拜祖先神灵的好日子,这是受到太阴历的影响。中国人使用以月相周期为准的太阴历历史悠久,又称夏历,起源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的初始。作为新春的第一个月望日,《礼记·月令》说孟春,天子以元日祈谷,这里的元日虽一直以来有争议,很多人还是认为就是我们熟悉的农历正月十五。汉文帝二年春正月丁亥下旨,表示为鼓励农事,皇帝将在正月望日亲自耕田为宗庙奉献粮食。这是我国已知皇帝行籍田礼的最早材料,可见在传统农历中,正月十五的重要性。当时的农历正月十五存在一定的民俗活动也是可以想见的。从这个角度说,元宵的雏形很早就存在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QXtLmSxeTROKLTFhpU00N4cMTNhX1bEiaqfWrDvnFsXgG5CzTYEegcstn9QYvh44XoS2QIlrUeZA/0?wx_fmt=jpeg)
现代讨论的元宵,主要还是集中在后世作为灯节的元宵的起源。传统认为起源于汉武夜祭太一的说法,现在看是有问题的。如《艺文类聚》把时间从史记有本的上辛日直接附会成望日,而实际上上辛日一般认为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十中的某一个吉日,农历十日一辛,当然不会迟到十五。道教诞生于东汉末年,三元之说,为天地水三官降下之日,可能与民俗有一定的结合,应该是被民间影响而不是相反,更没有资料说当时是以灯火祭祀天官下降的。《汉法本传》我们现在一般认为是南北朝时期,在北魏由当时的佛教徒伪托编纂,是为了和道教辩论所作。其中所记,汉明帝正月望日烧经比试佛道,佛胜道败事又见于法琳《破邪论》,当属无稽,烧灯供佛以示纪念自然也没有根源了。燎祭是世界各国民族都广泛存在的最早的祭祀方式,以燃烧成堆的火焰,欢歌庆祝,来自人对火焰与光明的崇拜。《周礼》有“凡邦之大事,
共坟烛庭燎”,是作为沟通神灵的手段。在农耕文明中它又和农业生产发生关系,还有驱除害虫,促进生产,带来希望的意义。
今天我们所熟悉的元宵灯节,形成的文献是比较明确的。隋文帝开皇中,大臣柳彧上《请禁绝角抵戏奏》称:“窃见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鸣鼓聒天,燎炬照地,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外内共观,曾不相避,竭赀破产,竞此一时,尽室并孥,无问贵贱,男女混杂,缁素不分。”可见当时的正月十五已经是一个类似狂欢的态势,而非常重要的节目就是夜间举火游行。这份奏章被隋文帝认可,下诏实行。到了不久后的隋炀帝朝,隋炀帝本人写了《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是最早记述在元宵为灯节的文字。到了盛唐玄宗年间,天宝三年十一月,唐玄宗下诏:“每载依旧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开坊市门燃灯,永以为式”。天宝六年一度改为十七,十九夜,不久恢复为十五夜烧灯。到德宗贞元三年,朝廷正式下诏“敕正月十五日然灯”此后以十五为正日,再无变化。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QXtLmSxeTROKLTFhpU00NYiaAfgZK0eY7UsPENiaQ6I2yWGC53HNYNsHzT1KlySCtsFicqLW6HYFwQ/0?wx_fmt=jpeg)
虽然我国很早就有青铜灯的存在,但燃灯敬神这种习惯一般认为来自佛教。佛教以灯作为指引,破除黑暗愚昧的标志,又有《传灯录》等,以灯喻法,在佛教中有很特殊的地位。早期关于燃灯的文献,很多都会佛教有关,比如梁简文帝萧纲有《正月初八燃灯应令诗》:“天宫倘若见,灯王愿可逢”,这里灯王即指佛祖。前述隋文帝《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末句便是“梵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明确表明早期的元宵燃灯已经和佛教文化关系密切。从文献来说,与佛教文化结合的燃灯度节应该在元宵灯节之前就存在,很可能在隋开皇中,朝廷禁绝了角抵等活动时,更原始的举火聚火等形式逐步被燃灯的形式所取代,更和佛教文化发生了进一步关系。
我个人的看法,元宵作为灯节,固然和佛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是西域文化的照抄。燃灯敬神虽然在佛教传入后,普遍认为是佛教带来的影响,但在佛教之前,燃灯的条件就是存在的。从个人的宗教体验来说,灯光是很重要的宗教仪式手段。稀微的灯火,能安定心神,在幽暗中更能营造出神秘悠远的宗教氛围,易于吸引注意力,甚至蛊惑人心。而辉煌的灯光,能极大刺激人的精神,带来兴奋,有助于推动大型活动。汉武帝夜祀太一,未必不包括火焰与灯光的神秘仪式。著名的方士少翁为汉武帝找李夫人之魂,使用的很可能就是灯影的魔术。应该说,佛教对这一概念的升华,理论和方法都更为成熟。而燃灯取代燎火,隋炀帝代之辉煌的灯楼,显然也是以华丽代替原始,精巧高耸的灯楼展示了权力,财力,自然胜过任谁都可以点燃的篝火。虽然有一定的政治动机,灯火带有原始狂欢的味道并没有因此减少,灯之于元宵,更接近于拿来弥补原有的部分,而不是引进整个节日习俗。
谈完元宵的起源和发展,我再来谈谈元宵的节庆风俗。最早的元宵节,在白天的主要活动,是和农耕相关的。即所谓的元日祈谷。不过这个仪式在晋太始二年被合并入郊天大典,改为了农历上辛日,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到初十的某个吉日。举火的习俗应该也很早,而且持续的历史,即使在灯节后也依然存在。称为点旺火。如明朝《浮山遗灶记》就说在山西阳泉,每到元宵,家家户户都要置一炉,当户高五、六尺许,实以杂石,附以石炭,至夜炼之达旦,火焰焰燃,光气上属,天为之赤,至今不废也,是谓之补天。这应该是上古燎祭的遗风。很多地方今天还有元宵吃元宵或者汤圆的习惯。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的习俗是“正月十五日,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先以杨枝插门,随杨枝所指,仍以酒脯饮食及豆粥插箸而祭之。”吃的是类似豆粥一样的东西。到了唐代,宋人编撰的《太平广记》引唐人的《卢氏杂说》说,当时有一种用南枣面,油炸里面包馅的食物,属于包子的一种,可能是汤圆的前身。而到了宋朝,当时的元宵民俗已经明确说吃汤圆了,宋人周必大有《元宵煮浮圆子》: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归味,灶婢诧新功。星烂乌云里,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QXtLmSxeTROKLTFhpU00Nu3XicqmWNNFOWylne077fQSwu6ZMxmUJzkDbKopfcH8xvYBHUz9TxfQ/0?wx_fmt=jpeg)
当然,元宵最重要的是灯会。只有有了灯火的元宵,才被我们今天的人认为是元宵节,以至于元宵又称灯节。在很多地方,元宵的节俗不止于观灯,比如很多地方会有娘舅给侄子送灯的习惯,隐隐寓有薪火相传的意味。而请神赛后,迎福纳祥,在元宵也是一个高潮,许多地方都有以迎神为中心的大规模游行活动。但元宵的象征确实是那个自盛唐便有的,金吾不禁,万众欢腾的灯会。
从唐朝后期开始街坊结构被打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由往来的城市逐步形成。从隋唐开始,华丽的元宵灯会,在宋朝发展到了一个巅峰。当时的元宵作为一个盛大的节日,《东京梦华录》回忆北宋的芳华景象:“正月十五日元宵
,大内前自岁前冬至后,开封府绞缚山棚,立木正对宣德楼,游人已集御街两廊下”从冬至就已经准备。到了正月初七,各种彩棚搭建完成“灯山上采,金碧相射,锦绣交辉。面北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神仙故事”已经华丽非常。终于到了节日当天,《梦梁录》回忆“汴京大内前缚山棚,对宣德楼,悉以彩结,山沓上皆画群仙故事,左右以五色彩结文殊、普贤,跨狮子、白象,各手指内五道出水。其水用辘轳绞上灯棚高尖处,以木柜盛贮,逐时放下,如瀑布状。又以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之状。”。此时此日,鳌山兀立,人潮汹涌,辉煌如白昼,更有舞队,龙船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家家灯火,处处管弦,……虽曰小小宅院,然装点亭台,悬挂玉栅,异巧华灯,珠帘低下,笙歌并作,游人玩赏,不忍舍去……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至十六夜收灯,舞队方散。”狂欢的气氛达到了顶点。到了南宋为了活跃社会氛围,一度元宵张灯从正月十四持续到正月十八,则社会经济的繁荣,节日的狂欢放纵可想而知。辛稼轩所做“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堪为写照。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QXtLmSxeTROKLTFhpU00NARlvYLLTaAGmwoZqRtcGORNn3k0To4TZNb0yuyfLeMEZSCGbVnzsRw/0?wx_fmt=jpeg)
走过繁荣的宋朝,短暂的元朝之后,随着明朝社会经济的恢复,元宵灯会走上了新的高峰。明末发达的江南经济,带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时代,大才子张岱后来在他的《陶庵梦忆》里回忆了那远去的江南繁华。崇祯庚辰(1640年)是难得的闰正月,这一年张岱和他的好友兄弟们三生有幸的过了两个元宵节。党第一个元宵到来时,张岱大张旗鼓,先是写了宣传口号回忆第一个元宵“。士女潮涌,撼动蠡城;车马雷殷,唤醒龙屿。况时逢丰穰,呼庚呼癸,一岁自兆重登;且科际辰年,为龙为光,两榜必征双首。莫轻此五夜之乐,眼望何时?”
而烟火,灯华之盛,张岱首推少年时随父所在鲁王府,“烟火必张灯,鲁藩之灯,灯其殿、灯其壁、灯其楹柱、灯其屏、灯其座、灯其宫扇伞盖。诸王公子、宫娥僚属、队舞乐工,尽收为灯中景物。及放烟火,灯中景物又收为烟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灯者,看灯灯外;看烟火者,看烟火烟火外。”而鲁王府的奢华也是惊人“四旁珍珠帘八架,架高二丈许……晶映高明。下以五色火漆塑狮、象、橐驼之属百余头,上骑百蛮,手中持象牙、犀角、珊瑚、玉斗诸器,器中实“千丈菊”、“千丈梨”诸火器,兽足蹑以车轮,腹内藏人。旋转其下,百蛮手中瓶花徐发,雁雁行行,且阵且走。移时,百兽口出火,尻亦出火,纵横践踏。端门内外,烟焰蔽天,月不得明,露不得下。看者耳目攫夺,屡欲狂易,恒内手持之。”
张岱因乡人笑话,此时便是再要放烟火也上不去了,盖“天上被烟火挤住,无空隙处耳!”风散云流,历史的烟云散去,但曾经的繁华数百年后看来,依旧是那样惊心动魄。
从唐到今,元宵都是中国人最欢乐的节日,是春节一系列民俗活动的高潮。性情内敛,沉毅的中国人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释放着对新一年的祝愿,尽情欢乐,带着来着祖先的气息,这块土地上生活繁衍下去,如灯华不息,代代相传。最后借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也祝大家,“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过一个充实的元宵佳节。
最后,请读者们有空的话花几秒时间帮我们点下文章下面广告并迅速返回即可,为作者提供支持。感谢 。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atOzluoEmw7uicvvcSf6HLloia9nnYrpnHv6lDdngM5lYr2LsUUn2UsQ/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