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962A18CFE45C6B89DF2D7F30EEB23539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63
@2017-03-29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春光正好,我们野合去吧

原创 刘梦龙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eFXPxxQb19xjHqFbttjTia8dJCyy6mqgHUriauVQsxNUQrgt70nX8iaEw/0?wx_fmt=gif)



小编先甩个锅,这个淫荡的标题是刘大师自己想的,与小编无关。文章其实是讲已经消失了的 上已日,希望不要被当标题党。



然后昨天被删除的文章,今天修改了下在二条重新发布,欢迎还没看到的读者们支持。



** ▽ **



今天又是一个农历三月初三。王羲之兰亭集序是很多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文字,其开头便是,“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这里实际上暗含了一个具体的日期,那就是三月初三,上已日。这是历史上一个起源古老,曾经兴盛而最终消失的节日。抚今追昔,今天来稍稍谈了这个已经消失却还若隐若现的节日。



上已日,指的是三月的第一个已日。这本身是不太固定的一个日期,以干支记日,比如2017年的三月第一个已日为丁已日,实际上是农历三月初四。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许多传统节日诞生之初,其日期往往是不固定的,而随着自身的发展,必然会固定在一个日期。类同的还有汉武祭祀西王母的正月上辛日,就不是固定的一个日期。



上已的起源据说可以追溯到商人起源的传说,帝喾的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简狄是在水边洗澡的时候发生这件事的,于春日到水边进行户外活动正是早期上已的主要活动。早期的上已日实际上带有更原始的特征,这在商人的那个起源神话里也隐约透露了。那就是野合,性与巫术是上古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从人类的幼年时期开始,繁衍就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只是这种本能的冲动随着文明的发展被包裹上文明的层层外衣,变得若隐若现。从秦汉到盛唐,农民都会在谷子繁荣生长时带着妻子到田边上野合,这是一个传承了上千年的仪式,被视为一种交感巫术,试图把人旺盛的生命力传播给生长的粮食。上已最原始的形态很可能带着这样一种群聚的求偶交媾,带着更为古老的群婚的影子。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6Jtr7uuOHhSTianMTL4PT6cZVCia2MeICl0xLWicQKJafwPk1br8hfrFCF8JaMLCeW8kL2WooOZxzg/0?wx_fmt=png)



时至今日,上已最原始的部分仍然带着隐约的信息。比如对女娲的祭祀就在三月初,西王母的生日也是这一天,也就是传说中开蟠桃会的日子。这种集中于慈祥的女性神的祭祀,追根溯源都起于母系神明的生殖崇拜。



当然王右军不是嬉皮士,他和友人们前往水边肯定不是为了开无遮大会。随着文明的发展,上已被赋予了新的价值。春夏秋冬,自然界明显的带着一个轮回。春去冬来,体现在物候的变化上,就是早春的寒冷逐渐散去,农耕活动开始趋于繁忙。此时春分、惊蛰已过,万物复苏,从人的感观来说就是生命力占据了优势,希望战胜了衰败。王羲之所从事的活动称为袚褉,意思是去除污秽,消去不祥。这种活动实际上和正月更加轰轰烈烈的社火傩戏是同一个意味。不过比起黄金四目,执干戈披熊皮而舞,成千上万人在黑夜里迎着火光狂欢呼叫,袚褉要显得优雅不少。以流水洗去污垢,以香草带来芬芳,告别冬日的寒冷肃杀,同时欣赏优美的春光。如果不那么优雅的看,更原始的动机,冬天对于古人洗热水澡是一件颇为奢侈的事情。不但要消耗珍贵的燃料,在缺乏布匹的年代迅速的弄干自己避免得上肺炎也不是一件易事。春天显然很有必要洗去一冬的污垢。从秦汉到盛唐,袚褉成为文人雅士乃在一般人最喜欢的活动。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6Jtr7uuOHhSTianMTL4PT6MzglpnHZ3yQYmbNphMxpHCojb1sDVKOkIq3mOmwd4b7XRBWQ1DtStA/0?wx_fmt=png)



当然这套仪式还有一个隐含的意味,水是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生命力的东西。以水驱晦恶,实际上还带着增加生命力的意味。虽然改头换面,上古生殖巫术的影子仍然隐藏在角落之中。有趣的是这种行为还传播到了日本,其中秽的概念更和日本的神道教结合,在日本平安京时代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当时的日本公卿出门不仅仅要看黄历,动辄触秽,要斋戒袚褉,使整个平安京时代成为一个传说中百鬼横行的时代,大为活跃的阴阳师和神鬼故事,为后世的文化传说创造了无数素材。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6Jtr7uuOHhSTianMTL4PT6SrXf264UhAE98I2BLStgqOia7K3be2oAdF5eEibJz0iacCNSYE7KaUQKg/0?wx_fmt=png)



从魏晋开始,上已日就固定为农历的三月初三。这个节日一直发展到盛唐,都是当时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唐朝极为重视三节,分别是正月晦日,三月初三,九月初九,其中正月晦日后来被以行政命令的形式改为二月初一中和节。三月初三这一天,唐朝政府不但统一放假,官方更会组织著名的曲江宴,并对文武百官进行节日赏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普通百姓都来的水滨游赏游戏,举国若狂。



事物往往是盛极必衰,上已日在唐朝发展到节庆的巅峰,也隐含着它的衰落。到了宋朝它就已经缓缓淡出历史的舞台。比如宋人就以元日,寒食,冬至为三大节,三月初三甚至被开除出了假日。宋朝人当然很羡慕前朝的三月初三,文人雅士依然有曲觞流水的爱好。但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已日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6Jtr7uuOHhSTianMTL4PT6OGg9LK7Ns97Xfd9vKgRlcyZyrLN99tVQzKt6dXZNibDPo8MdpM6AdvQ/0?wx_fmt=png)



上已日的衰退,根本还是来自文明的发展,社会变得趋于文明,它自身蕴含的原始意味被更加仪式化,程序化的新风尚取代。汉魏以后,在上已中对生殖的祈愿逐步让步与除旧迎新的祈福。而这个内涵,又被一些新的节日分化掉了。比如来着正月晦日的中和节,这一点和上已日并没有不同之处,而郊游是属性又被寒食、清明重叠了。更重要的是流水除晦这个概念慢慢的也退出历史舞台,这可能是气候变化有关。从更加温暖的秦汉盛唐发展为更干冷的宋元。日后北方的行政中心北京从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来说都不同于汉唐长安,即使的西安生态环境也不大同于历史上的关中地区。整个中国社会的氛围也总的说趋于相当保守。虽然上已作为一个节俗在北方趋于衰退,转而以神明生日等庙会的形式存在,在南方,特别是一些少数民族中仍然相当顽强的存在着。



虽然逐步淡出了汉族人的节日观,但三月初三,在南方地区仍然有不少存在的痕迹。一直到清朝人写的《清嘉录》还记载了当时苏州又在三月初三用芥菜花放在灶台除虫的习俗。然而这显然是和惊蛰有关的习俗,在很多地方这实际上是二月二的民俗一部分,和前代流行的求子,袚褉相去甚远。倒是作为少数民族的畲族人,仍然保留了三月初三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6Jtr7uuOHhSTianMTL4PT6SkwBR6QR0EnRfKcI7mBykjy8hJ2ccDhqOhTubEhFTvXRql71t1hWhg/0?wx_fmt=png)



现代畲族如果谈到三月初三一般是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雷万兴起义大破唐军,典型的节日食物乌米饭据说就是当时的军粮遗留。然而同样作为南方少数民族的壮族也一样过三月三,两者在节俗上也都有保留了青年男女对歌交往的部分。宋朝人写的《岭外代答》就记录了壮族人在三月初三,“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匕先。男女目成,则女受。”显然和最原始的上已日习俗接近,类同于上古的高禖祭。而畲族的先民之一五溪蛮也有“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抵”的记载。
从这些记录来看,三月初三在南方少数民族中的存在和原始面貌的上已日是十分相似的。其作为节日的存在恐怕还在作为纪念日的存在之前。



历史的长河如流水,泛起丝丝鳞光。作为曾经兴盛的节日,上已节在历史的波浪中翻腾消失。然而水无常势,随着今天社会的繁荣兴盛,又有人想起了这个远去的节日。今天上已日又在一些地方以女儿节,或者一些年轻人中以曲水流觞这样的面貌重新出现。王右军言犹在耳,“虽世殊事异,
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

** 最后,请读者们有空的话花几秒时间帮我们点下文章下面广告并迅速返回即可,为作者提供支持。感谢 。 **

**
**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atOzluoEmw7uicvvcSf6HLloia9nnYrpnHv6lDdngM5lYr2LsUUn2UsQ/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