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国之战:上甘岭生死搏杀
原创 王正兴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0?wx_fmt=gif)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朝鲜半岛一个叫上甘岭的小村庄周围,中国人民志愿军和“联合国军”进行了一场铁与血的较量。65年前的此时,在那个地方可能除了爆炸燃起的熊熊火焰,别的我们什么都看不到。据统计,43天时间里,在这区区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落下炮弹235万发,航弹5千枚,平均1.5平方米就要落下1发炮弹。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ze5zX0NW2iaicbjAic73FodtTnjXtj3CyRicQOjQ6464o0ujXZrBX7wSgw/0?wx_fmt=png)
当年,有次在炮兵实弹射击的现场,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驾驶一辆勇士车闯入射击区域,事后我才知道,该死的调整哨躲草丛里睡觉去了,居然没人阻拦我进入死亡区域。当我一头闯入,然后听到152加农炮炮弹在空中呼啸的声音时,我吓得魂飞魄散,我还是知道那玩意的威力的,我这人无比怕死,我必须承认当我听到炮弹呼啸声时我手脚都软了,似乎还有点神志不清。当我看到一向惯着我的参谋长从观礼台冲下来那愤怒的身影时,我才清醒过来:“操,今天闯祸了!”所以我可以想象,每天在那么点狭小的区域内落下那么多炮弹有多么的可怕,我觉得没有生物可以幸存,但是我们的志愿军可以。那就来看看这场较量吧,看看他们怎么活下来,还赢得了战斗。
▽
** **1** **|** ** ** ** ** 前情回顾 **
要说上甘岭呢,得从1951年夏季说起,自从朝鲜战场开始谈判起,美国就一直试图在谈判桌上进行讹诈。在讹诈不成后,老美居然猖狂叫嚣:“让炸弹、大炮、机关枪去辩论吧!”
该年8月18日,美军发起夏季攻势,试图对我方施加压力,以求取得谈判桌的有利地位,战至9月18日,敌夏季攻势基本被我粉碎。然而,在这次夏季攻势中,面对技术优势之强敌,人民志愿军虽然英勇奋战,但是在敌人强大的地空火力和装甲力量突击面前付出了极大的伤亡。但在这次防御作战中,战士们发现加深的防炮洞有更好的防御效果,并逐步发展为马蹄形小坑道,从而坑道的雏形出现了。在当年的秋季防御作战结束后,志司迅速推广,要求各部必须在防御要点构筑坑道工事。
不过,美国人的破坏袭击反而给了志愿军构筑坑道工事以新的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志愿军坑道工事的质量。之后,志愿军构筑的坑道工事都达到了
“防空、防炮、防毒、防雨、防潮、防火、防寒”要求。在1951年夏季防御作战中,美军平均发射40发炮弹杀伤我军1人。在坑道工事通过美军质量验收后,1952年1月至8月,美军平均发射660发炮弹杀伤我军1人,充分展现了坑道工事的威力。
而坑道体系,在上甘岭战役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 **** **2** **|** ** **** ** 恶战将至 **
彼往而我不来非礼也,1952年9月,为感谢美军一直以来的炮火照顾,我英勇之志愿军发起秋季反击作战。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1FIRUjzZ8soPpoLapO0joneUnRSshrkBSEGoEbL5LiaTJicP3M0icZeEA/0?wx_fmt=png)
9月18日至10月5日,志愿军在第一阶段作战中对18个目标发动攻击19次,全部得手,最终巩固占领6个,一时间联合国军阵地陷入一片混乱之中。10月6日,第二阶段作战开始。
** (一)美军方面 **
在一个要点实施反击作战,打破志愿军攻势成了此时联合国军的题中之义。
而这个要点正是美军中将、第八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盯了很久的“铁三角”。
所谓“铁三角”,是铁原、平康、金化三郡的简称,它刚好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平康位于三角形的北顶点,铁原、金化则分别位于三角形的东、西顶点。志愿军和联合国军的战线将铁三角一分为二,联合国军占据了铁原和金化,而志愿军占据了平康以及中部的各制高点。
其中的要害位置就是位于“铁三角”中上部的五圣山主峰。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pux0ZN2kqb7c0ricPUKxdQoQX6bg93x2GrQTicewx62PHIk7ySzfOI2w/0?wx_fmt=png)
而五圣山的背后就是平康平原。可以看到越过五圣山就是装甲集团可以大显身手的地段,此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kIXvbQmomhcqV9wZ5cbKGc2dD687lbPu1KSiaBWmMic1EGLpAjAfaibVg/0?wx_fmt=png)
承担“铁三角地区”防务的15军军长秦基伟这样说:如果把朝鲜半岛看成一个人形,那么第十五军担任防御的平、金、淮这个叁角地区正处在“人”的肚脐偏上的心窝地区。该地区也是朝鲜东西海岸之间交通枢扭的咽喉地区。北有一条横贯东西的公路,东起东海岸的元山港,经过平康向西南方向直至西海岸之滨,穿越汉城。南有一条铁路干线,自汉城经过铁原、金化,朝西北方向延伸至东海岸的大津里。这一条公路要道和铁路干线在铁原以东交会成十字形的交通枢扭,横跨“铁叁角”上中部的五圣山主峰。
五圣山的西侧和西方山东侧之间有一道平川,正处在铁原和平康之间,此地正是朝鲜战场上极少数适合装甲集团的用武之地。从西方山以西的发利峰到五圣山,这个区域的大部分正是秦基伟的15军防区。其中西方山紧靠平康平原,是东海岸元山至西海岸汶山公路的连接点,又有汉城至元山的铁路纵贯防区中央,交通便利,有利于敌坦克和机械化部队机动,又靠近与西邻三十八军阵地的结合部。
范佛里特把目光一直盯着这一块区域,充分说明此人深通用兵之道。
事实上,从1952年初起,范佛里特就上报了各项作战计划,试图在此大规模用兵,却被李奇微以各种借口一一否决。6月,克拉克接替李奇微上任,范佛里特趁机再次试图说明新任司令官同意他发起攻势,将战线推进至平康以北,控制全部“铁三角”地区,获取对联合国军有利态势,没想被克拉克以政治原因否决。
老范正憋着一肚子火呢。
我志愿军发起秋季攻势,给了老范一个极好的借口,10月5日,范佛里特再次向克拉克提出在五圣山沿线发起反击,这个提议正符合当前战局,需要一个对志愿军防御要点的反击行动来打破志愿军当前攻势。
范佛里特提出的计划是:
夺取五圣山前沿的志愿军控制的两个支撑点
“三角形山”(我方称为597.9高地)和“狙击棱线”(我方称为537.7高地北山),以达成对五圣山之有利态势,威胁志愿军该区域防御体系。计划动用美步兵第七师和韩军第二师各一个营,在配属的16个炮兵营近300门火炮,120辆坦克,200多架次作战飞机的支援下,在6天之内,预计伤亡200人,即可完成任务。
这就是范佛里特的“摊牌计划”,陷于政治上的压力,范佛里特的计划只是一个有限的计划。需要指出的是,所谓有限的计划只是美国陆军在事后的托词,团级兵力的进攻,支援火力是军一级的,这也叫有限?他们的有限只是目标的有限,火力却是无限的。看来。范佛里特要狮子搏兔用全力,再次上演“范佛里特弹药量”,用雷霆万钧之势拿下这个两个高地。
而且事实上,一旦让范佛里特攻击得手,以此人疯狂的秉性是很可能进一步提出趁势攻打五圣山,彻底打破该区域志愿军防御体系的下一步计划的。
10 月8 日,克拉克批准了“摊牌作战”计划。
10 月9 日,范佛里特命令美第九军军长鲁本•詹金斯少将着手组织实施这次计划。
为了掩盖其企图,范佛里特还部置在烟幕掩护下向该地区准备进攻的部队运送器材和物资,在逼近五圣山前沿以及金化以南地区多次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攻击部队的所有军官都抵近前沿观察地形。
詹金斯少将在接到命令后,于当日20时下达了美第9军第三十二号作战计划要点:
一、军拟在D日H时发起进攻,夺取598高地(即597.9高地)和“狙击棱线”,同时将主抵抗线推进到此地,并给敌以最大杀伤;
二、韩军第二师(配属第三十七轻步兵团、第五十九坦克连、美军第一四O坦克营一个连):
·以不超过一个步兵营的兵力及一部支援兵力于×日×时发起进攻,攻占“狙击棱线”;
·攻占目标后立即建立主抵抗线;
·给敌以最大杀伤;
·同美步兵第七师保持密切协调;
三、美步兵第七师(配属第九十一、第五十炮兵营):
·以不超过一个步兵营的兵力攻占598高地;
·攻占目标后建立主抵抗线;
·同韩军第七师密功协同,给敌以最大杀伤;
·考虑到敌在韩军九9师防区反击之可能,将第七十三坦克营一个连配属给该师;
四、韩军第九师(配属第五十一轻步兵团、第一炮兵群、第五十三坦克连):
·继续遂行原任务;
·美军作战期间,对防区内之敌进行威力侦察。
美军步兵第七师师长韦恩•史密斯少将接到命令后把任务交给了第三十一团团长劳埃德•摩西上校,这个三十一团就是我们中国人民很熟悉的“北极熊团”。
597.9号高地是美国人的进攻目标,它位于一个V字形山脉地段的最南端。在其左翼的最末端是主峰,在其右翼,从北到南是两座小得多的珍妮·罗素山和桑德山(美国人起的名字)。由于597.9高地地带很象一个三角形,所以美国人管它叫
“三角形山”。
第三十一团团长劳埃德•摩西上校和参谋人员毕竟身处第一线,对情况的估计更为实际。他们认为:“共军的反击一定会比预计的要强烈,只用一个营去进攻是不现实的。”
他决定由迈仑•麦克卢尔中校的一营和罗伯特•纽博尼少校的三营分别从左右两翼向“三角形山”发起进攻。
而“狙击棱线”是韩国人的进攻目标,韩军第二师师长丁一权中将接到命令后,把任务交给了第32团团长柳根昌上校。柳上校显然比美国人更有勇气,只准备投入申大均少校的三营一个营的兵力。
10月12日,“联合国军”的炮火和飞机加强了对五圣山的破坏轰击。
13日12时,詹金斯少将宣布10月9日命令生效。于是,D日H时就变成了10月14日凌晨5时。
** (二)志愿军方面 **
作为该区域的防御者,秦基伟也有自己的考量。按照志司关于粉碎敌人可能发动的“秋季攻势”的指示,15军制定了粉碎敌二到四个师进攻的防御计划。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QF15Yxf3OUuDnMNtwtgIqibyjIEGL8JYtNRBkhRWKDDHAnq0LkuvRDA/0?wx_fmt=png)
(15军防区示意图)
如前所述,敌情威胁最重的就是西方山和五圣山之间的平川,这边是15军的防御重点,秦基伟放上了主力——44师(师长向守志)被摆在了西方山这里,并加强了29师87团,配属了炮兵第9团1营、2营,在300.5高地、芝村、两双岭、知足里地域展开,盯住了西方山方向,阻敌由王在峰、西方山、斗流峰向平康方向突破。
五圣山那边地形险峻,易守难攻,放的是较弱一点的45师(师长崔建功),配属了炮兵第9团3营、炮兵第20团2营、3营,展开于597.9高地、537.7高地北山、芹洞、723高地、安长洞地域,任务是阻敌向上甘岭、五圣山、忠贤山方向突破。其中135团2营位于灵台、454.4高地及东南无名高地、781高地地域;3营位于597.9高地、上甘岭、菊亭地域;1营位于537.7高地北山、448高地、菊亭东南无名高地地域;3营7连及师警卫连作为团预备队。135团左右邻分别为133团和29师85团。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5Z9El951wocIHgcCef8MYnvLbTibniaPZml1AddpgBf8EoVRTU2gmkvQ/0?wx_fmt=png)
(阵地示意图一)
而这场战役名称的由来上甘岭,实际上是五圣山主峰东南4公里处的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与相对应的北面1000米处还有一个小山村,叫做“下甘岭”。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其实就上甘岭和下甘岭之间的两个小山头,直接突入敌军战线,距离敌军阵地只有50—500米。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iaMApZZzO7icTgT2fqkH3jlEpGyCH4KN51YibIicKribbVYOicacTvf2qofg/0?wx_fmt=png)
(阵地示意图二)
而美军将要进攻的597.9高地,是由两道各约700米长的山脊构成一个“V”字形,像楔子一样指向南方。高地上共分为12个阵地,“楔子”顶端为主峰3号阵地,主峰下面自西向东又有10、9、7号阵地拱卫;西侧山脊上为6、5、4、0号阵地;东侧山脊上为1、8、2号阵地,2号阵地下面又有11号阵地。各个阵地基本上都有坑道,其中1、3号阵地下的1号坑道为主坑道,长约80米,有两个出口。这是一个志愿军的连阵地,上面是135团9连(加强连)。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nVPJRKrycLqsqUaSqRv60Awut3SVHI3nGS84Dx0FbM5pYVqVcSejbg/0?wx_fmt=png)
(阵地示意图三)
而韩军将要进攻的537.7高地北山分为9个阵地,成“X”字形排列:其西北至东南方向依次为1、2、3、7、8号阵地;东北至西南方向依次为6、5、4、3、9号阵地(3号阵地处于“X”交叉点处)。也是一个连阵地,上面是135团1连(加强连)。这个阵地有点特别,537.7高地南山在敌军手上,我们的7号和8号阵地位于与敌军占据的537.7高地南山相连的山梁上,最前沿的8号阵地距敌阵地只有50米,敌人居高临下一个小跑就能冲上8号阵地。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PycvoTl00pTvPicb4mVzTicD2iaqnic3PYXnjXcNPADElGaSJkRJLInQpA/0?wx_fmt=png)
(注意537.7高地南山的位置)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NVFoYdKATib6akf93T5iagnyYPzrEPCM1ibmNdJqxCo32j29OOKhibPF5Q/0?wx_fmt=png)
(阵地示意图四)
132团和134团分别作为44师和45师的预备队,86团作为军预备队。
可以看到秦基伟摆出的是一个正三角阵型,其中的问题是这个阵型看似很稳固,但无论美军攻克前沿两个要点西方山或五圣山中任意一个,装甲集团都可以趁势突入两区域之间的平川,分割15军防御体系。无法像一般的三角阵型一样做到三点之间有效支援。特别是五圣山要点作为全局最关键要点,一旦被夺取,西方山方向将会受到很大压力。
因而,虽然西方山方向敌情威胁更重,五圣山方向潜在威胁并不轻。不过由于五圣山方向地形的原因,装甲集团无法大规模投入,而且前沿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地形狭隘,无法布置较多的兵力兵器,这就决定了进攻方很难在这个方向形成快速突破,这点相当重要。
现在国内大多文章都说秦基伟没有完全考虑清楚,忽略了五圣山方向,导致开局时战况不利,这个是不对的,秦基伟的排兵布阵没有问题。问题是出在别的原因上,下面来看。
10月6日,志愿军正进入秋季反击作战的第二阶段,15军44师130团在西方山方向攻下上佳山西北无名高地,后为支援38军对白马山的攻击,在10月11日,29师87团又对上佳山和白马山之间的391高地发起攻击(邱少云即在此战中牺牲)。这是西方山方向的情况。
在五圣山这边,45师正准备组织对五圣山东麓的注字洞南山韩军一个营的阵地发起反击。计划以134团担任主攻,135团两个连担任助攻,配属两个炮兵营,从10月18日发起进攻,拔除这个钉子。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wYDrfDffPvqOh7nGNcooVBnBfro0jicK2W4o9Bcpx1ic6McPnASicj8vQ/0?wx_fmt=png)
(注意图中注字洞位置)
10月5日,135团团长张信元正在537.7高地上观察注字洞南山的敌情时,接到报告说韩军第二师第三十二团一营一个名叫李镇球的参谋前来投诚。经讯问,这个参谋说他们已接到命令配合美军行动,准备于10月7日左右发动进攻。
与此同时,135团1连守备的597.9高地阵地上的也有一个韩军下士班长李东朝投诚,也说了同样的情况。
结果崔建功一心想着要进攻注字洞南山,没当回事,一直拖到7号才报给军里。
秦基伟跟崔建功一样,满脑子想的也是进攻,在同日晚15军召开的作战会议上,秦基伟作出的判断是:“联合国军”的主要攻击方向是44师固守的西方山方向,而五圣山只是辅助攻击方向。”于是会议决定仍然集中精力部署注字洞南山的反击战斗。
而且,在五圣山方向的45师对当面敌情未予以重视,在范佛里特准备进攻之前,美军各种侦察、兵力调动的迹象已经相当明显,但崔建功未予重视。
还有一点是秦基伟和崔建功想不到的,在一个只能投入团营兵力的区域,范佛里特准备了一个军的支援火力。
正因为崔建功一心忙着打注字洞南山,在防御正面本应有的炮兵火力被他挪到了东边。导致战后秦基伟检讨称:“我们准备工作上有漏洞。对敌人用这样多的兵力进攻五圣山,我们未估计到。我们准备应付敌人三至四个师的进攻是在西方山方向……二梯队投入仓促,第一天炮火未能支援战斗,如果我们预料到敌人的进攻方向,那么敌人第一天就爬不上来……”
这个才是秦基伟和崔建功失误的地方,而不是整个军的防御部署。
▽
** **** **3** **|** ** **** ** 对战役进程的展望 **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场战役的进程是怎么样的我并不知道。以前认为这个战役并没有太多战术研究的意义,始终没有对其有太多关注。昨天写完上面的内容后发现,我以前错了,这个战例很有研究价值,难怪据说被很多军事院校收为教材,不过我的观点是可能是反面教材。
通过我之前几篇文章中阐述的作战理论,我们很容易推导出战役进程和双方的得失。我们来推导一篇,看看是不是和事实相符。
从我之前所讲的十字轴作战体系可知,对敌方十字轴作战体系上一个点的打击必然来自我方十字轴作战体系中任意一点,而在实际中这种打击会来自很多点,也就是说在作战体系中很多点布置的火力可以对一个点进行集中打击。上甘岭战役就是其中的典型,双方争夺的两个连阵地将可能持续受到军一级的火力攻击。这就意味着,进攻方夺取胜利是可以预期的。
我在基于体系的战术中讲过有以下基本战术策略。
按方向可以分为正面攻击和侧面攻击。
按效果又可以分为消耗和破击。
按行动又可以分为正面击溃,突破、分割、包围、歼灭。
上甘岭战役是一个典型的正面攻击的例子,由于美军制定的计划是有限的区域无限的火力,这就使得这次作战无法产生破击效果。这样一来就不会出现利用战役结果达成破击突贯的情况,只能进行消耗作战,最终寻求控制目标高地。
既然联合国军的作战行动无法对15军防御体系突破,反过来15军也就可以轻易利用自身十字轴作战体系中多个点的兵力、火力集中进行反击。火力不及联合国军关系并不大,因为面对的只是两个连阵地,只要投入营一级的兵力和适当的火力足以完成任务。
而双方都有大量的预备队,可以逐次投入兵力以致于达到一个相当大的次数。
这样一来,战役进程必然就是联合国军进攻,志愿军反击;联合国军再进攻,志愿军再反击,进入这样一个无限循环,直到一方再也无法承受逐次投入的兵力受到的伤亡。战斗就会在那一刻停止。
所以志愿军发射45万发炮弹会取得和联合国军的190万发炮弹一样的效果。
这就使得联合国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火力失去了意义。
当一支技术装备绝对优势的军队不能发挥自己优势时,最终无法达成目的也就可以预期了。
战役会变成一战模式,双方在这一狭小区域内不断投入兵力反复绞杀,这就让人想起了凡尔登,看谁先把血流尽。
拥有技术装备绝对优势的联合国军自然会成为反面教材。
顺便提一句,军事观察家注意到上甘岭和白马山的战斗都呈现出由团营规模的战斗上升为战役级别,但这只是表面现象,两战还是相当有区别的。这点将在《白马山之战》中再详细阐述。后面会继续更新,敬请期待。
本文由公众号“这才是战争”授权首发
** 相关阅读: **
[ 68周年:新中国与立国之战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6079&idx=1&sn=793987d45f622fe35fece8054f569442&chksm=e8e45f65df93d673b7e02ed67775b41d7a746bee6b436beb84c44459883b2d16d20d46102ffa&scene=21#wechat_redirect)
作者简介
** **
** 王正兴 ** / **** 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
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0z3H0zI7ACKn1mV2D3bV2eWUCkCNnMOVmicHPQt9gT6vZPcVVKda5ScUcsHquQC8eVRRljhj7UmBA/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