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dytBAJKQ4aUHioBeefWvwbwjzTNj9es6V
Bulletin#C63A8AD394F354C5D7CD589F228AA2A0
odytBAJKQ4aUHioBeefWvwbwjzTNj9es6V#245
@2021-07-0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duIqZdu6aRjRvFc6m3XpicFqPTdAlvbeG3939zibmodLjK3rkqLLFUGw/0?wx_fmt=jpeg)

# 安徽很忙

原创 卢克文 [ 卢克文工作室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 ** 壹 ** 要介绍安徽、了解安徽,必须先摊开中国的地形图开始聊。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InOfWAQfL6X2xLpJibuXzBAIaibq5LU5KbqLqPAVcS3lz7bKo5ricJBug/640?wx_fmt=jpeg)

上图画红圈的位置就是安徽省所在地,可以清晰地看见安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家看了这么多中国各省的文章,应该都形成了条件反射,知道平原都是好地方,能种很多粮食,交通也方便,骑着马一溜烟就能跑出老远,这种地方特别适合过日子,打小吃饭不愁,至少会比我们湖南丘陵地带要好一些的。
我们再把整个安徽放大,仔细看全省的地形图。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Qbs5ribepLCbn2WgnzXBEk62nye9pVjUynwfibQSZpETHgwREQQgoNIA/640?wx_fmt=jpeg)

安徽整体上十分平坦,方便修桥铺路,位于正中间的合肥去哪都方便,坐高铁嗖地一下只要 48 分钟就能到南京,再嗖地一下只要 1 小时 46
分就能到武汉,这都是托了平原的福,西部有一部分是大别山,南部是黄山山脉及其余脉,黄山、九华山、齐云山、天目山都挤在这一小块,散落着无数精美的村落,这里的安徽人相对富裕,不过富裕是被逼出来的,山里面没地方种粮食,为了活命就跑出去做生意,他们自己地方上有段子“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是真的活不下去,长到青少年就要到外面寻活路。
做生意竞争激烈,但发财的天花板比种地高许多,跑出去谋生的人生意越做越大,又将赚到的钱拿回来修祠堂祖宅,修得好看极了,下面这张照片,是我在黄山市黟县拍的古村,村子透着一股仙气,照片远处的通济桥还是南宋时建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NRmP0u9fbxHBvwianW9zpDW2S8J1KTQlODvc4YfyicE2QsibqASjsDY8w/640?wx_fmt=jpeg)
当然,光看地形图没办法很好理解安徽,看完还是有点懵逼,必须再上一张河流图,整个安徽的大格局,基本就心里头有数了。
这张河流图就十分十分重要了,重要到决定了整个安徽的命运。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QjEftUFGoS5sq7wOl3BkTJ6WA3seT3NSz6H4WhfLU4Ffo2wt0DPNbA/640?wx_fmt=jpeg)
很明显,安徽被两条大河从中横切了,这跟我们看过的湖南、江西、山西的河流图都不一样,那三个省的河流是南北向的,而安徽省是东西向的,北边横切安徽的那条是淮河,南边横切安徽的那条是长江,活生生将安徽切成了皖北(淮河以北)、江淮(淮河与长江中间)、皖南(长江以南)三个地区。
江淮汽车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因为生产地在合肥,而合肥又恰好在江淮地区。
初中地理教过我们,中国的分界是秦岭和淮河,以这条线为界,南边是温润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mm 以上,一月份气温高于 0
度,一般种水稻,吃米粉;北边是半温润地区,年降水量在 800mm 以下,一月份气温低于 0 度,一般种小麦,吃面条。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6eW72SrA9Pnlm0y16HrJbZfIKJD2ay8mBPI3Oa4ufRrwdporoiahYBQ/640?wx_fmt=png)
所以从气候上来说,安徽的皖北地区是正宗北方,人文风格和河南、山东比较近,江淮和皖南属南方,但是皖南地区的人又有自己的观点,他们坚持认为只有他们才是南方
\------ 只要过了长江,都是北方。 他们不愿意跟安庆、滁州、淮南、淮安、合肥做好朋友,他们要自己一起玩。
其实淮河和长江也从东西方向贯穿了江苏省,再加上一条南北贯穿的大运河,将整个江苏冲击得支离破碎,也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散装江苏”。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qbqDPVhicwRxia32WePFTn5XvicqVGRVJPYsGbHoXqeFt55dskAjUIQsw/640?wx_fmt=png)
淮河与长江同样也贯穿了江苏 地理对人的影响无处不在,只是平常人没有注意到而已。 但江苏省的故事,我们后面再慢慢讲,今天只讲安徽。 ** 贰 **
淮河跟长江对安徽的影响,远远不止气候这么简单。 如果只有这么点影响,也谈不上算决定安徽命运的两条河流了。 我 2009
年第一次去浙江游历时,当地人就告诉我,他们小时候(指 1990 年代)常见到有人来浙江沿街要饭,一般家长会告诉他们,这些要饭的都来自安徽。
一位曾在上海抓治安工作的人也告诉我,上海曾经有一些安徽帮,经常抢劫斗殴,搞得他们十分头疼。
安徽人在邻省的形象一直不怎么好,难道是安徽人懒到去要饭?还是安徽人天生喜欢搞黑社会吗?
我肯定是不赞同这种看法的,因为我相信,任何事物之下,都隐藏着经济规律。 安徽这种情况,跟我老家邵阳 1980-1990
年代闹黑社会一样,本质上都是因为穷。 那安徽为什么穷呢?
他明明是一片大平原为主的省份,又紧靠着中国最富裕的江苏、江浙,南边的皖南还拼出过强大的徽商,这样的位置区域,比湖南湖北好多了,不富天理难容,怎么就穷呢?
其实,就是因为淮河和长江造成的。 像江淮平原,除了安徽这一块,还有河南和江苏部分共同构成,主要是由长江、淮河冲积成的平原,地势低洼,海拔一般在 5-10
米,中部海拔只有 2-4 米,这种地方容易汇积湖泊,也容易遭水灾。 皖北地区,也是黄淮冲积平原,地势同样低矮,也容易遭水灾。
发源自河南的淮河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整体地势也是“两边翘,中间低”,上游落差达 178
米,坡大水急,猛地冲下来,而洪泽湖(见图四)因为千百年来淤积泥沙,湖底比淮河河床高,变成了地上湖,从洪泽湖往下游 150 公里,落差只有 6
米,水到江苏地区就流得特别慢,发一次洪水在安徽地区要 30 天左右才能泄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ERRicHWs3oa2MUlN6U2X5ww506v7RUMV0zibJ8qeuyTGyiauqqOcEXOnw/640?wx_fmt=jpeg)
从王家坝开始水流变慢,洪水会淤积在安徽,再加上安徽下游的洪泽湖是个地上湖,因此造成洪灾。
洪泽湖刚好在安徽和江苏的交界处,特殊地形,造成了洪水容易在安徽泛滥的格局。 淮河在河南地区支流众多, 6 到 8
月一下暴雨,沙颖河、洪汝河、涡河、包浍河等河水就会冲进淮河,淮河又利用大落差猛地冲进安徽地界,水进了安徽又被卡在洪泽湖,因此淮河两岸的安徽人民,常常要面对滔天洪水。
这一段说的是淮河,那长江怎么样呢? 长江一样惨。 安徽整个省有 580
个大小湖泊,但都不能跟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那样,能担起巨大的调节作用,小湖泊的自排能力远弱于鄱阳湖。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LeqccDJSWZHwOJFTjNIgiakncxKz4Tzp6CWnDmzIryNQSBpicAMcmXYg/640?wx_fmt=jpeg)
长江跟淮河一样任性,一年 70-75%
的降水量,都集中在讯期一两个月,河流径流量变化很大,常常造成干流水位暴涨,干流的水流进湖泊,长江高水位又让这些小湖里的水排不出去,只要再来场大雨,就会导致沿湖圩口溃破,使当地内涝数月,损失惨重。
一位在安徽生活了多年的湖北人告诉我,他刚来安徽时,看到很多地名有个圩( wei
)字,一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一发洪水,将他住的整个村都淹了,立刻就懂地名里这个字是什么意思了。
安徽长江北岸大量的湖泊群,以及周边的圩区,因为地势低,每年都是水患重灾区。 2020
年我去安徽了解抗洪情况时,部分老乡说起各自受灾的情况,有的人家是做酿酒的,有的人家养鸡鸭的,一场洪水下来,家里发家致富的东西就全没了,洪水就是这样一次次洗劫了安徽人的财富。
洪水对于安徽人的噩梦不止于此。
安徽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历史上,为了保证江苏和上海的安全,不让洪水冲垮了发达地区的工商业,安徽一次次地成为泄洪区,就是放洪水淹安徽、保苏沪的意思。
每当安徽地区遇到超大洪水时,人们会将洪水分蓄到规定的蓄洪区,比如湖泊、河流、甚至有村庄的平原(就叫圩区),到 2018 年时,安徽全省共有国家级蓄洪区
24 处。 可以说为了保证东部的经济建设,安徽人民多年来,忍受着巨大的痛苦,默默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牺牲。
据统计,平均每隔五年,安徽人就要面对一次大洪水,最近这 100 多年,安徽就先后在 1910 年、 1911 年、 1921 年、
1931 年、 1938 年、 1950 年、 1954 年、 1991 年遭遇过特大洪灾。 1911 年的那场洪灾,安徽饿死了
80 多万人,饥民饿得把还没断气的人,“刮其臂腿臀肉,上架泥锅食之”; 1921 年的淮河水灾,淹山东、江苏、河南、安徽农田 4973 万亩,受灾
760 万人,主要还是安徽和江苏遭灾; 1938 年为了抗日,国民政府炸了花园口黄河南堤,形成 400 公里长, 30-80
公里宽的黄泛区,九年才堵住,安徽因此死了 40 多万人,黄河携带的 100
亿方泥沙又淤高了淮河干流和皖北支流,使淮河治理更加雪上加霜,也是今天淮海越发难治理的根本原因; 1950 、 1954
年两场洪灾,都造成上千万人受灾,几千万亩被淹。 就是到了当代,安徽人也深受水患之苦,我在写这篇文章前,在 B
站发视频介绍安徽,一位安徽人在下面留言说:
“小时候听外公说一发大水,就得拖家带口去苏南,给人家种田打鱼讨生活,解放后治理淮河,挖河建坝,才结束了这种逃荒生活。”
只有了解这些,我们才明白,过去的安徽为什么拥有这么好的地利,却依然这么贫困,是特殊的地形,造成了洪水反复收割安徽人的财富,活不下去的安徽人,有的去浙江要饭,有的去苏南打工,有的在上海混黑社会,这并非因为安徽人有问题,他们也只是被生活逼迫成这样的。
那些年,他们替江苏、上海挡了子弹,却还要在异地他乡受白眼,但凡有个奔头,谁又愿意背井离乡呢? 水患,才是安徽人民千百年来的宿疾。
但有一部分安徽人例外,他们及早转型,通过经商改变了命运,这些人,就是前文提到的皖南地区的安徽人。 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徽商。 ** 叁 **
历史名词里的“徽商”并不是指安徽省的商人,而是古徽州一带商人的总称。 这个名称专用在皖南一带,皖北和江淮是不用这个专用名词的。
古徽州就是指祁门、绩溪、黟( ** yī ** )县、婺源、休宁、歙( ** shè **
)县这些地方,其中婺源因为紧挨着江西,历史上一会被划进江西,一会被划进安徽,直到 1949 年 5
月,二野解放了婺源,二野也同时解放了整个江西,为了军事管理的方便,就把婺源划归江西省浮梁专区管辖,从那以后安徽就永远失去了婺源,安徽人想看油菜花就得跨省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x428XJwn3esJ2Fx6icpHBgvARTX1XufeulTxpBP21piauaWzl9muhTaw/640?wx_fmt=png)
徽州人跑出去创业跟今天温州人的动机一模一样,就是当地山多田少,养不活这么多人,就出门闯荡江湖,徽州人挑着担子,经 25
公里的徽杭古道,从徽州走到杭州,再沿运河北上闯天下,一共闯出了四大门派,分别经营木材、当铺、茶叶、食盐四门生意。
徽州山多,他们本来卖自己家的木材,后来生意做大,将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的木材走长江运到江南卖,又把福建的木材走海路运到苏浙皖卖,做中间商赚差价,这行算是徽商最小的生意了。
徽商还在全国搞典当生意,规模全国第一,垄断了苏浙一带的典当业,南京晚明时有当铺 500 家,大部分都是徽商势力,河南一省也有 213
家徽商当铺,南明时清军攻江阴城,徽商程壁治一人就拿出 17.5 万两白银资助明军。
不过木材和当铺都是小生意,徽商最重要的两大收入是茶叶和食盐,先说茶叶,当时有茶号、茶行、茶庄、茶栈多种业态,茶号就是茶叶加工厂、茶行就是批发商、茶庄就是零售商、茶栈是个金融机构,主要给广州上海的茶叶外贸公司发放贷款、介绍生意,收取手续费赚钱。
徽商把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吃完了,万历十五年就能一年卖出 350
万公斤茶叶,清代时达到鼎峰,乾隆时光在北京有上千家茶庄,天津上海也有上百家茶庄,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几乎垄断了茶叶生意,卖松萝、六方、毛峰、烘青、炒青、花茶各色茶叶,
1875
年还从江西宁州请来老师傅,学会了做红茶,就是今天著名的祁门红茶,因此养起了一批巨富,这些人有钱后兼营钱庄、布店、粮油行、绸行、瓷行等,但资金来源重点还是茶业。
现在安徽有名的旅游景点宏村,就是茶叶商人们修起来的村庄,我去现场溜达时,当地人说,村子里首富那套房花了 60
万两白银,不过那哥们是盐商,说明搞食盐才是徽商最霸气的产业。
盐商这个行当,我在《山西怎么办》里有介绍过,晋商发家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明朝一个盐引能换 300 斤盐巴,大概能赚 9
两白银,是古代利润最高的行业之一,明朝有战略九边,其中四个在山西,所以山西人靠边吃边,专给边军调物资拿盐引作为回报,这门生意徽商当时也有参与,但山西人有地利,徽商开始时竞争不过晋商。
明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搞变法,为了收税方便,允许 8
个总商买走所有盐引,再转卖给其他零售商,叫折色制,安徽人当时有两大优势,一是在朝里做官的多,愿意将资源卖给安徽人,二是两淮盐场(江苏长江以北黄海沿岸)离安徽近,这次是安徽人得了便宜,开始在盐业反超晋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qGwXCQlVPGUtkkLUvyksFX0eNv2DHILm9Gw54I2Lnsic9ibL1WcWJa6Q/640?wx_fmt=jpeg)
清代两淮盐场分布图 当时两淮盐场一年出 140 万引的盐,差不多是 1200 万两白银,弘治年间一品大员一年的薪水才 180
两白银,盐商们已经不是富得流油,他们是富得流金子了。
我们都听过“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扬州在明清时为什么这么富?就是因为他处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口,离两淮盐场又近,盐商搞到盐之后要到扬州转运到全国各地,所以盐商都在扬州扎堆,这些盐商钱多得花不出去,就在扬州挥霍,将扬州的第三产业带了起来。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T8qVo0VExyiaWgdE2ibzeNIsDwibvXZpAEk63KF4TIQDSW9AJREic3s7Yg/640?wx_fmt=jpeg)
我们都听过“扬州瘦马”这个词,其实就是扬州徽商卖盐赚到钱以后,想在外面养小三,有一批卖牲口的贩子刚好世道不好,从贩马改做贩人,就去农村贫苦地区挑皮肤好又苗条漂亮的小女孩,因为贩牲口出身,就顺口叫她们“瘦马”,买回来打小教她们琴棋书画,教会了再高价转手卖给徽州盐商做小三,“扬州瘦马”就是这么来的,吴三桂心疼的陈圆圆同学,就是扬州瘦马出身。
现在的淮扬菜也是徽州盐商搞起来的,盐商们政治地位低,属于士农工商的最末,穿衣服和出行都有限制,有钱只能花在其他享受生活方面,就在女人和吃住上面下功夫,清时八大盐商之首的黄均太,一碗蛋炒饭必须每粒米都泡透蛋汁,再使各种河鱼熬成汤搭配炒,饭粒外金内白,每碗成本要耗费
50
两银子,吃得比皇上还好,徽州盐商食不厌精,请最好的厨师用心钻研,淮扬菜也在色香味形上下足了功夫,刀工精细,端上桌特别撑场面,也没有川菜湘菜这么生猛,所以今天就被选为国宴菜。
另外我们现在看到的扬州园林,其实就是盐商们的宅子,盐商们在扬州买房置地,从各地运回木材和假山石,以优质建材建各种藏书楼、会馆、园林、书院,康乾时期,扬州园林的工艺比苏州园林还成熟。
清代盐商们的收入可达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家里有瘦马、有淮扬菜、还有大宅园林,日子过得好不快活,所以乾隆六次下江南到扬州,干脆住在安徽歙县盐商江春家,感觉比皇宫里舒徜多了。(其实盐商的生活确实比皇帝爽)
盐商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此之大,以至于今天许多人一写到扬州,主角必定是徽州盐商里的大姓,要么姓叶、要么姓汪、要么姓鲍、要么姓黄。 ** 肆 **
既然聊了这么多徽商,就简单将他们和上篇讲过的晋商做个比较,方便大家以后更好地了解安徽与山西。
晋商不重视科举,少做官,家里头拜关羽,徽商重视科举,多做官,家里在头拜朱熹;晋商靠制度和股权管理人,徽商靠血缘宗族约束人;晋商一般不举家迁到外地,所以留下了许多大院在山西,徽商会举家迁移外地,所以园林都建在扬州。
他们衰落的过程,也不太一样。 晋商其实挺能扛的,徽商是一次性衰落下来的。
徽商衰落的第一步“捐输”,就是太有钱了没办法低调,政府里头的人想办法找徽商敲竹杠,乾隆下江南不让户部出钱,大部分是扬州盐商出;嘉靖年间白莲教起义两淮盐商被捐输了七百万两;跟盐业相关的各地官员也要时常孝敬,官衙里买根牙签都要找盐商报销,一张卫生纸也要报一千两银子,徽商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从
1773 年到 1804 年,就报效了各地政府将近 2700 万两。 衰落的第二步是 1832
年道光的改纲为票,这次给徽州盐商最致命的一击,从那开始垄断经营取消,只要好好交税,谁都可以搞到盐引,徽商的独家经营权被瓦解,再也不能从盐业中获取暴利。
第三步是道光末年开始疯狂的太平天国运动,战乱使两淮盐场停工,当铺生意、茶叶生意都搞不下去,官盐的全国市场占有率仅 40%
不到,徽州盐商在太平天国期间亏损了三千多万两白银。
外面的生意没法做了,徽州人只好逃回老家,想保存资本东山再起,没想到太平天国杀到了徽州,“掳掠尽家有”,将徽州商人洗劫一空,湘军过来,又抢一次,气得绩溪人曹向辰骂他们“官匪同道”,长期的拉锯战使徽州元气大伤,大批徽商死于战乱,曾国藩在奏折里提到徽州时,说“皖南及江宁各省,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徽州人口大量死亡,至此遭到毁灭性破坏,从此徽商再没恢复元气。
就连最后可能重新翻本的祁门红茶,也因为在国际市场上,英国人在印度搞出了大吉岭红茶,致使国际贸易落败,徽商从此彻底垮台。
至于后面重新崛起的胡雪岩,他的商业系统跟前面的徽商并不是一个体系,其实不算是我们理解中的徽商了。
我花这么多笔墨介绍徽商,是因为他们在安徽历史上实在太重要,我们绕不开他,必须知道他,但我们不要只盯着过去,我们要看现在,今天如何建设安徽,才是最重要的。
让我们调过头来,继续分析今天的安徽。 ** 伍 ** 既然我们前面提到过,安徽的心腹大患是洪水,所以治理安徽的第一步,当然是治水。
治理安徽水患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50 年 -1957 年。 建国后, 1950 年 7-8 月间,淮河发生水患,河南安徽受灾耕地达
4000 余万亩,水势凶猛造成 489 人死于洪,毛泽东下定决心治理淮河, 1950 年 11
月开工治淮第一期工程,有几十万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一年时间完成了蓄洪、复堤、疏滩、沟洫等土方工程约 19500 万立方米,建大小涵闸 62
处,谷坊 155 座,到 1957 年冬季治淮工程基本完成,投入资金 12.4 亿元,治理河道 175 条,修建水库 9 座,库容量
316 亿立方米,建堤防 4600 余公里,极大提高了防洪汇洪能力。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vPylWtzuA9JBibp7PB68uoF8icmpibicn9WNbHXh3oNkT8hWo3R4dw72iaA/640?wx_fmt=jpeg)
这一次的治理使淮河水患得到了控制, 1954 年安徽发生特大洪水后,再没发生崩盘式的水患,直到 37 年后, 1991 年才发生仅次于
1954 年的大洪水, 2007 年又发生一次,跟民国发洪水时, 1911 年饿死 80 万人, 1931 年死亡 7.5 万人,
1938 年死亡 40 多万人这种情况相比,人员损失已经极大降低, 2007 年夏天的洪水也挺凶,受灾 200 多万公顷,绝收 60
多万公顷,相比过去,安徽、江苏、河南三省的死亡人数降到了 30 多人。(来源:《中国气象灾害大典》)
安徽省因为地形原因,治理水患以修筑淮北大堤为主,对淮河干流和支流的堤防工程重新建设,正阳关以下淮北大提上修建了涵闸和防洪排涝工程,疏浚了西淝河、濉河支流,调整了西淝河、茨河、北淝河的水系,并在
1954 年后陆续建成了佛子岭水库、梅山、响洪甸、磨子潭 4 座大型山谷水库,其中光佛子岭水库就能蓄洪 5 亿立方米,灌溉 70 多万亩农田。
正是这些水利设施的兴建, 1954 年特大洪水到来时,洪水才没有在安徽发生严重水患,淮河治理初建成效。 治理安徽水患的第二阶段是 1958 年
-1977 年。 这段时间兴建了淠( ** pì ** )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1197
万亩,实施新汴河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开建茨淮新河、怀洪新河等治淮工程,另建成中型水库 70 座。
治理安徽水患的第三阶段是 1978 年到现在。 1991 年后国务院确定兴建 19 项治淮骨干工程,安徽省就占 14 项,共投入 220
亿元治淮,建设了 79 座沿江排涝泵站, 1000 公里长江干堤除险回固,完成平垸行洪巩固、同马大堤、无为大堤等。 70
多年来,我国仅在治理淮河上,就投入了 9000 多亿元,建成水库 6300 多座,堤防 6.3 万公里,水闸 2.2 万座,行蓄洪区 27
处,使淮河能滋养全国九分之一的人口、十分之一的耕地,贡献全国六分之一的粮食产量和四分之一的商品粮,这些年来,各种筑堤、建站、疏河、建库、修坝、到处都在大把大把花钱。
为了疏导洪流,还需要将安徽蓄洪区居民迁走,这种也要大把烧钱,像庄台搞疏解降容工程时,就迁走了 1204 户 4830
位村民到淮上社区,社区给村民建好了 13 栋楼房,每户分得 120 平方米新房。 光是一个“十三五”期间,安徽治水就花掉了 2101
亿元,是“十二五”的两倍。 问题来了,以安徽的财力,是不可能支撑得起这么大笔治水费用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从转移支付中来。 我们用数据说话。
2019 年,安徽收到中央转移支付 2986 亿元,排在全国第 8 。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kzBTRCqvXEZqxOrZ3fcpAysSstl7eicFJdiaeibmYia6XgHMVEAQZtKoTw/640?wx_fmt=png)
2020 年,安徽收到转移支付 2872 亿元,排在全国第 7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g70jmwQFR7oDwLDdtofMyMB3sFR1dLW1Ekf5Tia6mZrFjx9Mjy7b9sw/640?wx_fmt=jpeg)
2021 年,安徽收到转移支付 3141 亿元,排在全国第 7 。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cn4MJD4xz75TynStyEyHRtOFnAu8y8J0f40Xs6DX3Y992C0RibVsib7A/640?wx_fmt=png)
安徽省没有这么多钱治理水患,但全国人民有,安徽省单独解不了这个问题,全国人民可以一起帮安徽人民解决! ** 陆 **
省份系列写到这里的时候,我已经深刻意识到,经常听到的“全国人民一盘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这种大局观,不深入了解,一时半会是不会明白的。
中国经济要发展,财政收入要增加,就要先力保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处进账的钱袋子。
为了保证这三处钱袋子生生不息,其他各省都要努力给他们添砖加瓦,在前期做出一定程度的牺牲。
比如青海保证下源的水资源安全,江西给各省低价提供有色金属和稀土,山西给各省低价供煤,湖南、四川、江西给珠三角提供廉价劳动力,安徽给上海、江苏挡住大洪水
......
全国人民先付出巨大的牺牲,通过调配资源,保证东部沿海各省的安全,让他们先富起来,接着各个富省再上交财政给中央,由中央进行分配,帮助中西部各省进行建设。
早期像上海江苏如果没有安徽替他们挡住大洪水,不可能平平安安将经济发展起来,深圳广州如果没有湖南湖北江西给他们提供充足的劳动资源,深圳广州也不可能发展起来,后期像贵州的扶贫、四川的大投建、安徽的治水,又需要东部沿海财政的帮助,才能摆脱困境,要不光凭安徽一个省的财力在那死扛,是无法彻底治理好水患的,还是会一直处在困境里。
全国人民一盘棋,就是大家先忍一忍,保证钱袋子的安全,再从钱袋子拿出钱来补贴各省,彻底解决各省的痼疾。
没有一个省,可以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所有问题,只有全国各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战胜经济与环境上的困难。 ** 柒 **
安徽一直默默在抗洪前线忍受着贫穷,命运的转折出现在 2005 年左右。
此时安徽的治水工程经过两代人的治理,已经渐渐成熟,全省大水患基本得到了控制,东部各省的经济也开始上了正轨,也该轮到安徽人民过好日子了。 2005
年,湖北人孙金龙就任合肥市委书记。
我在合肥时见了好几波人了解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这些人互不相识,但跟他们聊起合肥的发展时,这些人不约而同地说:必须感谢孙金龙。
他们说:合肥这时候发展起来是正常情况,但孙金龙使合肥的发展更上了一个层次。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bgnxWb4Ul2Fg85tibN6c8sOicO9F3Yh3O3ktXu6WtoqyuspAD3k9XSyg/640?wx_fmt=jpeg)

2005 年时,合肥的 GDP 仅有 853.57 亿元,在全国排第 75 位,当地人告诉我,那时合肥到处破破烂烂的像一个大县城,房价就
1500 元左右一平,六年半后, 2011 年 9 月孙金龙离任,合肥 2010 年的 GDP 是 2702.5 亿元,增幅在全国
26 个省会城市中并列第二,中部省会第一,增速连续七年高于 17% 。 2020 年合肥 GDP 跑进了 1
万亿,合肥好地段的房价,也跑到三四万左右一平。(合肥有房的本地人还是希望房价不要太低的) 孙金龙主要搞了三件事:大拆违、大建设、大招商。 按 2005
年时任合肥规划局的统计,当时 160 多万人的合肥, 207 平方公里的城区,违法建设竟达到了 1800
多万平方米,违法建设猖獗,多年整治不力。
过去有人想来安徽投资时,都不敢提前告知媒体项目地点,因为当地人要是得知消息,会连夜修建各种夸张的廉价建筑,有人甚至修出 400
平方米的阳台出来,只为了多拿赔偿,吓坏了全国各地的投资商。 不拆掉这些违建,合肥就是在垃圾堆的地基上发展,不可能成长得起来。
但这些违建里,有不少违筑归属各级党政机关,有些街边的门面一年租金要 50 万元,涉及到众多人的利益,十分难啃。 1995 年和 2001
年也有两次大拆违,但都只拆了 20 万平方米左右,党政机关的违建几乎没有涉及。 2005 年 7 月 4
日开始,由合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合肥展开集中拆违,到 10 月 20 日,一共三个月的拆违大战,拆除违建 952
万平方米,大的拆,小的也拆;民的拆,官的也拆,一视同仁,没有特权单位,没有特权阶层。 淮河路 22 间 170 平方米违建门面,是 1990
年代办公厅房管所建的,每年租金 20 万左右,拆了。 九华山路农贸市场 600 平方米违建是包河区工商局的,拆了。 庐阳区大杨镇大房郢水库旁,
58 栋两层别墅无人认领,也拆了。 三个月的大拆违工作,为合肥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全新的地基。 搞完拆违,就可以搞大建设。 合肥大建设另有一个名字,叫“
141 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计划”,就是一主城,四组团,一个滨湖新区计划。
一主城是老城区为核心建成中央商务区和政治文科中心;四组团是东、西南、西、北四个方向,东部发展家电配套、化工、物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西南发展现代大工业,建成国家装备工业基地,西组团建设中国科学城,北组团发展传统工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一个滨湖新区是建一个生态型现代新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kBvgNyX7qicNRLABGicbzLVZsfibYAFf4hxY83HMicY00nz2QNqp3HnxSQ/640?wx_fmt=jpeg)
这个计划是 2006 或 2007 年提出的,当时的构想是将合肥到 2020 年建设成一个经济总量达 4000 亿元,人口 500 万,
500 平方公里的省会。 13 年过去了,到 2020 年,合肥的年 GDP 过了一万亿,人口 770 万,市区总面积 838
平方公里,远远超额完成任务。 那个 141 计划,也早已在 2012 年,升级到了 1331 计划,已经开始把巢湖,都划进了生态示范区。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icfoGzhNhS6k73xZ72Y0C7vsO3ZaZd6OyIpwDJXTicelWuzSNcw9bGWw/640?wx_fmt=jpeg)
干完大拆违和大建设,重新将合肥收拾得干干净净的,下一步就是大招商。 合肥搞招商有多夸张呢, 2005 年 12 月 6
日,孙金龙在市府广场送别招商队员们远征,对,是远征,合肥一共向全国派出 452 个驻外招商小组, 1068
名招商人员,宣传推介合肥,引入项目资本,推动合肥发展。
这些招商人员并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而是向合肥公开选聘的,全合肥人民看到了发展的希望,正憋着一口气,群情涌动,抢着来抢名,三天 800
多人报名,最后奔赴招商前线的,年龄最大的 72 岁,最小的 27 岁,有民企老板也有退休人员,为了合肥的发展,简直发起了一场人民战争。
我在安徽溜达时,一名在全国多地市县政府工作过的人跟我说,跟国内许多城市比起来,合肥的招商、风投团队要专业得多,负责得多。 2009
年时,孙金龙在合肥市招商顾问座谈会上,说合肥起点真心很弱,所以更要大力追赶,招商硬件上已经投入了 370
亿元,软件上就是精简各种审批流程、加强干部服务意识,他很有自信地说:现在全国的招商环境,合肥已经是最好的。
全合肥人民上下一心,力求在中部省份突围,王东升说,京东方六代线项目之所以放在合肥,就是合肥从书记、市长、到相关委办局、县区、开发区,直至部门科员和一线办事人员,办事既高效,又合规。
大家可以去查合肥市统计局的公开数据, 2005 年合肥人均 GDP 才刚过一千美元, 2004
年全市的重要产业还只是一些彩电、冰箱、风扇、卷烟、啤酒等等小打小闹的非高科技产业。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GBasKNFzfCDOiah9Mw6tia264PWvLSC66T8BvGzk3KoEXdHSYL6rq3Ug/640?wx_fmt=png)
然而仅仅过了十几年,合肥现在成了拥有京东方、长鑫存储、科大讯飞、江淮汽车、联宝电子、国轩高科、合力叉车、蔚来汽车等等一系列龙头科技企业的重镇,一共招来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意文化、网络与信息安全、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人工智能、量子产业等
12 条重点产业链! 2020 年,合肥人均 GDP 达到了 10.72 万元,跑进了全国前二十强,离长沙、福州的 12.08 万,武汉的
12.67 万已越来越近。 1995 年时,合肥在全国排名第 97 名, 2020 年时,合肥在全国排名第 20 名,短短 25
年,合肥超过了 77 座城市。
我遇到的每一个合肥人,都为最近十五年的大发展感到骄傲自豪,他们说,合肥现在通了三条半地铁了,年底就要通五条地铁了,到了年底,记得再来合肥看看啊。
面对日新月异的合肥,老百姓们谈起往事,怎能不想念孙金龙,怎能忘记他于合肥人,转折性的历史功绩。 ** 捌 **
安徽现在能往科技与高端制造这条路上跑,还要得利于两个隐藏的彩蛋。 一个是中国科技大学,一个是合肥工业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主要给安徽的汽车企业输送人才,所以合肥能撑起奇瑞和江淮两个国产汽车品牌,中国科技大学主要给半导体与信息产业提供人才,才能稳住长鑫与京东方、科大讯飞这样的企业在合肥长久发展。
当地人一说起中科大,眼神里就流露出骄傲的神色。 中科大本来在北京,当年跟苏联关系紧张,一大批企业和学校往内地迁,上海也迁了不少工厂到我老家邵阳,
1969 年北京当时迁出了 13
所大学,中科大当时首选河南,但是河南是农业大省,感觉自己养不起中科大,给拒了,又想迁去江西,江西刚容纳了北大和清华的分校,实在吃不下了,说我们家也穷,要不您再看看?
当时安徽第一书记李德生一看这是所好学校,就把中科大要了过来,先是放在安庆,但安庆条件太差,无法安顿好,李德生就腾出合肥师范学校和银行干校的校舍给中科大师生,
1970 年全校就一锅端全搬到了合肥。 那 13
所出走北京的大学,后来又陆续搬回北京,中科大本来也要回去的,但原址已经被别的学校占了,就这样一直留在了合肥。 安徽也将中科大,看成了自己家的亲儿子。
中科大几十年来,每年稳定只招收 1800
名新生,坚持不扩招,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也是我国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实验室的唯一一所大学,量子与机器人技术全国领先,平均每一千个学生就能出一个院士,是全国出院士比例最高的学校(当地人语),合肥能被选上全国四个科教中心,一大半都是中科大的功劳。
** 玖 ** 一万多字的文章无法讲透整个安徽省,前面已重点讲了全省和合肥,最后再大概讲一下安徽其他城市。 安徽全省各城市可以分成三档。
合肥独为一档,是全省的核心,未来的希望,人口将会越来越多, GDP
还有很大潜力可挖;芜湖、滁州、阜阳、安庆、马鞍山、蚌埠为一档,各有一手绝活,像芜湖有奇瑞汽车和海螺水泥、马鞍山有马钢,滁州和阜阳增速较快,经济总量差距不大,这一档里阜阳比较特殊,是人口大城,以前一直是全安徽人口第一,人均
GDP 反而是全省最少,为了活命,阜阳在外面混饭吃的也比较多;第三档是宿州、黄山、铜陵等,比较少有人关注。
整体上近些年位于皖北的毫州、阜阳、宿州发展较快,这些地方人口多,控制水患后可大力发展工业,而人均 GDP
相对较高的皖南,因为人口与环境原因,不太可能大力发展工业,应该是朝第三产业进发了。 经历过新中国几十年对安徽的水利治理,再加上 2016 年 12
月开工,投资近千亿的引江济淮的施工,将完成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等一系列工程,安徽全省的抗洪、引水将进入一个新的层面,每年引入巢湖 5
亿立方米水量,还能遏制淮北地区中深层地下水超采的问题。 在安徽全省彻底解决水患,利用好江淮后,全省在现有产业链框架下,将朝着科技兴省的旗帜狂飙。
而且和我家乡湖南相比,其产业链上下游拉得更长,也更具备系统性, 2020 年安徽 GDP 排在全国第 11
名,离湖北湖南福建三省的差距非常小,以安徽现在气势如虹的追赶速度,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安徽有很大可能超越三省,去和四川河南过招,争夺全国第六第七的位置。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ot1lWUib7Edw6z0HdMOEicxcFjTysBLyNy1P8MJtoQic6JXaKQWdiaibRFzNhhmjDgtYZmw9iav8zhDmA/640?wx_fmt=jpeg)
解决了水患的安徽,迎来了科技大发展的安徽,紧靠长三角的安徽,前途不可限量。
每当想到这里,做为一个英俊的湖南伢子,正在打字的我,不由得擦了擦额上的汗水,开始为家乡的未来,忧心忡忡了起来。
写这篇文章时忘记留存各资料出处了,写得太累,不想回头找了,感谢所有资料提供者,如有冒犯,请后台联系我。
错别字肯定很多,懒得查了,太累了。



\---------------------------------------------- **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卢克2020作品集锦↓ **
\----------------------------------------------


在我的知识星球,能看到






每日时政深度点评,了解国家大事,看透国际风云变幻

财经股评,从宏观视角读懂股市变化本质,掌握市场规律



回答星友提问,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2019年,从《文在寅的复仇》,有几百万读者关注我们,我在文章里带大家解析了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崛起之路。

如今,有19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逻辑和本质规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jKJU2pJSbMQHl2AaNWQiavDVMeI4C73TwHHye1bRGJE78INyib7ZZm7Q/640?wx_fmt=jpeg)
扫码加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ov05c1xZGWw0j2lup8b56Mr4SRricJPZWLmzNnyVWmvZX1tTOUwo99A/640?wx_fmt=png)
19000+人都在卢克文工作室 看国际风云诡谲,时事变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