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2O要死啦?我们来聊聊
Nemo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zAcnSZ1tXjwpZoEKwZaU4Gat4ZTxLwlHxK6kbQibTKB3g0LfHh38rn6GmSiaq9c5alSRuTuaYhljA/0?wx_fmt=png)
>
> 最近互联网领域频频传出百度糯米要与新美大合并的消息,尽管一再被百度方面否认,但业界普遍认为巨头间互相合作,结束烧钱大战状态已是迫在眉睫。看起来O2O巨头争霸的最后一块战场也将落下帷幕。O2O领域的垄断格局正在形成。沉思录小编Nemo为您带来独家解析。
>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zAcnSZ1tXjwpZoEKwZaU42Ac5JWrVaOhgGcEuupDmqdtt9zicSvQKxk3SQH5EzwmpKSe2PiclRoWQ/0?wx_fmt=png)
最近几个月,Uber中国和滴滴合并了,新美大即便撕逼不断也要在一起,百度糯米频频被传出要和新美大合并又被否认。至于其他那些还名声不显的O2O服务公司,上街随便丢一块石头,似乎都能砸到好几个尸体。在大众媒体的语境里,O2O从业者从往昔在既得利益者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的明日之光,变成如今人人喊打、厚颜无耻的商业骗子,也不过是一年时间。
倒也不是在指责媒体善变,只是如今回头看,在一片哀鸿遍野当中,回望从业者过去这一两年时光,考量一下业界烧掉的几百上千亿真金白银,反倒是发现一些趣味。
其实 O2O 大体只有两个套路:
一是一穷二白啥都没有,只有两个程序员的互联网从业者,做一个“平台”,招几百上千号人全国拉人头。
二是在某领域做得不错的某企业,找一票人做一个“平台”,然后把自己体系内的业务先导入该平台,然后一一再招几百上千号人全国拉人头。
不难发现, O2O 最大的,殊途同归的黑点,就是人茫茫多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3IFeD47oUYy7y6ibEX4yOKGPUL3wXIqdtzh9uTgpiccAQoqTsuHIFRZ4TlA467m2tKtstQCopO9dw/0?wx_fmt=jpeg)
但凡接触过 O2O 公司服务的人基本都知道,这类公司拉来的拿几百上千号人头,社会闲散人员比例着实不小,分分钟从
yOung&smart的高科技未来企业转型大型包工队,逼格立马降到了谷底。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O2O
的线下是一帮子下里巴人,整天不是打架,就是搞事,管理成本高的要死,把办公室小白领们建立在社交恐惧上的脆弱优越感按在地上摩擦,当然是神厌鬼憎,人人喊打喽。
西哲有言, “ If y o u can't beat them,j o in them ”。也由此,大凡O2O
能做的好的,放在管理层面前只有两条路,一是懂怎么管理下里巴人,二是干脆成为下里巴人,为了节目的娱乐效果,下面欢迎大家对号入座 ……
“下里巴人”其实只是一个笑谈。问题的关键是,出租车、送外卖、买菜、货运、农资还有大保健(咦?)等等,诸如此类要被“革命”的行当,本来就是“下里巴人”的生意;无论谁,用再如何现代化的工具进行“改造”,在供求关系没有改变的当下,既不可能完成那些“改善行业生态”的宏大愿景,甚至连获得足够的拥趸的能力都不具备。
如此看来,对着下游,变成了“下里巴人”的管理层搞不好更靠近成功?
** O2O 的两个套路,其实就是有没有爹的区别 …… **
找到一个好爸爸,给钱招人,给地办公,给业务挺过最艰难的初创阶段,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但是迄今为止,似乎有爹的基本上都被干死了,一穷二白起家的创业者倒是越发生猛地崭露头角,颇为契合大众的审美趣味。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2icib9NMODkyIvtYh2C0DEibhXyhwEYnHSkf2N2yDbHdEdQ82c4bPl617WdkMPZ49WNwgicvgIllq9w/0?wx_fmt=jpeg)
大家都将这一现象归咎为既得利益集团是纸老虎,路径依赖的同时滋生懒惰,由此 O2O
这行也被演化成为了既得利益集团和屌丝创业者之间阶级斗争大戏,可见,所有的故事,可不仅仅讲给资本市场听的。但是商业上的事情,政治正确没用,不然为什么各路豪杰线上线下抱大腿求合作,同时在资本寒冬一个个
从C端转向B端,可见找爹虽然不符合美学,但是很符合现实逻辑,真是多快好省。
“既得利益集团”们的毛病很明显。举个例子,大凡大型商业/产业地产集团,当下基本上都处在从租赁经济向流量经济转型的关口,从前收的是租金,今后讲的是全平台交易的GMV,追求全平台的统一收支,调度和配置。物业是一个弱关系,业务关联则是一个强关系,其要求的一系列服务能力是这帮子大佬过去从未涉足过的。结果就是,现实的压力催生妄断,所有人左支右绌,生搬硬套了一揽子“服务”,连内部分工(OR撕逼?)都没有结束,就开始在往平台上硬套,搞得“宾主尽欢”。同时,由于各大公司内Fresh
Money上蹿下跳并且全世界嘲讽的同时却一毛钱挣不到,导致集团内侧的Old
Money虽然骂不还嘴打不还手但是就是摆出一副老子就是不乐意合作的姿态,最终结果就是山头大战;业务先放一边,政治最要紧。
至于若干互联网产品的水土不服?只是这一切矛盾纠葛之下的一个表征,换一个套路,依然是 Same old story。
可是我们毫无疑问地会发现,这依然是两个殊途同归的道路。在几轮碰撞和磨合之后,“既得利益集团”与“革命者”都会积极或不情愿地调整自身的身位,然后毫无疑问地媾和在一起,这个时候就轮到自以为是在看戏的第三方就爽了。
让我们回到 O2O 从业者本身,可以说找爹依然很重要。在当下这个所谓的 “资本寒冬”,
由C端快速转为B端,抱紧几条大腿,或者干脆是抱团取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即便B端的需求挑剔又刻薄,但是他们集中又稳定,总比离散的需求收集成本低。可以说,过去锋芒毕露的互联网从业者终于被现实打醒,终于开始理解“社会化分工”的含义,不再妄图去寻找更多地“颠覆”,而是不断地提到“合作”与“包容”
,追求尽量体面地向现实认输;唔,这叫 “拥抱变化”。
这或许是“后O2O”时代最为幸运的信号:当想象寻找到边界,务实的商业领袖能够找到彼此行为的疆界,并由此重新规划事未来。这其实是一个不差的结局;当所有平台不再咄咄逼人地想着每一个进入系统的用户能够提供多少的流水才好在投资人那里交差,不再觉得全世界皆可为我所用,不合作就是旧世界的帮凶,而是多少学会一点畏惧,学会在客户一端有一点战战兢兢,我们才可以讲第二段新的故事。
这个行业,很多时候面对上游,和传统行业并没有什么不同。
** 互联网这行总是喜欢发明名词,也喜欢显摆这些东西。 **
**
**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2icib9NMODkyIvtYh2C0DEibZVzR0wPjqDff8Rk2mOPOmvNZnh1ib3u2nFqq0kIRLBmnh8IdwhUqobw/0?wx_fmt=jpeg)
大数据是个什么玩意?有几家是有动辄百万计的DAU,Pb计的数据处理需要,还是有不与采样率正相关的需求分布?
生态是个什么东西?什么东西都做一轮,然后样样都是市面上的平均水平,除了强迫症和撞树上的猪基本没人买单?
其实仔细想一想,这些事情还是很有意思的。作为一个 O2O 行业从业并且基本已经被拍在沙滩上的前浪,每次我看到同行们来这套,我就不免恶趣味地想:
到底是用Excel导数据,还是干脆用的就是电话销售管理软件?
一线是跪着求用户用一用,还是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求客户用一用?
和这么牛逼的上下游合作,对面是来了个业务员,还是个组长?
真业务和假业务到底是三七开,还是二八开?
…………
你看,一用大白话来给你们娓娓道来,每一个冰冷刻板的术语马上变成了生动灵活的现实场景,无论我是面无表情地陈述事实,还是埋了两颗毒牙想要吐槽,大家也都很容易理解里面蕴含的意思。大凡一个商业模式,其实或多或少也能够化繁为简,说不清这一切,却只能通过一系列云山雾绕的堆砌来敷衍,基本上也不怎么靠谱;所以我们还是要提高姿势水平,不要被那些看上去fancy的东西迷惑。
举个例子,最近
Uber中国的那帮人通过各种媒体在发泄被合并的不满。其实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不满的,正编的那帮人拿的补偿似乎也不少,上海那么多外企三天两头裁人,拿钱走人找下家不是常态吗?至于那套觉得滴滴又low又坏,只会抄抄抄,一点都不创新,中国特色浓郁的论调,听过也就完了。从上游看,在美国Uber总部眼里,中国Uber正编千八百人,下线的实习生也几千人,和滴滴的人数比例能不能匹配市占率?投放的补贴数额对比能不能超越市占率?费尽心思引入中国国内的资本,力求完成本土化到底有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些都完成的话,老板还是有空闲来care一下你的工作是否fancy;至于从下游的客户来看,城乡结合部与各级县城谁车多点就不说了,至少系统乱吞钱的话你要保证有管事的客服可以打电话啊!所以你看,这是一个简单的商业问题,剥离了那么多表象之后,Uber卖了中国分部换滴滴不要在发达国家搞事。
所以,还是要做好确定性的服务,才有竞争力。
有过一段做货运的经历。所谓互联网
+物流,最典型的模式无非即是车辆的产权在人,物流业务和平台消费的把控却在平台;不想接一个年年贬值的固定资产,但是又想要把握住现金进项的部分,在投资界这叫做“轻资产运营”,用大白话来说,就是
** 空手套白狼 ** 。
随着国有运输公司的崩解,随着国内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订单碎片化与供应链整体外包的历史趋势,运力的社会化早已不可逆转,而长期过剩的供给以及上游统一性的需求,迫使刚从上一轮崩溃之中获得短暂的自由的运力不得不再次组织起来。
从玄学的角度来说, O2O
从业者力求在一个高度离散化的世界当中建立一种自组织的社会秩序,这让我心生向往,却又无比悲观。无数人自发或不自发的努力,最后重新实现的,是工具对人的奴役。
无论是谁,都如同齿轮被镶嵌进属于自己的位置,马不停蹄地转到报废的那一刻。这是所有行业变革完成的常态;回望历史,无线电波,铁路,电影,电视,每一个新时代的发展,似乎都在讲述一个同样的故事,
** 那就是太阳底下无新事 。 **
互联网也不例外。
作者简介
** Nemo ** / ** ** 沉思录小编 ** **
**
**
段位太低,还爱逼逼。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zAcnSZ1tXjwpZoEKwZaU4Zso7fuic1IlRcrAXGk4eRhzAjmfibPiaOOM1HQZicKBaLechAmDIQm7qdw/0?wx_fmt=pn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