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D79BEA78A66397B6578AB7E3733A00E0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599
@2022-04-06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logo.cn/mmbiz_jpg/1YS5yicdcpJNbibjbMxLZslJqUGrnQW2DqshyChVQkREF93JXaYibZzb2dHcsbPjsjCVLG6H0ete7yjMOgFhnDFxw/0?wx_fmt=jpeg)

# 论,持久战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以下文章来源于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作者拍老师

![](http://wx.qlogo.cn/mmhead/Q3auHgzwzM7vADN2v8v7pZgAZ1x6wIibRgrxFlNhMjXhEQDTABaibafQ/0)
**拍照稀烂的焦虑怪** . I told you so……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拍老师
**





❶ **前** **文提要**



各位晚上好,今天这篇,其实有个引子~

请见这里: [ [转载] 还好互联网有记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0535&idx=1&sn=66a3197dcb7dc6a5822b108db81a83e5&chksm=c1b2809cf6c5098a67182438d5cb9dcba975f55a45dbef82ba4896ed19796eec0980909a45ef&scene=21#wechat_redirect)

所以在正式开八之前,

咱们先总结一下前几天的那个引子吧:

《还好互联网有记忆》这篇,

转载自知乎老铁 **@好好说话** 老师,

不过呢,其实 咱的论点,

可能跟原作者略有一丢丢区别。



@好好说话老师的原版解读,

似乎更倾向于强调“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这一茬;

但咱这边一向对政治不敏感,也没兴趣谈政治。

咱这边的解读,更多是字面意义,即:

* ## 兹有皿煮制度,及其背后的人本主义,并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

* 昂撒人(以及其他所有人种)的民族性,也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

* 群体免疫,还是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

* 肉身扛过一波xx毒株,仍然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

* mRNA疫苗(或者其他任何疫苗),依旧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

* ## 全面开放与经济发展……完全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也远远不足以抵消本次大流行造成的损失);

* Omicron(或者随便其他什么流行株)减毒更是不足以终结本次大流行。



很绝望,是不是?

但没办法,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残酷无情啦。

不过本文还是试图给大家指一条明路,

或者至少是本人真心认为的明路:



针对这款病原体 ,终结大流行的唯一办法,就是 ** 清零(elimination) ** 。



(为了防止对方辩友们玩儿偷换概念的把戏,关于 “清零” 的 严密定义 请看这里: [ “清零”的定义,及一些发散思维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0567&idx=1&sn=2d292fe1ee74728c6764c738895ea571&chksm=c1b2877cf6c50e6a183b853b13b392ae6fd12e2015fdc50d2f2da18a1f9e0e879ef1dea4d7c1&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



❸ **水池问题的困境**



为啥咱觉得只有清零“elimination”才是唯一的出路?

首先让我们简单复习复习这款病原体的一些病毒学特性,包括:

* 冠状病毒突变速率可变,且可变范围很广;

* 冠状病毒非常善于发生重组;

* 冠状病毒主要的免疫原性来自刺突蛋白,同时刺突蛋白又具有高度可塑性,因此很有可能随着逐渐流行而分隔为多种血清型或者株型;

* 新冠病毒有多种机制可以抑制或逃逸宿主的固有免疫应答,特别是干扰素应答;

* 宿主针对新冠病毒的中和抗体保护衰减快,重复感染频繁;

* 冠状病毒组织嗜性通常较广,且只需要很少的变异就足以发生组织嗜性转换;

* 相对已知的低毒力人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拥有多个“毒力因子”(ORF3a、ORF6、ORF8等)。



以及,咱们可能还需要 复习一下这货的 一些传播动力学 特 性 ,包括 :

* 代际间隔和序列间隔超短,中位数代际间隔只有不到3天,基本上属于所有传染病里面最快的一档(鉴于Omicron的代际间隔暂时还没实锤,这里以Delta为准);

* 基本再生数高达6-9之间(鉴于Omicron的R0也没实锤,这里还是用的Delta版数字);

* 每一波爆发,只要没有高强度NPI,全人口罹患率将高达七成左右(同上,Delta版数字)。



出于行文简洁的原因,

上述特性咱就不一一放信源了,

反正只是一些众所周知的小常识而已,

但如果各位有需求的话,欢迎后台留言,

后面咱也可以出一个附带信源的掉书袋版。



总之,上述病毒学和流行病传播动力学特性综合起来,

就构成了一个对于各位宿主来说非常无解的“水池问题”困境。



——一图秒懂,请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QicXibncxVAS28z22gILzAl3bZGUgVlRw7Z7YAocmGDVnq2T83npic1DF5VRwBGLibER8HQuZOvge5jg/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QicXibncxVAS28z22gILzAl34SAPIjbibA8bR3WQ1f9GT5stVibIWCiap1mMH0L7UF7msTtGmHGYFdVcg/640?wx_fmt=png)

(鸣谢:头条号@方老师数学课堂)



如上所述,所谓的“水池问题”困境,

大致 指的 就是一种在全人口范围内,

出水不如进水快,

以至于水池子慢慢注满水的尴尬情况。



在这个粗糙的类比里,

进水自然指的 是 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因此发生的各种不良结局;

如之前所述,

因为传染性(R0≈6~9)、代际间隔(三天不到)和重复感染风险(不应期三个月)等方面的病原体特性,

新冠感染的这个水池,

进水口可以说是奇大无比,

远远 大于水池 另一头的出水口~

也远远大于其他绝大多数传染病的进水口,

或者不客气一点说——远远大于其他所有呼吸道传染病的进水口。

这一点,正是一切不幸的根源,

也正是人类最终只能采取清零策略的原因 。



—— 举个栗子, 请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1NGGmlWSmLsRedQb5ljZKSkJBlSyhB7OsKQhJCpVsCoX6hVRLfCzpawl81Awv6eLoHGnDPbzjmw/640?wx_fmt=png)

以上是很早之前的老图一枚,

上图纵轴左边是美国新增确诊人数(黑色曲线),

纵轴右边是嗅觉障碍患者人数(蓝色曲线)。

横轴则是月份(截止2021年8月)。
所以一图秒懂了啦—— 对于美国人民来说, 个体中招之后嗅觉恢复得再快、完全恢复比例再高, 这些都没啥鸟用, 只要感染新冠病
毒之后有发生嗅觉失常的风险, 且嗅觉失常的新增和复发速度快于恢复速度, (或者套用到上面水池问题的比喻里面就是,只要进水速度大于出水速度)
那么嗅觉失常的患病率就会在全人口层面上缓慢累积,直到最终爆表。
当然了,同样是水池困境, 防疫管控越拉胯的地方,
困境就越严重, 比如说,在美国仅仅累积出全人口 **0.25%** 嗅觉失常的时候, 瑞典的这一比例就已然高达 **3%** 了……
——请再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1NGGmlWSmLsRedQb5ljZKmTwtrYfzY8IJwZl1bofNvNHSklHG7olA2DbA3uyRZgJJsYL5k1ibW8g/640?wx_fmt=png)


也许有朋友会说:
_** “可是Omicron难道不是MILD?所以感染Omicron的不良结局风险一定更低对不对?” ** _ 对对对,各位朋友说得都对。
所以咱们姑且同意感染Omicron后的不良结局风险 就是大幅低于之前得了~ (并没有)
——比如说,请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1NGGmlWSmLsRedQb5ljZKA58iaJibEgJ4Maia5E3cTfXauXy04Ribb3B1AdhyNpRneZb9SFmT6Q07uQ/640?wx_fmt=png)

以上是Tim Spector老师他们家的ZOE Covid Study数据, 可以看到,在Omicron流行期,
英国地区确诊病例在急性感染期出现“嗅觉失灵”症状的比例差不多是 12%左右,比起Delta流行期的50%,整整跳水4倍左右;
(顺便提一嘴,这个4倍差距的原因不完全是毒株之间的致病性差异,也有疫苗接种率的因素)

然而……在更大的进水口面前,
4倍的降幅可能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Omicron流行以来, 英国已经连续两次出现活跃感染者 **10%** 左右的惨况,
简单口算可知, Omicron流行期的人群罹患率差不多是Delta流行期的三倍多……
(算上检测规模减少的因素之后只会更高) 所以嗅觉失灵发病风险方面的差距, 一下子就被进水口的磅礴水量给抹平了~
各位,之所以咱一开局就拿嗅觉失常这个情况来举例,
原因就在于: 首先,这种症状特异性很强, 和新冠病毒感染高度相关; 然后,这种症状相对研究得比较充分,
或者具体来说,现有研究表明: 新冠病毒感染导致的嗅觉失常现象, ** 大 约有 ** ** 85%嗅觉失常病例于60天内恢 复嗅觉 ,
95%病例 于 半年内恢复嗅觉 ** 。 所以——
既然95%病例于半年内恢复的症状, 都足以产生水池困境, 导致患病率逐步累积;
那么其他所有比这恢复得更慢,或者比这恢复比例更低的不良结局, 都会产生水池困境, 没有例外。
比如说:

* 平均每100人感染新冠病毒后,有 **两个** 倒霉蛋儿因此新发糖尿病,并且糖尿病只有进没有出,妥妥的水池困境(详见: [ 遍体鳞伤的美国老兵,这次是糖尿病……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90153&idx=1&sn=a2f91038c4a1f4f2060bea000a39f14f&chksm=c1b28112f6c50804f9876c9ec51c045ae199654b9cabe25f19cdae8e5b90bca2859a52bea18d&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平均 每100人感 染 新冠 病毒后,有 **一个** 倒霉蛋儿因此出现主要不良肾脏事件(MAKE) ,这个还是只进不 出 , 妥妥的水池困境 (详见: [ 遍体鳞伤的美国老兵,这次走肾了……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89854&idx=1&sn=60625e6b177c054db78966e7b10ad436&chksm=c1b28245f6c50b53c60f3a8bbe4e873637d32b7c5c3b5d3d65e301c9ece65869b296d62ef116&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平均每100人感染新冠病毒后, 有 ** 接近5 个 ** 倒霉蛋儿因此新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又是水池困境 (详见: [ 美国老兵事务部又整了个大活儿,这次是心脏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88955&idx=1&sn=0263b4111e330436295aa217797579a2&chksm=c1b28ec0f6c507d6514b6834ace34a255757bba75d5444902dcb0c1c1351328d703030e2c69b&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 平均每100人感染新冠病毒后, 有 ** 1.1 个 ** 倒霉蛋儿会因此新发焦虑症、 **1.5个** 倒霉蛋新发抑郁症,还是水池困境(详见: [ 美国老兵事务部又双叒叕搞事情,这次是精神疾患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89093&idx=1&sn=f8a991093aca08afba87e6e25a117a7e&chksm=c1b28d3ef6c50428c441f261e889d5795eaef3b4439c4b60cafea49a26bf95b847ef295d8ad2&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所有男性感染新冠病毒后半年内,受孕率明显降低。这个虽然有进也有出,但出的显然不如进的快,仍然逃不出水池困境(详见: [ 这波啊,这波可能利好老军医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88159&idx=1&sn=6afd86a460bc1f6f9c3ba494a64e8baf&chksm=c1b289e4f6c500f24ec2000c9c5e3465c14753ea7f302d9aa3bd7dd6e45ea5c7b82da8c57cfb&token=1844917431&lang=zh_CN&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

懒得一一列举了,

但总之大致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虽然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各种不良结局的风险,

可能并不比其他某些病毒更高,

比如说肯定比不上麻疹或者西尼罗病毒。

但是呢,在每年两到三波爆发、每波席卷七成人口的恐怖罹患率面前,

发病风险方面的那点差距其实没啥意义~



只要进水口够大 ,

那么这个病原体可能带来的任何大概率或者小概率不良结局,

都会在足够长的时间尺度下,

被放大到全人群半永久debuff的程度。

这就是为啥咱一直强调:

所谓烈性传染病,

最大的威胁在于烈性传染部分,

其次才是病。



哦对了,为了防杠,补充一嘴: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

接种疫苗大致相当于把进水量减半(详见: [ 美国老兵事务部再度出马!这次是打完疫苗的Long Covi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ODI3NzY1Mg==&mid=2247489626&idx=1&sn=c4b6365f0c4d11c800e297f1eea7d1b3&chksm=c1b28321f6c50a37c3955948a9f6fc1968e5e4dd74ca094b93b92dff6cbe3b1e2511e9bbad8c&scene=21#wechat_redirect)
),

不得不说,效果非常明显,

但很可惜,

对于大多数不良结局而言,

进水量减半并不足以破解水池困境。

水池里的水位,

它 还是在不断累积~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 * *



❹ **论,持久战** ****



鉴于历史上多种传染病清零战役的进程,

同时也鉴于现如今全球互联互通的程度。

咱们从本次大流行一开始就已经预见到:



** No one is safe until everyone is safe. **

但是呢,处于各种大家都明白的原因,

直到现在为止,

“everyone is safe”都不过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罢了。

毕竟,缺少科学训练的绝大多数人类, 都对指数增长严重缺乏想象力,

尤其对 **R0≥9、代际间隔≤3** 这种程度指数增长显得毫无概念。

所以他们既没有能力预见到将来必然发生的 水池逐渐灌满水的惨况。

自然更不会花费额外的力气去集体行动, 去实现“everyone is safe”。

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 正是这些想象力匮乏的人群, 左右了同样 想象力匮乏的决策者们 ,

所以,毫不意外, 水池正在变得越来越 满。



——比如说,请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1NGGmlWSmLsRedQb5ljZKaZJBcAcL2Y3vY6gKrY1WicM6GRw3PKEY9llqLw7B0rk9AC9VUdEicwZA/640?wx_fmt=png)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ONS)估算,

截止2021年12月底,

也就是说大流行开始还不到两年,

英国已经累积了 **1.1%小学学龄儿童** ,

他们的新 冠病毒感染后遗症达到 **“影响日常生活”** 的严重程度。

不过ONS很少搞官方合订本,

所以咱们没法一眼看清楚1.1%这个数字背后逐渐累积的走势。

但不用担心,已经有热心NGO帮咱做好合订本了。



——请再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1NGGmlWSmLsRedQb5ljZKr7IEnTO0cHCbd20QVob1ia36YXmiaR7wa9UttQM2jY4icm4cul8Q5rPrQ/640?wx_fmt=png)

以上同样是ONS官方数字(这次要新一点,截止1月底),

只不过被 搞成了2-16岁儿童新冠感染后遗症的合订本, 其中:

* 黑色 柱子是 后遗症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的 病例 数;

* 橙色柱子是后遗症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的病例时;

* 黄色柱子则是所有受后遗症影响的病例数;

* 辅助线是咱随手加的,略糙,请轻喷~

这赤裸裸的累积趋势,

不需要咱过多解读了吧?



——换个例子,咱继续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By2icicwaIhkDP0ZicmcrPQtuq3TMiaRmkHbSYplMbaPRtUSB3N7fdicRRORx2MM0Dk8XNEFRG6eE4tA/640?wx_fmt=png)

根据美帝Brookings研究所Katie Bach老师的估算,

大流行开始两年之后,

美国已经累积了 ** 160万劳动力 ** 因新冠病毒感染而无法从事工作(或无法从事全职工作)。

160万,占了全美劳动力缺口的一成多……





——再换个角度,请耐心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S4XySwygfCBBo8Gia12wCjaNibNibhTtkJsL9txAXZMqGZvuQKSiahlB0HM3AG5w53XUd3OibmYXA84uw/640?wx_fmt=png)

以上是帝国理工某奇葩计算器,

计算的是大流行以来因新冠病毒感染而死了亲爹/亲妈的孤儿人数。

咱随便选了个美国为例,

但计算器上还可以选择其他不少国家/地区,

总之,美帝这完美的累积曲线,以及这触目惊心的绝对数字,

不用咱多嘴解释了吧?



所以情况就是这么一种情况。

全球大多数人短视,

没有关系。

大流行两年之后还不能达成共识开展清零行动,

其实也没关系。

让我们暂时谨记 CDC前任副掌舵Dowdle老爷对清零的定义~



——请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S4XySwygfCBBo8Gia12wCjasU3PyOpCmypDLTKz7pIYBicIv3XzibNz5hhTn6YauFibQQ0lFlYsJhZEw/640?wx_fmt=png)



——元芳!拿放大镜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TcSptibj96hj7IBK2BmrFhUcgpJfVaYN8p8rgnHPVtJaoicAR7bOdSIUFrwT8oeRB4icRtppAmvymOA/640?wx_fmt=png)

把这句重点翻译成人话:



**“在某个特定地理范围内”** 。

所以咯,根据 Dowdle老爷的定义,

各位坚持搞清零,

只需要 自扫门前三分雪就够了,

至于全球其他拉胯地区,

管 他们去死啊?

咱们一边保持清零状态,一边隔岸观火,

坐看水池慢慢满溢就好。



当然了,如果觉着隔岸观火这种说法太低情商,

咱们完全可以换个高情商的调调:

当全世界都在水池困境的苦海中越陷越深的时候,

各位就是最后的阴性对照组。

请加油坚持吧,持久战,战起来。



最后,由于水池困境的存在,

目前这种自扫门前三分雪的状态,

或者说阴性对照组的状态,

大概也许可能并不需要持续到永远:

* 当瑞典嗅觉失常人口 **从3%累积到30%** 之后;

* 当美帝因病无法参与劳动人口 **从160万累积到1600万** 之后;

* 当英国日常遭受后遗症折磨的学龄儿童比例 **从1%累积到10%** 之后;

* 当美帝亲爹亲妈扑街沦为孤儿亟需社会化抚养的人数 **从20万涨到200万** 之后;

* 当全球糖尿病/慢性肾病/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等的患病率再也无法忽视之后。



咱斗胆盲猜一下啊,

说不定 短视的人们, 就会被迫重新审视清零的可行性,

并且不得不加入到清零的队伍中来。

(虽然可想而知,那时候再重头清零,可比现在要困难多了)

所以各位不妨押个注呗,

这场自扫门前三分雪的持久战,

需要打几年?



* * *



❺ ****一些碎碎念** **



首先,关于 **“持久战”** 这个比喻,

其实最近不少朋友都爱用,完全不是咱这边的专利。

不过咱作为贩卖焦虑专业户,

只能从负能量的角度来聊一聊持久战~

如果各位想看正能量的话呢,

不妨瞅瞅这一篇: [ 圆方你怎么看啊:想“共存”错了么?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2ODcyMTk3NQ==&mid=2247484358&idx=1&sn=7c4595515c3ac855a45962e30c6262f0&scene=21#wechat_redirect)



然后,估计某些朋友会说:

**_ “可是拍老师,清零也得持续付出巨大的代价啊怎么办?” _ **

是的没错,

大流行正在来回肆虐,

病原体正在持续进化。

清零的代价必将越来越大。

大到没法想象。

但是呢,面对大流行,

本来就没啥两全其美的选项或者乐观的结局。

只能说,有水池 困境保底,

从比烂的意义上来说,

清零不是最烂的选项和最差的结局,仅此而已。

除了清零之外其他的选项,

全都是bad ending。



再然后,估计还有些朋友会说:

** “ ** **_ 可是拍老师,为啥要二极管思维呢,压低传播规模实现共存不好吗?” _ **

很遗憾,

对于传染性高到一定程度的病原体来说,

有效压制传播规模跟彻底清零所需的措施和力度, 基本上是一样的……

区别只在于,

彻底清零之后就只需要外防输入;

而压低传播规模却不清零的话,

则不仅需要外防输入,

还需要内防迟早会发生的指数级反弹~

并且每一次反弹,

理论上都是一次瓶颈效应的重演。

都不得不打开一个惊吓盲盒……

/摊手~



最后,感谢各位抬爱,

咱这个三无公众号其实有不少海外的关注者,

这里咱再次提醒各位海外党一句:

就算你们的大环境已然彻底躺平了,

但还请你们不要放松个人防范。

** 重复感染的次数越少越好~ **

** 重复 感染 的 次数越少越好~ **

** 重复 感染 的 次数越少越好~ **

(重说三)

几年之后,感染次数少(或者甚至没有感染过),

这点很可能会成为各位胜人一筹的重大竞争优势。



——比如说,请品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S4XySwygfCBBo8Gia12wCjak1R7DMoCcnsrBbBeCSACgGvK5LmX1Nv1nVg9R7JWUIvAicxDJQ6Wvibg/640?wx_fmt=png)

(这张图是针对海外朋友的定向贩焦,所以咱就不翻译了)



也别说啥做不到啦~

咱认识的海外党里头,

一直坚持金身不破的,

大有人在。



——比如说: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S4XySwygfCBBo8Gia12wCjaZpichAObc8vGqPAXStbOzgblQ3zX8zMh462TCNyvhBv5lfjbCFFv2wQ/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S4XySwygfCBBo8Gia12wCjayJfBD0mjSyn8iajf6VXq9RnYMic1gBLx3kX1jFaw8gibCXdjWzKnRryug/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h93q3xtv3kS4XySwygfCBBo8Gia12wCjaXWxSnicY1I5Ohsv5FRRt1EdwJsrviab1J7gCVA7DDzCHaCTKlSR09H6A/640?wx_fmt=png)

以上是咱的几 位推特网友,

分别身处麻省、新墨西哥州、悉尼这类疫情糜烂的地方,

每天还不得不出没于医院这种险境,

前几天咱刚好问过一嘴,

这几位吧,到现在都还没被破了童子功~

具体打听一下,

其实也没啥诀窍,

戴好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社交疏离老三样而已。

还请各位坚持下去。


** **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