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E1388EBE4E2AB90C56FC7A6F4B4046C6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2319
@2023-09-10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QblFSlcKhJOPgQ4OsQZzW8q8GibBBbvk1YBwuuJntoBUGMibM7bMaVYQ/0?wx_fmt=jpeg)

# 俄罗斯的航天技术怎么还不如印度了?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wxfrom=5&wx_lazy=1)

** 文 | **北方朔风** **

** **
** **

** **
** **

最近一段时间,月球探索很是热闹,首先是俄罗斯的月球探测器月球25变轨失败撞击了月面,然后印度的月船3号成功软着陆月面。这引起了很多讨论,“比不过印度了”“俄罗斯科技靠考古”之类的梗也十分流行。



很多人把这次印度着陆器成功而俄罗斯着陆失败,视作为印度超过俄罗斯的标志,笔者认为这个说法有点不甚准确。如果以经济规模的角度来说,印度已经超过了俄罗斯很长时间了,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能成功是很正常的。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62fibmSOWySeico5yEHiafoiaKpMCs58d9OibXHEakOlyJXS9C63lqllyuw/640?wx_fmt=jpeg)

俄罗斯探月器



但是从技术的角度来说,即使俄罗斯航天系统常年吃老本,在一定技术上依然保持着对印度的较大优势。笔者认为,具体到月球25和月船3号的对比上面, **
这反映了印度航天系统比起俄罗斯航天系统更好的规划管理能力。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tovYsOHlxMsYYGczYvg2ic6wzhUgibv7icfOOyQHgHkppvBdnAwVAFuNA/640?wx_fmt=jpeg)

印度探月火箭发射



虽然苏联解体对于俄罗斯各个方面都造成了可怕的冲击,但是具体到某件事情上面,把锅都交给苏联解体显然是不太准确的,这个道理对俄罗斯的登月计划也是如此。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并没有得到西方承诺的那些美好,依然被敌视, ** 不过具体到某些领域来说,西方保持了较为宽松的态度,这些领域就包括了航天, **
俄罗斯的火箭发射能接到西方的商业订单,并且俄罗斯的航天系统可以参与国际空间站项目,并且在航天飞机退役之后,龙飞船服役之前,其他国家的宇航员都得坐俄罗斯的联盟号上国际空间站。



虽然过得远远没有苏联时代好,但是对比当时俄罗斯的其他系统一片废墟的情况,也绝对说不上非常差。相比中国航天进军国际市场没多久就被美国以各种莫名其妙的理由逼了出去,俄罗斯曾经这方面的国际待遇是真的不错。



当时美国方面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避免俄罗斯航天系统人员过度流失,导致导弹技术扩散,不过就算有这种理由,俄罗斯航天的情况总归算不上糟糕。



** 而这种现实也影响了俄罗斯航天系统的一些理念 **
,比如说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航天系统实际上规划了不止一个深空项目,不过这些项目很多都是国际合作。而让中国这边印象最为深刻的大概是俄罗斯的“福布斯土壤”任务,这个任务计划是对火卫一进行采样,而同时上面搭载着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icLibonxS1wvEvSVMwE8r4tqvbXbDHABiakuyaZOdKxwJuhLkG4tSV3kw/640?wx_fmt=jpeg)

“福布斯土壤”CG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因为变轨失败,这次任务失败了,中国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就这么憋屈的死了。从此之后我国航天系统和俄罗斯航天系统的合作就没有这么深入了。



这里提到这些往事并不是单纯的嘲讽,深空项目进行国际合作并不是坏事情,我国的深空探测也与外国合作,搭载外国的科学载荷,关键是能否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做出合适规划,
** 在合作时候能否做到以我为主,积累工程与科学经验。 **



而且就算“福布斯土壤”任务出了问题,但是好歹探测器也造出来了,火箭也飞起来了,俄罗斯规划的其他深空任务完成度还不如这个。



比如说在重启月球25之前,俄罗斯就分别有与日本和印度联合探月两个计划,但是都因为种种原因告吹了。告吹之后才在2010年左右,故纸堆里边找出来苏联时代的探月计划。其实沿用可靠的旧设计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实际执行的情况又是另一个问题。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AC5fLpv2lESMCYybWMQJCputY0TiciaPAK4MhyBuC44aB9FGqh5Gahcw/640?wx_fmt=png)



关注航天的朋友可能会知道,月球25项目出现过多次很大的推迟,虽然说各家航天项目推迟都是常态,但是如此严重的确实不多见。其中显然有很多项目管理的原因,不过具体来说,还有些额外的因素。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ibUPwq52VFEXpYOSk5muibB0iaeroMEibl11qkQCjCY07pYTcvpl77Gwicw/640?wx_fmt=png)



克里米亚事件之后,俄罗斯就遭到了各方面的制裁,而在之前的俄罗斯航天规划之中,有不少元器件是来自于西方国家和乌克兰的,这方面受到影响之后,整个项目规划都需要调整。如果关注当年军事与工业新闻的朋友就应该记得,2013——2014年的时候,俄罗斯提出了很多方面的国产化自主化计划,
** 但是从俄乌冲突俄罗斯方面的表现来看,我们不妨大胆假定其中很多部分并没有实现。 **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XdX6wu8PFGVnD3C4VHJWm4tkEA8iblV5bLzG1VPg3nC8DpfPoe7QlaQ/640?wx_fmt=png)



地缘政治对于航天的影响照理说是要考虑的,我国的航天项目元器件自主化水平不错,很大程度也是被逼无奈。但是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前的俄罗斯情况不完全是如此,当时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技术合作并不少,甚至军事领域都有不少合作,想必大家对于当年俄罗斯计划采购法国的“西北风”登陆舰这一事件还有印象。



但是随着制裁的发生,很多这方面的合作不得不中断,不过在航天领域,俄罗斯与欧洲的深度合作则是持续到了俄乌冲突,代表是俄罗斯和欧洲合作的火星探索项目exomars2022;哪怕一直对于俄罗斯有着明显敌意的美国,之前也邀请俄罗斯加入过重返月球的阿尔忒弥斯计划,最后是俄方自行退出的。就算是俄乌冲突之后,国际空间站的合作依然持续了下去,
** 这是超出了俄乌冲突初期欧美评论家的普遍预计的。 **



显然,这种地缘政治的变动与欧美航天政策对于俄罗斯的相对宽松,使得俄罗斯航天的计划存在着不坚定性,这种不坚定是不利于月球探测这种深入的大项目的,无论是一直坚持与欧洲的合作还是一直独立自主,俄罗斯月球项目规划的情况都恐怕要比现在这种首鼠两端,既要又要的做法好,欧空局的一些公开研究表明,他们对月球并不是不感兴趣,和俄罗斯合作未必不是他们的备选之一。



而印度这次的成功,则是有迹可循的。相较于俄罗斯的月球项目,印度的起点更低,但是规划更清晰,从月船一号到月船三号,有一套清晰的脉络, **
项目之间存在着清晰的联系,技术之间也存在着明确的继承性, ** 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度的航天人在这方面是十分务实的。倒是和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更加类似。



如果俄罗斯能对自身的技术水平有明确的认识, ** 规划一个更加务实的方案,比如说再次从绕月探测器开始做起, **
验证各个系统的能力,积累人员的经验,这次出现的诸如点火时间过长这种低级错误的可能性是可以降低一些的。



至于印度的航天环境,应该说也不算差。印度的航天发展并没有遭到什么制裁,在国际发射市场之中有一席之地。技术方面印度引进了不少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火箭与载人飞船技术,正在逐步进行消化,而在卫星技术的方面,也与欧洲有着不少合作。应该说算是通过引进技术的国产化,逐步提高航天方面的能力。
** 可以说虽然有不少问题,但是印度航天确实在逐步实现以我为主的目标。 **



这次着陆的月船三号是月船二号的备份改装所进行的,这也算是一种惯例,在建造关键航天器的时候,会制造一个备份,这样有助于提高制造过程之中的质量控制,如果失败了可以快速第二次发射,如果成功了可以拓展之前的任务,比如说首次登月月球背面的嫦娥四号,以及可能在明年发射的嫦娥六号,都是由备份改装而来。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TnuAeIbEib9IJicGhfqWVdMx6mMRObfTMzMHZBibZAdB4o40T7M8SSSKg/640?wx_fmt=jpeg)

印度探月器照片



而月球25探测器并没有这样的备份,俄罗斯的下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26计划会在2026-27发射,这中间的空窗确实有些太大了,如果月球25有备份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一些。



当然并不是每个航天器都建设有备份,比如说天问一号就没有备份,这是因为发射窗口和成本的问题,火星探测毕竟实在是不便宜。月球探测多多少少会便宜一些,印度都可以设置一组月球探测器的备份,而俄罗斯却没有。
** 这不得不让人怀疑,俄罗斯航天系统重返月球的决心有多少,还是说想要投机取巧,节省成本。 **



不过印度的深空探测步调,也有一些小小的缺陷。比如说不论是这次的月船3号,还是之前的火星探测器曼加里安号,上面的科学载荷都实在是有点少。虽然这也是受到了成本和运力的影响,
** 但是很难说这没有一些过度政治驱动的因素在里面,这对于长期深空探测可能是个变数。 **



其次是某些技术方面,印度依然没有实现突破,就比如说月船二号着陆失败的原因之一,被认为是多个发动机的控制问题,月船二号的着陆发动机是几个小发动机一起工作,好处是不需要研发变推力发动机,坏处是会增加控制难度,最近其他几个商业登月器为了节省成本降低技术难度,也采用了类似的设计。



笔者本以为在月船二号失败之后,印度会开发变推力发动机以供使用,但是月船三号只是调整了发动机数量。 **
从国际经验上来说,变推力发动机对于深空探测的价值是巨大的, **
我国在嫦娥三号上首先使用7500N变推力发动机,这一发动机也在嫦娥四号,五号上使用,天问一号的发动机也是这款发动机的改型号,并且在未来的深空探测之中,这款发动机还会使用多次,可能未来还要用上几十年。有些技术问题可以短时间规避,但是从长期来说,依然有巨大的研发价值。



把印度和俄罗斯的探月工程进行简单对比后,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对于深空探测这种长期工程来说, **
工程规划上的延续性和整体性是十分重要的,这个结论粗看可能算是平平无奇,但是如果把视角放在整个人类航天史的角度来说,就会发现这个结论的重要性。 **



以月球探测为例, ** 从七十年代后期到嫦娥三号着陆为止,这段时间人类的月球探测可以说是陷入了停滞, **
是因为月球上面的奥秘已经被人类都探测清楚了吗?显然不是如此。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DYiawgd67pz78SPsCaKpY9tecoqo3hhzqibxD5FQVLoWg6eBlq3ib0a8w/640?wx_fmt=png)



冷战时代的月球探测是政治驱动的,从成本上面来说是不经济的,虽然从短期来说推进了进步,但是长期来说,这样的计划无法保证长时间投入,而随着阿波罗计划的实现,美国人证明自己在月球探索上面完全击败了苏联,
** 继续投资这一领域的价值也就结束了。 **



到了21世纪,中国的月球探索使得美国受到了意识形态上的压力,同时美国自己也再次意识到了月球探索的价值,但是觉得只去个月球差点意思,于是在重返月球的计划之中加上了更多的目标,比如说探索小行星火星之类的。不过因为美国内部的政治和经济的变动,加上美国人升级版的重返月球计划技术难度更高,进度有些没有到达美国人的期望。欧洲国家的月球探索计划跟在美国人的身后,印度的异军突起则算是某种程度的惊喜。



同时,随着商业航天的兴起,一些商业公司也尝试探索月球,不过目前来看,还没有特别好的结果,之前谷歌有一个登月大奖赛,希望吸引商业公司登月,但是没有一个公司实现计划中的目标。



如果是其他的公司主办的也就罢了,意识形态急先锋谷歌主办的这个比赛,笔者很怀疑有没有几分针对中国的意思。当然,这个大奖赛的失败并没有阻碍商业公司月球探测的脚步,但有必要说明的是,
** 目前的商业公司探索月球并不是某些人想象之中的某公司去月球开发,而是官方向商业公司下达订单, **
商业公司设计新款的登月器,这些公司往往会有着较为激进的技术理念。总的来说是好事, **但是并不存在什么商业化万能论。**



那么问题来了,人类的脚步应该迈向深空,但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到,在其他星球上面定居呢?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 **
想要在一个星球定居,需要上百年甚至是更久的持续建设投资,并且这个投资一定是巨额的。 **



从冷战时代的经验来看,人类社会还没有主导这种超长时间项目的能力,政治变动,地缘冲突,经济周期波动,都足以让深空探索的脚步停滞下来,而只要这种停滞长了,那种俄罗斯科技靠考古,美国探月技术失传的情况,就会一次又一次再现。最起码,
** 现在的人类社会,实在是缺乏这种超长期主义的规划能力,或者说,版本不支持。 **



自由主义者或者是乐观主义者会把希望交给商业航天,不得不说这些年商业航天有着不小成就,但是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如果只是靠着政府订单来生存,那么和之前国家主导的航天事业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指望商业利益来驱动,那么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面的探索,究竟怎样才能有正向经济收益?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3bhGA41InnWZeHcHf9ibdkxSqmx3Q29ibgqBaVrr4yTIVQdiaTR4BmYWA/640?wx_fmt=jpeg)



或许在这些地外星球已经建设成适合人类长期生存之后,这会有收益,但是在此之前的“基础设施”建设,绝不是一个赚钱的事情, **
这会是个投资以数十万亿计算,但是回报周期极长的无底洞。 **



或许有人会认为,商业航天会把航天的成本降低到一切都很方便的地步,但这种想法是一种科幻式的乐观。航天发射成本当然还有巨大的降低空间, **
但是绝不是可以无限降低的, **
化学能动力的效率存在极限,核动力系统在地面作为起飞级不太现实,而火箭的系统复杂性也形成了限制,航天成本很难降低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人类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大规模踏入星空,实在是个难解的问题。



当然,也不必那么悲观,航天探索是最讲科学的,沿着科学的脚步前进,总会有些收获,这是很公平的,无论是哪个国家哪里的人,尊重了科学就能得到果实。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并不能看到这一结果,
**但是总有一天,总会有人看到的。**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FKTKPyKDorCLl2emicuENRKaDeBaibDaPbpUq2j8W05946AHib1xH32CA/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1YS5yicdcpJMVuh0dKM5hrfCCtjHT3tVGS7fR5kSgKgLmsodXJ5JwEheAWDW870WejuyjZ3KzCopibanqSGaAXicQ/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1YS5yicdcpJMK54Bia15KN2riacWTy8XWiaw90eksfwb26a6icHNJhTq3pfk6HrBFRMhPayWOGibIXDA3ClFfBHHmfZw/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