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yBOn56GI6nmDFAtJ5tibjk22ndibYicWiaNh5IzTBm4uSc3TzUpgZQqlkwf7Osxuk5LIl2uzXibfpmPUR5J2X3NmxqQ/0?wx_fmt=jpeg)
# 辽宁:烈火金刚(修改版)
原创 卢克文 [ 卢克文工作室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 ** **
# 应读者要求,修改了一些数据与细节错误,此文重发。
** 壹 鸡架 ** ** **
2023 年 4 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坐在辽宁沈阳老四季饭店的一张小桌前,看着眼前的一碗抻面和一份鸡架。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4kBAnZYGAPsy5qhUU6OgyCS48DibM7Via7IvQIpQpfa2KaJZLsEfNccA/640?wx_fmt=png)
这里鸡汤面只要 5 元一碗,鸡肚面 10 元一碗,那份鸡架小份的只要 7 元,大份的只要 8 元,物价极便宜极便宜。
店里来往的人极多,占了几十张桌子,没来得及收拾的桌面上,撒满了吃剩下的鸡骨头。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以前只听说过鸡架这个名字,但从来不知道具体长什么样,这还是第一次真正见识鸡架的样子。
那碗面的汤底,是用鸡架烀出来的鸡汤,味道尚可,烀熟的鸡架就是完整的鸡躯干骨头带着肉,要用手撕开吃,鸡肉煨软,骨头比较脆,比纯吃鸡肉要有嚼劲。
我咯吱咯吱吃了两口鸡架,又喝了两口汤面,跟对面坐着的沈阳向导说:你也吃呀。
向导一脸漠然地看着我说,我们沈阳人吃了一辈子鸡架,真吃腻了。
然后他很认真地问我:好吃吗?
我说这当然不是一流美食,但放在这种价格里头,这么多肉这种口感,算是比较不错的了。
我又指了指店门口的价格牌:“你看都是几块钱到十几块钱的东西,面类最贵的鸳鸯炒面才 14 块,小菜里最贵的鸡肚丝才 12 块,做成这样很不容易了。”
向导悠悠地抽了口烟说,你知道鸡架的来历吧?
我说我不知道。
然后我暂停说话,等待着他展开话题。
“这是 1990 年代,下岗工人的食物。”向导重新点燃了一根烟,烟雾缭绕着他的前方,使他看起来像历史一样若隐若现。
鸡架源于清初,本就是一个厨子,为了救助街头流浪小孩,将鸡身上的鸡腿、鸡翅、鸡爪、鸡胗等剃尽后剩下的骨肉,煮熟后分给孩子们吃。
鸡架的起点,就是拿来救济穷人的。
沈阳工人们过好日子的时候,也瞧不上鸡架, 1950-1980 年代,沈阳总 GDP 常年位居全国第五六位左右,辽宁省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常年只低于上海,
1980 年时,沈阳还是全国第一的省会城市,富裕程度远超广州, 1990 年还能撑到全国第七,工人们至少过了四十年好日子。
沈阳的铁西工人村,曾经是全市最豪华的住宅小区,绿化面积达到了 50% 以上, 1953
年分房时,只有经过严格筛选的厂长、工程师、老军人才有资格入住。
沈阳老工人尹忠福回忆说,他 23 岁时住进铁西工人村,是因为他父亲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而他哥是八级工,一家七口,才第一批住进工人村 50
栋二楼的一个套间, 1953 年工人村里就有电灯电话、煤气暖气、粮站、邮局、大合社、公园,到 1957
年,还有了摩电车,五分钱一张票,当时的工人村,放在全国都是顶级豪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3ibMiagic3vrlGQDSco2qz3KmYTQnob0AicoibUOkFQnxdu7V7b5p062qKA/640?wx_fmt=png)
这个就是摩电车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VrVInBSibaRx4n2PYhpY4MlPgt3xQKtpr1vnka6dOxnjvQiaHXtLAvJA/640?wx_fmt=png)
铁西工人村
我在全国采访过无数大国企的旧日亲历者,他们当时大都过着无忧无虑的优质生活,而东北三省是国企重镇,沈阳又是重镇中的核心,我闭上眼睛,都能想象出以前沈阳的工人们过得有多幸福。
他们那时候,当然是不吃鸡架的。
“下岗之后就开始吃鸡架了。”向导点燃了第二根烟,“只要有肉吃,就不讲那些体面了。”
烟雾在灯光下缓缓飘散,使嘈杂喧闹的饭店里更显得多了几分市井粗犷的味道。
1995 年开始,沈阳拉开了下岗潮。
下岗具体原因我就不重复了,我在别的文章里,比如《中国工业三十年》,已经写得太多太多了。
1986 年 8 月,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正式破产的国企。
巨型事物的崩塌总是缓慢推进的,九年后, 1995 年沈阳才开始了真正的大下岗,当年就有 30 万人失业,到 1996
年时,沈阳城里下岗职工差不多百万, 75 万人口的铁西工人区,有 50 万人下岗,各个水泵厂、电缆厂、印刷厂、制药厂全线崩盘。
工人们下岗后没有生活来源,铁西工人村成了社会底层,工人村多了很多小卖部和卖旧货的地摊,准备接班的年轻人,忽然都成了街溜子。
原先穿越和平、铁西区的 202 公交车,司机师傅都不爱跑,这条线上的老百姓穷,有的上车不给钱、有的抢座位、有的小偷小摸。
最惨的下岗职工里头,家里孩子没有学费、老人没有医药费、全家几星期吃不上一口肉。在生活这么困难的背景下,原本上不了台面的鸡架,才变成了难得的肉食美味,是下岗家庭少有的荤腥来源。
“ 1996
年,小一点的生鸡架,一元三个,大一点的生鸡架,五毛钱一个,”一位沈阳人告诉我,“通常配两瓶老雪(雪花啤酒)、炖点大白菜土豆,是下岗工人最解馋的平价组合。”
鸡架一般是烀熟为主,烀,就是鸡架扔锅里,少放点水,盖上盖子煮熟,这样鸡汤浓郁,又可以下抻面用。
鸡架、抻面、老雪,就成了沈阳人待客最常见的三样东西。
那后来,这些下岗职工都哪去了呢?
一些自谋生路,摆地摊、餐馆打杂、做煎饼果子、开三蹦子、搞绿化、开出租等等临活,大家看电影《钢的琴》,杀猪的杀猪,理发的理发,就干这些了;一小部分有技术有离家条件的,就去南方工厂继续工作,有的去上海,有的去广东,极个别在南方做生意,或者出国打工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去南方,有的家里有老有小要照料,去不了,就一直干耗着。
“大部分下岗工人,最后都转入低端服务业了。”一位老沈阳跟我说,“ 2000 年后服务发展起来了,给了他们新的工作机会。”
耗到今天,忽然已经三十年了,当年那批下岗工人都六七十岁了,他们都成了老头老太太,有些已经过世,也没多少人记得这段过往,只有历史留下来的鸡架,慢慢发展成红烧、孜然、煎烤等等风味,外地人只知道沈阳有个鸡架好吃,却不知道这背后的历史故事。
早年的下岗职工,如今都已经边缘化了,只有他们经手的吃食,还留在沈阳的历史里。
“那为什么只有沈阳有鸡架,而别的城市没出现鸡架呢?”我和向导聊了半天,突然想到这个问题。
“是工业化。”向导说,“东北三省在全国工业化最早,沈阳又是东北三省的带头大哥,工业一直很发达,养鸡也早早地实现了工业化。”
沈阳养鸡业发达,是因为 1980
年代,中国引进了生长周期奇快、肉质不错的白羽鸡,出于对肉食的需求,中国迅速发展成全球三大白羽鸡生产国之一,而中国最大的养鸡场,就在沈阳。
当鸡养到足够大时,屠宰鸡也是流水线式作业,整只鸡被分切加工塑封后,留下了鸡架这种没什么人吃的边角料。
“这些鸡架本来没什么用,都打碎了做饲料用,一直到下岗工人没了活路,才找到了相匹配的市场,被拿去熏烤拌烀,配土豆粉条酸菜吃。”
所以沈阳那年头,才出现大量的廉价鸡架,那时候只要几毛钱,就可以解决下岗工人的吃肉问题,哪怕到了 2023
年,物价飞涨后,老四季饭店的价目表里,鸡架小份的还只要 7 元,大份的还只要 8 元。
大家吃顺嘴,料理方式又多样化了,鸡架就一直留在沈阳,成为当地的代表美食。
“这些不是鸡架,”那晚我和向导走出老四季,站在门口聊天, 4
月的沈阳依旧还有些寒冷,街上已见不到什么行人,我们不便久呆,他最后反复说,“这些是工人的过往,也是我们整个沈阳工业化的见证。”
** 贰 布局 ** ** **
2023 年 4 月下旬的某个晚上,我乘坐高铁,来到鞍山市。
此时我已经在辽宁游走了沈阳、营口、大连、丹东几座城市,中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大巴车上,身体被颠得散了架,当我到达鞍钢,放下行李,在深夜赶到一家烧烤店见到大白时,已经疲惫不堪。
大白在烧烤店门口边抽烟边踱着步等我,我起先没留意到他,快步进了店,想起这人应该是他,便抽步回来,跟他打招呼。
他一眼认出我来,熄了烟头,快步跟我进了烧烤店。
大白已到了快退休的年龄,看起来却很年轻,只像四十多岁的样子,他对整个辽宁极熟悉,坐下来还没有点菜,短短几句话,就帮我勾勒出了全辽宁的形态。
“整个辽宁就是一个工业省,全省基本是围绕着工业在建市。”
“怎么说?”
我跟大白对着手机上的地图,开始一座城市一座城市地比划过去。
辽宁省的城市,主要分为三大类型。
一种是军事型,是古代建在这里的防御堡垒,比如沈阳、铁岭、锦州。
沈阳最早是燕国大将秦开打到辽东,在这建侯城守敌,中间反复建城反复被摧毁,朱元璋把蒙古赶回漠北后,又在这建中卫城。明末这块地落入满人手里,努尔哈赤看它处于辽东与辽西、辽东半岛与东北大平原的连接点上,四通八达,便将这里设为都城。
所以沈阳的主要作用是军事用途,它是辽阳北部的军事屏障。
锦州是辽朝创始人耶律阿保机,于 924
年让抓来的河北俘虏所建。建沈阳城属于深入辽东开基地防敌,是主动防御,而锦州和大同、北京、兰州、伊犁同属于核心区的五大防线重镇,是被动防御。
这其中伊犁镇新疆、大同与北京守华北、兰州怀柔西域、锦州控东北咽喉,防止北方民族从东北沿辽西走廊攻入北京城。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OsM6w89VTwZea6icxXI7ueZicyszFmfLickpfXrg5N9Ng6uLicoI5KSfRQ/640?wx_fmt=png)
辽宁省地形图,图源:地图帝
锦州的重要性,摊开地形图就十分清楚了,辽宁省两侧是山,中间是大平原,连接平原和河北地区的,是秦皇岛往葫芦岛再到锦州这一小片平原,为了保证向前御敌,让战争远离后方,锦州就是辽西走廊上的最佳防御点。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nX5Cic1YUW5GEajsCEydAJhuvUI0rlrGWBhS36geicfBKCtQuBKuiaDNQ/640?wx_fmt=png)
明朝时的松锦防线
明末时的松锦防线、辽沈战役,锦州都是关键点,明末时清军从锦州一路杀到山海关,辽沈战役时解放军打下锦州,对国民党军队完成合围,最后消灭 47
万国军,锦州都是关键节点。
铁岭在军事意义上没有沈阳和锦州重要,但也比较重要,它是沈阳北部要冲,是通向吉林和黑龙江的交通要点,明朝在这里设的铁岭卫,是明朝东北部最突出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ibJsCjflFVfGicRnmMD3eGzAn6t43sj8FC3VlzqNNk6ibcZ3Fsia5KaSYA/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xzAicXtFIWCgy2hwGclM5LuicFCC7TCj6XpDKibotwLibEXYz5y1aXgg9g/640?wx_fmt=png)
铁岭卫就在明朝最东北部那个尖尖上
铁岭曾是东北最重要的军事农垦基地,是明代外控女真和蒙古的军事要塞,是防止蒙古残余势力反扑的战略前沿。
我去铁岭当地时,见到各种“威远堡镇”“镇西堡镇”“李千户镇”“调兵山市”类似地名,一股浓浓的军事风,你就知道这儿一直是军事要地。
辽宁的第二种城市构成,属于交通要点型。
这种城市包括大连、营口、朝阳、丹东、辽阳五座城市。
这里头最重要的就是大连。
大连东边是黄海、北边靠渤海,是东北地区资源、军事最重要的出海口,能赚钱也能威慑朝鲜半岛,一直是沙俄曾经最想要的东方城市,把他们馋得半死,大连无比优越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日俄战争争夺最激烈的地方。
营口是东北及内蒙古最近的出海口,它位于渤海内侧,因此战略意义上略逊于大连,不过它是辽河出海口,拥有一市双港的便利,还是天津人过去打渔常来歇脚的地方,因此营口特别奇怪,这么个很少有人听说过的地方,口音近天津、爱曲艺、金融业居然较发达。
我对营口海岸线印象极深, 4 月的下午犹冷,我们大巴车下去几个壮汉,回来都被海风吹得上吐下泻,休息了几天才好。
朝阳则是连接蒙古和关外的要地、辽阳是辽河和太子河的交汇处、丹东直面朝鲜,是沿江、沿海、沿边的特殊城市,这些城市都因交通的重要性而建城。
辽宁的第三种城市构成,属于工业或资源型。
“这是辽宁为什么有这么多城市的重要原因。”大白一边撸着一串滋滋冒着热气的羊肉,一边敲着手机里的地图对我说,“我们现在所在的鞍山市,就是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辽宁鞍山 \- 本溪矿区,拥有 214 亿吨储量,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是全国第一大矿(第二名是我们写过的攀枝花),但 98% 是贫矿,含铁量仅
20-40% ,鞍山这种埋藏不深、可供露天开采、外生矿床中沉积变质的铁矿,还取个特定的名字叫“鞍山式铁矿床”。
鞍山原本大部分属于辽阳县, 1916 年日本来鞍山掠夺铁矿, 1918 年开始炼钢,为了方便管理,日寇在 1937
年设鞍山市,因为铁矿多,所以大名鼎鼎的鞍钢就设在鞍山市。
本溪跟鞍山一样,也是因为铁煤矿多,于 1945 年单独列市。
再比如盘锦,它原本归营口管, 1955 年在辽河盆地发现了石油,咱们国家缺油,对这事特别重视,咣起咣起越搞越大,渐渐搞成了年产量 1000
万吨的油田, 1984 年干脆把这一块划出来单独列市,就有了盘锦市。
大家看地图,从营口市政府到盘锦市政府,居然只相距 15 公里,中间就隔着一条辽河,开车只要 20
分钟,是全国挨得最近的两个市政府,就是因为盘锦特殊的立市原因。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zVcTSptibma3wXTERnvlbcyYaqUTibUSQYrQI3dzqUWzKEwzEK90atr5iaOlv02JXnyD8ic8lcUTraw/640?wx_fmt=png)
抚顺、阜新两城市都是在 1945 年成立,单立成市,都是因为以产煤为主,抚顺不仅有煤,光一个东洲区,就有 2 亿吨菱镁矿、 3 亿吨石灰石、
4500 万吨铁矿。
抚顺这边有个天坑煤矿,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这里偷煤,掠夺了 8651 万吨煤炭和 7809 万吨油母页岩,日本战败后我国接手煤矿,最后开采容积达到了
17 亿立方米,总共采了 118 年才停下来。
阜新的海州露天煤矿也一样, 1953 年开挖, 2005 年 6 月关闭,挖了 52 年,挖出一个东西长 3.9 公里、南北宽 1.8
公里,垂直深度 350 米的大坑。
为了治理这些大煤矿留下来的环境问题,抚顺和阜新政府,都费了老鼻子劲。
不过阜新的问题比抚顺要严重一些,它经济链单一,严重依赖煤矿,全市固定投资的五分之三都是在煤电上,从 1980 年代开始,那里的煤基本掏空, 2001
年时,阜新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一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当年失业下岗 13.8 万人,矿务局占了 50% ,特困职工家庭生活都处于绝对贫困线以下。
辽宁还有个特别小特别年轻的城市葫芦岛,我一直犹豫它到底属于哪一类。
葫芦岛市的形成有点奇怪, 1980 年代前期它所在区域都归锦州市管,后来看锦州太大了,东划划西划划, 1994 年划出一个葫芦岛市出来。
取这名是因为他们这有一个海港,样子像一个葫芦,就顺口改了。
它人口极少,仅 240 万人, GDP 也只有 870
亿,是一座工业、旅游、军事城市,我实在不知道将它怎么分类,看了看地理位置,属于咽喉要道,经济上属于环渤海经济圈,还是划归到交通要点型合适。
我们再来梳理一遍辽宁各个市的特点。
军事要塞型是沈阳、铁岭、锦州;交通要点型是大连、营口、朝阳、丹东、辽阳、葫芦岛;工业及资源型是鞍山、本溪、盘锦、抚顺、阜新。
大白花费了将近一个小时,跟我一个一个指明每座城市的来历,最后我们俩个帅气逼人的中老年男人,撅起屁股趴在油淋淋的烧烤桌上,指着地图,一点一点地做总结:
辽宁的三种城市,刚好是辽宁的三个阶段。
辽宁过去是明朝北部防御带,地处偏远没啥人,所以最早产生的,是沈阳这种军事要塞型城市;清末时日俄争夺东北,将大连这种交通要点型城市逐渐建立了起来,日本在辽宁掠夺矿产资源,奠定了部分资源城市的雏型;日本人被击退后到新中国成立,最大的需求是炼钢铁、跑运输、搞化工,所以煤、铁、油三样资源最重要,又形成了鞍山这种城市。
最后,辽宁 14 个地级市便就此形成。
我和大白聊到深夜,最后聊起他的家人。
他说他有一个儿子,都快大学毕业了,自己过两年也要退休了。
我说你对辽宁这么熟悉,一定是体制内负责经济或者工业方面的吧,他摆摆说,自己的身份就不便透露了,今晚聊得尽兴就好。
我说我在辽宁这些天,已经遇到好些个像你这样精通经济地理学的人,辽宁其实是有大量知识人才的。
他说是呀,辽宁人才济济,可惜没有用武之地。
我们吃完烧烤,站在鞍山市黑漆漆的夜里,看着冷清的街道和不太明亮的街灯。
大白说,鞍山就是鞍钢,鞍钢是鞍山的一切,这里最辉煌时,曾经有 40
多万钢铁工人,鞍钢食堂忙碌的时候,一天要做上百万个馒头,是国内一等一的特大国企,甚至有一个师的空军在邻近保卫着鞍钢,我们都以在鞍钢工作为荣,现在鞍钢只有
16 万在职员工了,工资收入也不如以前,上代人生下来的小鞍钢人,慢慢都离开了鞍钢。
他望着眼前的街道,仿佛看着几十年的光阴,正在远方缓缓倒带。
最后他和我告别,我静静地看着他开着车融入夜色,也仿佛融入了历史的时光当中。
** 叁 丹东 ** ** **
2023 年 4 月 15 日上午,我在丹东逛完锦江山公园,提着一个行李箱走到路边,叫到了一辆三轮车。
丹东市区的建筑跟全国其它城市不太一样,好像凝固了一般,停留在 1990
年代,一路上少见年轻人,街头上还有一种特殊的三轮车,车厢在前,骑位在后,可以拉人拉货,价格也较便宜。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nIlcLJANssdDJt6tYVzBOLViabJUOMcf4nH1KBNiapV8N1YIibOs28GY8k5a6rU1Oic57Kf42twpKLug/640?wx_fmt=jpeg)
丹东街头的三轮车夫
我雇到的三轮车主五十岁左右,戴着眼镜,看起来还挺斯文,不像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我一时好奇,便和他攀谈起来。
这位老兄生于 1972 年,原是丹东造纸厂工人, 1992 年上岗,工作才六年时间, 1998 年时,啪一下,下岗了,就给了 5000
块钱买断费,下岗补贴一年仅仅 800 元。
“才十几年时间,我们丹东的企业,基本全黄了。”
我问他为什么不去南方,他说去不了,家里有 4 个老人,一个小孩,从 1998
年熬到现在,四个老人送走了三个,现在还剩一个,可自己年纪也大了,跑不动了。
那这些年,在丹东是怎么生存下来的呢?
他一边踩着车,一边气喘吁吁跟我一个一个细算,他跟老婆现在都是一个人打几份工,他是每天 17 点到 24 点去守仓库上夜班,一个月挣 1800
元, 13 点到 17 点踩三轮,一个月也能挣 1800 元,每天早上 6 点到 11 点半,到餐馆干点杂活,一个月挣 1200
元,每天从早上 6 点干到晚上 24 点,每月基本没什么休息,能挣 4800 元一个月。
他媳妇则是 8 点到 13 点在食堂做饭,一个月能挣 2000 元, 13 点到 15 点去做家政,一个月能挣 500
元,两口子加起来一月挣 7300 元,辛辛苦苦养活这个家。
幸好他们家住旧楼,没房贷,就是在绵阳师范读大三的孩子费钱,一年的生活费要 3 万多,学杂费五六千,不过再熬一年,就熬到头了。
我问他丹东现在经济怎么样,他朝刚从我们身边开过去的公共汽车呶了呶嘴说,工厂都倒了,还能怎么样,你看刚才那辆公共汽车,司机去年 11
月到现在没发工资了,丹东出租司机也苦, 6 块钱起步, 2.5 公里跳表,跑一趟放空回来就没钱挣,常常只能拼客走。
我后来又问了几个丹东本地人,他们说确实是这样的,丹东普通保安 1800 元一月,一般工作都是 2000 多一月,大部分人收入都很低。
他们说,这都是因为没工厂了。
“丹东以前是有工厂的,而且还不错。”一位老丹东人陪我走在鸭绿江边时,一边看着对岸新义州的朝鲜,一边缓缓跟我说,“以前我们能生产菊花电视、奇洛瓦冰箱、孔雀手表、牡丹相机、康齿灵牙膏、白翎金笔、黄海客车、柞蚕丝绸、曙光车桥、丹热煤气表、五一八曲轴等等
...... 齐洛瓦冰箱混得好的时候,海尔还只是个街道办企业,一眨眼,现在大家说起丹东,光记得旅游和草莓了。”
丹东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蒙古柞、麻栎、辽东栎、锐齿栎、榆栎、栓皮栎等树种生长,这些树木能为柞蚕提供足够的食物,乾隆年间有山东移民跑到丹东,一看这地儿特别适合养蚕,把相关技术带到了丹东,因此丹东的养蚕业十分发达。
有了树,就有了蚕,有了蚕,就有了缫丝,有了缫丝,就带动了上下游的发展,加上沿江沿边沿海的地理优势,给工贸发展提供了便利,丹东人陆续搞出了丝绸一厂、二厂、纤维厂、亚洲最大的毛绢厂、辽宁手表厂、农业机械厂、东齐冰箱厂等,丹东的轻工业就发展起来了。
什么是地理决定论?丹东这例子,就是最好的地理决定论了。
丹东轻工业最辉煌时,生产的被面被当成国礼、建有全国最早的化纤基地纤维厂、新闻纸厂、颜化科研基地、射线科研基地、射线仪器厂、热工仪表厂、铝箔厂、调谐器厂、拖拉机曲轴生产厂、玻璃制品厂、客车制造厂、世界级造船用电焊条、全国第二大日用化学厂、全国第二大金笔厂等等。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连城市面貌都凝固在了 1990 年代。
当我问及本地人,丹东的轻工业为什么衰落时,大家总是愤愤不平,总是会怪某届政府,某位官员。
这是我在全国常常遇到的统一现象,大部分人不理解,我好端端上着班的工厂怎么倒闭了?以前日子不过得挺好的吗?那一定是贪官污吏造成的,那一定是高层出了蠢货造成的。
原因其实很简单。
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就是从学习苏联转向到学习欧美,从而引发的全国经济连锁反应。
新中国从来就没有选择闭关锁国,只是因为前期只能选苏联,后来眼见得苏联这条路不行了,再转学欧美,要学习就得付出代价,必须打开国门放欧美日韩台的工业品进来。
而苏联本来就不是世界工业领域的一流高手,他学得不够全面,又偏科,自己都只是一个准一流,比它的师傅美国还差那么一些距离,到 1980-1990
年代,这种差距越来越大,欧美日韩台的产品远胜苏联,更远胜苏联的弟子中国,因为中国从苏联引进的许多生产机器,是“引进即落后于世界其它国家”,生产出来的产品本来就不太好,欧美产品一放进来,对我们原苏联模式的工厂就造成了摧枯拉朽的打击。
我们原来是内循环,自己生产自己卖,靠工农业剪刀差,养活一家家国企,而农民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现在为了学欧美,交出自己的市场让欧美产品来竞争,那差距就是碾压性的,一波流就把我们的国企全打趴下了,才引发了全国工厂倒闭和大下岗。
但同时,面向欧美世界提供廉价轻工业品的长三角和珠三角起来了,这些国企的原有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也都纷纷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国工业的火种,又在这两个区域被重新点燃。
原有的旧工业基地,像辽宁这种,关乎国家生存安全的部分重工业得以保留,其他的便烟消云散了。
丹东本来从事的就是轻工业,这种产业更是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强项,因为两地易吸收全国廉价劳动力、有水运交通优势,又没有历史包袱,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制造产品,丹东是不可能玩得过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这种产业迟早会被这两地吞食掉。
我在辽宁时,有一位老工人曾气愤地对我说,他 1990
年代去深圳看过一家工厂,跟他在辽宁工厂的机器是一样的,凭什么一样的机器,一样的人,深圳的就可以活下来,他们辽宁就不行?
我跟他解释,在深圳生产完之后,直接从盐田码头运到美国,其成本远比他在辽宁生产完之后,走陆路运到大连,再运到码头,要低许多许多,另外他在辽宁的工厂,工人的工资、福利,还有退休工人的退休金,都是好大一笔开销,这些深圳工厂是没有的,深圳有大量湖南、江西、四川、广西过来的青壮年廉价劳动力,可以每天工作
14 个小时,工资又低,这些辽宁可以吗?深圳的工厂就靠这种极低的成本,打败了辽宁的工厂。
老人家被我说得愣了半天没作声。
但普通人不懂这些的,普通人的愤怒需要具体化、细节化,所以大家通常会把情绪,发泄在某个贪官污吏搞垮了工厂、某个愚蠢的官员搞垮了城市。
我不是说没有贪官污吏或者愚蠢的官员,而是他们的危害性被夸大了,真正决定命运关键的,是历史趋势下的大国运。
一般大家说起辽宁工业的衰败,会拿沈阳和大连的著名工厂举例子,我今天主要说丹东,是因为我知道大家都听腻了沈阳和大连的往事,顺便也让大家熟悉一下,这座南方人几乎不知道的城市。
我在辽宁游荡这段时间,吃到了两样极好吃极好吃的东西。
一样是在沈阳的一家海鲜饭店,吃到了一份捞汁生蚝,我久居广东,平时生蚝吃得颇多,所以也没抱什么指望随便夹了一口,但这份生蚝一入口,便觉鲜美肥嫩、爽滑柔恬,好吃得难以言喻,这是我活到现在,吃到过最好吃的食物之一,美好得想哭,真是终生难忘。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nIlcLJANssdDJt6tYVzBOLLw8dwlG93H1NXd4R987TiaicrMCjcPAW5oHoJMbQfS5nHVlHLaHPNgMg/640?wx_fmt=jpeg)
沈阳是内陆城市,海鲜应该是大连或者营口那边捞过来的,之所以这么好吃,是因为北方水冷,海水盐度高,海鲜生长周期长,为了御寒,还会长出许多脂肪、个头更大,味道也就更鲜美。
另一样就是丹东草莓。
第一次见到丹东草莓时,微微一惊,它个头比别的草莓大两倍,咬一口,只觉清香满喉,还有着淡淡的奶香,我问这个是什么草莓?当地人说,因为是 1999
年从日本静冈县引进的“章姬”与“幸香”交配后的新品种,最早的三株草莓种在丹东东港马家岗,所以这个叫 99 草莓,或者叫东港草莓。
丹东地理环境特殊,全市 312 万亩耕地里, 223
万亩旱田是微酸性棕壤土,因为是温带湿润季风气候,日照足雨量高,在冬天零下十几度时,日照时间也长,给了这种草莓极佳的生存环境,最后才培育出全国独一无二的大草莓。
丹东在古代的经济来源是伐木和对朝鲜商贸,曾经有一个十万人的木码头,靠将木材或者做好的棺材成品运到山东赚钱,另还有个最早军事要塞兼干点商贸的九连城,不想发展到几百年后,搞出了轻工业和大草莓,农业人口要挣钱,主要靠种草莓和蓝莓。
我在丹东跟一位种草莓的农场主聊了聊相关产业,他在当地有 22 亩草莓地,对这行十分熟悉。
据他说,丹东农业相关扶持做得不错,贷款融资很方便,贷 30-50 万现金,有担保人就可以,所以激发了大量农民种草莓,目前一亩地种草莓能产出 4-5
千斤,产值 10 万元左右(数据可能有误),种草莓最大的成本是拉大棚,需要拉一个长 100 米,宽 14 米的棚出来,这个在早期要花不少钱。
草莓 11 月末到 5 月末上市, 5 月末拔秧,每年 11 月末 12
月初,丹东草莓最早结果成熟,专卖全国高端市场,最高时,零售价能到 110-120 元每斤。
草莓相对投入小、见效快,而种蓝莓投入成本高,苗特别贵,一年生苗要十几元一棵,风险较大,所以种蓝莓的少。
另外种草莓的地方有不少的朝鲜劳动力,每个月 2500 元工资,不过他们实际能拿到的手只有四五百块,其它钱被朝鲜官方拿走了。
正常情况下,一个种草莓的男劳动力,一年能挣七八万。
虽然丹东的下岗职工过得不太好,但依赖草莓产业链的农民们,他们人均 3-4 亩地,日子过得还可以,以至于“本地银行每年存款都在增加”。
从我在现场看到的情况来看,丹东城市经济其实十分颓败,农业经济找到了优质产业链,有点像四川的攀枝花农业,加上有江有海有山资源丰富,相对活得还不错。
由于丹东的工业暂时没有出现转折性迹象,大家都寄希望于朝鲜早日打开国门,但朝鲜能不能打开国门,我在《台湾是一片钥匙》里写过,这取决于中国几时将美国势力从东亚驱逐出去,所以在短时间内,丹东还是会向旅游型、养老型城市发展,城市整体面貌,比其它发达城市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丹东整体轻工业的丧失,是地缘政治的结果,跟丹东人民努不努力没有关系,现在丹东工业,只能在小片区域里作文章,我们只能再等待历史的潮起,等待俄罗斯与朝鲜两国,在地缘政治领域发生质的变化。
** 肆 工业史 ** ** **
丹东的工业变迁,其实是整个辽宁的小标本。
作为全国工业的龙头老大,辽宁的工业史是这么重要,所以必须抽一节出来,做一次宏观上的简单介绍,方便大家深入了解辽宁。
满清灭亡后,东北被张作霖、冯德麟、许兰洲、孟恩远控制,号称民国东北 F4
,四人又经过苦斗,张作霖在张勋复辟前后胜出,一统东北,由于一战时大豆是战略资源,东北盛产大豆,各国都找东北买大豆,让张作霖又发了笔横财(相当于今天卖石油发财),是当时最富有的军阀,他手里头有地盘有钱,就开始吭哧吭哧建设东北。
不过那年头兵荒马乱的,主要还是建设军工。
1916 年张作霖建奉天军械厂,经过十年经营,建成一家占地 3200 亩、拥有上万台设备与八大工厂、工人达五万人、每年耗费 2400
万银元的亚洲最大兵工厂。
从英国引进技术的迫击炮厂, 1929 年时有 1400 名工人,是全国第一大迫击炮厂。
东北三省兵工厂,每天可产子弹 40 万发、年产火炮 150 门、步枪 6 万多支、机关枪一千多挺。
另花高薪请来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的技术专家,从上海广州汉口砸几倍工资请来产业工人,又建兵工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人才。
不过这些优秀的军工厂,九一八之后全白白送给日本人了。
除了军工,张作霖还搞了难以计数的矿场、商号、工厂、电站、衣庄等,他们搞的民生牌汽车,被日本人侵占后,发展成了后面的丰田。
日本侵略东北后,打算永久占有三省,因此也在东北开矿建厂,在辽宁建有鞍山制铁所(鞍钢)、满洲飞行机(沈飞)、本溪湖煤铁(本溪钢铁)、抚顺炭矿制铁(抚顺钢厂)、中山钢业所(沈阳轧钢厂)、鸟羽实洋行(大连轧钢厂)、满洲矿业(沈阳冶炼厂)、满洲住友金属(沈阳重型机械厂)等等工厂,日本人在工业领域的铺建比张作霖要全面一些。
但张作霖把东北人当老乡,日本人则狠毒得多,他们将中国人当奴隶驱使开矿建厂,累死摔死就往死人坑里一扔,光阜新一个地方,就有新邱兴隆沟、城南、孙家湾、五龙沟四处万人坑,一共埋了七万具民工尸体。
在辽宁一个省,被日本人扔进万人坑的民工,就有大连、营口、辽阳、丹东、本溪、抚顺、阜新、铁岭、朝阳一共 50 万人。
由于日本是一个高风险岛国,日本人一直想在大陆扎根,因此将当时的东北,建成为东亚最先进、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高的集群地区。
日本战败后,苏联将日本许多能拆的都拆回国了,所以 1948 年 11 月辽宁解放前夕,全省工业设备总产能,只有日伪时期的 20% 。
不过抗美援朝一打,新中国以铁血立国,苏联援助中国的 156 个项目,辽宁拿到了 24 个、黑龙江 22 个、吉林 11
个,苏联人算是还回来了。
东北三省拿到的项目全国最多,还是因为原本底子好、矿产多,电力、交通也支撑得起搞大工业,再说当时东北三省离苏联近,跟苏联又处于亲密期,没有安全上的顾虑,就全国重点投东北三省,辽宁工业最强,有鞍钢、沈飞、大连造船等,又被称为辽老大。
1952 年开始,辽宁占据国内头部位置,当年辽宁有工人 95 万人,占全国工人的 17.8% ,工业产值达到全国的 12.7% ,电力占
15.4% 、煤炭占 16% 、生铁占 60% 、钢占 70% 、水泥占 40% ,辽宁人就此过上了近四十年好日子。
到 1964
年,考虑到当时中国同时和美苏关系紧张,随时有可能发生战争,摧毁中国好不容易得到的工业基础,离苏联近的东北三省和被美国海空军威胁到的中国沿海, 14
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集中了约 60% 的民用机械工业和 52%
的国防工业,这些城市的水库紧急泄水能力又小,被破坏后会酿成巨大灾害,只能向内地搬迁部分工业以对冲风险,这便是著名的三线建设。
所以我在《 [ 四座城市的宿命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wMzAwMzQxNw==&mid=2756661411&idx=1&sn=49d73d15448cc53824378199739d855b&chksm=b76df3d5801a7ac3be294495c52b70230fa7c17f62a2ad0f12132c1d1fa88140a5692232b2d3&scene=21#wechat_redirect)
》里,开篇第一句话写我家乡:
1965 年,湖南省邵阳市迎来了改变命运的一年。
而在《万里江山图》写过的陕西、四川、湖北等等各省,也不断地提到三线建设。
几篇文章的历史脉络在这里发生了连接。
从 1964 到 1979 共 15 年时间,东北向外共迁移企事业单位 200 多个,援建项目 300 多个,输送人才 100
多万。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nIlcLJANssdDJt6tYVzBOLPf9hB25cibwcf1Ua9NBGFwCXLap1YhVxbicIk8dZPmWccKsLnRRowx3g/640?wx_fmt=png)
作为全国的带头大哥,辽宁省在这 15 年里,共向外迁出 100 多个军工企业、 3000 多台生产设备、十几万职工和几十万家属。
另调出 6 千万吨生铁、 8 千万吨钢材、 5 千万吨水泥等物资,还包括占全省产量 90%
以上的冶金和矿山设备、起重设备、发电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变压器、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等。
沈阳轮船厂、油漆厂、油脂化学厂、低压开关厂、滑翔机制造厂,大连化工厂、机车车辆厂、锦西化机厂等等都转移到昆明、都匀、兰州等地,鞍钢、本钢、大钢、抚顺铝厂等包建了攀枝花钢铁基地、贵州水城钢铁厂,援建了武钢、包钢、酒钢等。
东北三省和上海市,是当时三线外迁的重点,其实我们邵阳部分工厂就是上海迁来的,而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则收到了大量工业资助,深深决定了今天我们陕西、四川、湖北、湖南等省的工业格局。
许多省份为什么到今天只能发展某种产业,不能涉及其它产业,很多事情推根溯源,跟当年三线建设时接收的工厂类型有较大关系。
不过就算迁走了这么多企业,辽宁和上海依旧是全国工业最强,这套国企玩法直到 1980 年代,才终于玩不下去了。
一是中国没有生存危机,跟美苏都和解了,那大量军工企业就得停产,养不活了,大家拎着扳手下岗吧;二是我们从苏联学来的东西,这么多年下来,整体太落后,没有市场竞争力,得重新找个高手开始学,就对欧美日韩打开国门自由竞争;三是这套模式成本越积越高,要养的人和福利越来越多,属实带不动了。
最后整个国家的工业体系打碎重来,东北以及三线国企大下岗,珠三角和长三角崛起,我这种湖南青年毕业后找不着工作,千里迢迢提个桶跑去广东做廉价劳动力,每天在四十多度的车间工作
14 个小时,重新将工业又推了起来。
东北三省能倒闭的基本倒闭,只有关乎国家生死的重点企业被政策性保护下来,东北人跟我湖南人一样找不着工作,就流散到全国各地,因为在冷地方呆太久,又主要流向了南方沿海,东北的工资就涨不上去,房价也上不去,人口大量流失,这就是
2000 年到现在的东北衰败期。
辽宁的工业史,就是这样从张作霖的一战红利、日本的殖民、中苏蜜月合作、大三线迁移、改开后衰败一步一步走过来了。
** 伍 档位 ** ** **
东北在 2000 年之后由工业引发的崩塌,是全方位的,辽宁省 2022 年各市 GDP
里,只有大连和沈阳放在全国能打一打,其它从朝阳到阜新,连千亿 GDP 都没过,当然东北三省全是难兄难弟, 2022 年辽宁 14
座城市,没过千亿的有 8 座;吉林 11 座城市,没过千亿的有 9 座;黑龙江 13 座城市,没过千亿的有 9 座。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e3lqMiaGicLPVxHGYNq3YL4o7ibAsV7ZR3noMe7Acib9o8uGqKX2ndzBeA/640?wx_fmt=png)
全东北现在只有四座大城市,依次为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其中最高的大连也只有 8430 亿 GDP ,连江苏常州都打不过,只能跟徐州打个平手。
整个辽宁 2.89 万亿的 GDP ,也刚好只是一个广州的体量(广州 2022 年 2.88 亿 GDP )。
钱在哪里,人就在哪里,东北人口的流失,实在是迫不得已。
我在盘锦逗留时,一位辽宁人谈起他母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说这是所 1949 年创立的全国重点大学,原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
大学设在阜新,为培养煤炭人才服务,曾合并过抚顺煤矿学院、辽宁煤矿师范学院、鸡西矿业学院,是东北唯一一所煤炭高等院校, 1993
年就有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被大家叫作煤炭行业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十分抢手。
曾经报考这所学校的分数要求很高,辽宁这位朋友,当年在哈工大跟辽工程之间做选择时,就选了辽工程,但因为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学校越来越不受重视,错过了 985
、 211 评比,平均一年的科研经费也仅 2.3 亿,现在已经沦为一所普通二本,我查了一下他们 2021 年的录取分数线,辽宁省考生高考
400 多分便可以就读了。
东北还有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两所学校,跟辽工程的命运一模一样,都是东北地区资源枯竭、经济衰退的附属品,从全国重点跌落到普通院校。
前面提到的许多辽宁城市,有资源的,要么已经挖完、要么还不如从国外买划算;有交通优势的,因为俄罗斯和朝鲜,给堵在那里无法盘活,也算不上多大的优势。因此许多城市就被凝固在那里了,就靠一些支离破碎的老工业维持生计。
像阜新计划将旧的煤炭坑道,改造成赛车道,这种产值实在不高,属于能救一点是一点,说要改变城市的命运,就谈不上了。
目前 14 座城市可分为四档:第四档是辽阳、阜新、朝阳、铁岭、葫芦岛,资源没了工业也没起来,城区建成面积小,商业或者医疗教育有重大缺陷。
因为老听说铁岭是“比较大的城市”“宇宙的尽头”,我还特意跑了一趟,原来铁岭有新旧两城,旧城跟别的老城没什么区别,新城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名牌大学一起设计的,整体上错落有致,绿化和水域分布做得挺好,尤其是天特别蓝,街道干净,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这是我们一直以为脏兮兮、旧巴巴的铁岭。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cyWucXgysavTXGazFPHocw8vWibBPviabrTnAlH5mdUPNg9hAb6yat4A/640?wx_fmt=jpeg)
铁岭旧城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zCcjD3nMDImTJcdUkq2avcvp4c5shazpDK6GFL8uLjF9wCLcI495ww/640?wx_fmt=jpeg)
铁岭新城
第三档是锦州、丹东、本溪、抚顺。
这些城市衰败得没有第四档厉害,各自还有一些闪光点,像丹东跟辽阳 GDP
几乎一样,但丹东的区位优势强,后期潜力很大,指不定哪天就爆发了;锦州的科教文卫比其它城市强;抚顺则紧挨着省城,从沈阳出去往东北方向走,一不小心就走到抚顺地界了,多少有点滋润;而本溪是有年轻人,他们有石桥子大学城,整个辽宁,除了沈阳和大连,也就锦州和本溪能在周末见到许多大学生。
第二档是鞍山、营口、盘锦。
这三座城市都过了千亿,盘锦是刚拿下沙特阿美 800 亿的石化大项目,要建一座日加工能力为 30 万桶的炼油厂,和一座年产 165 万吨乙烯、
200 万吨对二甲苯的化工厂,后面还可以再进一步,在体量上有机会超过营口和鞍山,插一句,盘锦大米好吃,要记得尝尝,真香。
营口本来就是辽宁省的一座奇葩城市,有点像“渤海圈里的小小深圳”这种定位,老市区只有六条横街,从大辽河旁的国际酒店走到东海大街就走完了,还没有我邵阳市一半大,步行全程只要一个半小时,但营口
1861
年就开埠了,是东北当时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美国的旗昌洋行、美孚行,英国的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卜内门,日本的三井洋行,以及英、德、法、俄都在这里开公司,经营东北的猪鬃、马尾、染料、皮草、煤炭、人造丝、榨油等。
所以营口这么小的城市,一百多年来一直挺国际化,市中心西大街至今还保留着好些洋人留下来的建筑群,建筑都不大,各种小教堂小领事馆小洋行小银行小医院,都修得很精致。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Sjc4icEjUNovhKm4N7SGianGCiaAibbmtjz4dicT42DSSib5lYic2EhQy27yg/640?wx_fmt=jpeg)
4.12 日晚上拍摄,营口俄国人留下的东正教堂
营口也因为地理上的优势和开埠得早,民营企业和金融业,在辽宁省莫名其妙地发达,因为民企多,当年大下岗对营口没什么冲击,现在也还有 31
家银行机构,全市存款高达 3500 亿,人均存款排名全国第三。
营口风景也不错,是我国大陆唯一可以看到落日入海的地级市,要不是辽宁这天气偏冷,营口会成为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
营口现在除了老市区,重点投资风景秀丽的鲅鱼圈开发区,两边隔得挺远,开车要一小时左右,鲅鱼圈的营口港,跟大连港,是辽宁到 2025
年,初步建成东北海陆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
可能盘锦将来会依赖大化工,总 GDP 会超过营口,但营口大部分人的生活质量还是会高于辽宁大部分城市,营口确实是一座幸福精致的北方海滨小城。
相比盘锦和营口,鞍山则显得十分老旧了。
虽然鞍山有一家世界五百强的鞍钢,但效益并不太好, 2022 年 1310 亿元的营收,纯利只有 1.56
亿,鞍山本地职工也仅有小几万人,不能再提供多少就业。
2013
年后鞍山下滑速度明显,鞍山西站和奥体中心投入后,周边人气都没有起来,只有辽宁科技大学周边能看到年轻人,大街上老年人越来越多,公交车行程越来越短,近些年共流失了约
30 万人,从三线城市跌到了四线城市。
除钢铁产业外,鞍山没有其它优质产业,高新区的激光产业园和达道湾工业园还可以,但至今规模有限,还没有看到有能顶替鞍钢的大产业出现,鞍山一直没有找到自己的突破口。
当我 2023 年 4 月到达鞍山,站在一家酒店的窗前往下看时,只见到全市一片陈旧的老房子,看不到多少新建筑,天空也微微灰蒙,一切显得暮气沉沉。
总体上来看,鞍山现阶段还能靠体量领先盘锦和营口,但被他们先后超越,应该不太远了。
** 陆 大连 ** ** **
辽宁省现在只有大连与沈阳两座弱二线大城市,而且两座城市的情况不太乐观。
大连目前排在全国第 29 名,沈阳排在全国第 31 名,都打不过烟台、常州、东莞、南通这种在全国没什么名气的城市。
如果只是论名气,大连和沈阳其实大得多,两座城市都有过辉煌历史,但体量上却在最近二十年,没赶上全国发展的步伐。
我们先说大连。
大连从古代到清朝,一直就是个没什么人理会的地方,最多设个镇囤点兵打打鱼,但到了近代,世界各国被发达的科技交通连接到一块,大连战略地位突然变得极重要,处于日俄必争之地(清政府负责在一旁傻看着),开始被反复争夺。
1894
年甲午战争清廷输给日本,日寇想要辽东半岛,俄国人也想要,怕日本人先抢走了,便联合法德两强逼日寇吐出来,然后俄国人跟满清说,你看我这事办得漂亮吧,你总得回报回报,要不你把大连租借给我,我拿来在远东开基地用。
清廷挣扎了两下,无力反抗,给了, 1898 年俄国正式租借大连,尼古拉二世给这座城市取名达里尼,就是“遥远”的意思。
建筑师斯科里莫夫斯基受命来达里尼建城, 1899 年他揣着法国巴黎的城建图纸就跑了过来,准备在这里建一个以巴黎为模板的城市。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JKaicCcicjL6dbHgtA1DBIYUGBibBPp3x9qHPkZdw5kzc6quYBp9gtHSg/640?wx_fmt=png)
现在的中山广场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0nknY1iake2ablEsg6oz2JTHIgFKhv1ROXNR04xTsnqhkKAuz7UAaZQ/640?wx_fmt=png)
1928年的中山广场
大连老城中心有一个中山广场,刚建时叫尼古拉耶夫卡亚广场,这就是斯科里莫夫斯基,模仿巴黎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拓展建城的起点,广场向外辐射 10
条道路,共建有政府大厅、银行、邮局、商品交易所等设施。
大连最早期的城建面积仅 有150个足球场大小 ,很小,主要是斯科里莫夫斯基没建完,刚完成北部的行政区域,日俄战争就爆发了, 1904 年 5
月,日本人攻克南山要塞,俄罗斯人陷入了恐慌,连夜逃到了旅顺,达里尼市的建市计划就只完成了一部分。
我们老听到大连旅顺这个词,以前这一块还通称为“旅大”,指的是大连市区到旅顺港这一块半岛。中间隔着山,还有些距离,我乘车从大连市区去旅顺看著名的 203
高地,花了一个小时车程,可惜那天去晚了,公园关门了不让进,一生遗憾。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0tOias4tDUNwWG0uBMmvzXzEWvjkibkcfVx10wZe1wdNsaW6icHDsu84A/640?wx_fmt=png)
日本人统治这里后,先将达里尼改名为大连(应该是因为大连湾的原因),他们拿起斯科里莫夫斯基留下的城建图纸一看,还行,就继续这么整吧,便还是以中山广场为核心开建大连,不过建出来的房子就不再是欧式的了,周边的建筑就风格各异。
因为这种特殊历史原因,中山广场 1 号的工商银行是古罗马风格建筑、 2 号的辽阳银行是哥特风格建筑、 4 号的大连宾馆、 9
号的中国银行,是文艺复兴后期风格建筑, 5 号的工商银行是折衷主义怀旧风格建筑, 6 号的交通银行是古典复兴式风格建筑等等。
所以大连那时有“十座楼房十个样,十条道路十个向”的说法。
中心广场被日本人改名叫大广场,中心处 1914 年立了日本关东第一任都督大岛义昌的黑色铜像,解放后哪能忍,鬼子铜像当然给拆掉了。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vBw986YcHAYmibicUMCGEKbg9HJicbraRNZJcqBhqI2SRfR6VcYlWLD5w/640?wx_fmt=png)
日本人在大连待了约四十年时间,把大连建成了东北亚的门户港口,大连第一批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公共设施,都是在这个阶段建成的,大连从那时起便成为东北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我知道有部分殖人忍不住要跪下来说谢谢日本了,请注意两点,一是日本人建设大连,不是为了中国人,而是为了日本人,别人没把你当人,他们搞基建,主要是为了战争时掠夺中国资源,像
1926 年所建的东亚最大机械化煤炭专用码头,从这里掠走了中国大量煤炭,占日本年进口煤炭的 60%-70% 。
二是日本建大连,是用屠刀对着中国人建的, 1894 年甲午时日本人攻陷旅顺,对城内屠杀了四天三夜,杀到全城只剩负责埋尸的 36 个人。
我们要有基本的历史是非观,阅读历史时要站稳自己民族的立场。
今天大连的日企相对较多,日本人来得也多,主要是位置近,也跟当年日本殖民四十年大连有很大关系。
大连跟深圳一样,起步都是渔村,以前重要的设施只有 1883 年修建的旅顺船坞,和 1889 年修建的东清铁路机车制造所(大连机车车辆厂前身)。
到俄国人来的时候,全市才 3 万人,俄国人在这段时间开建了大连船渠(大连造船厂前身)和大连港第一期。
日本人来了主要建工厂,使大连有了一定规模的码头和制造业, 1911 年时有 165 家工厂, 1932 发展到 487
家,日本临走前,共有一千多家工厂,搞水泥、棉纺、石化、机械之类,人口也达到八十多万。
其实日本放在大连的工业并不先进,相对日本本土是较为落后的,而且都是为经济掠夺服务,像日本人手里的大连船渠,仅有 495 名职工、一座 3000
吨的船坞和 4 个修理车间;满洲福纺株式会社(大连纺织厂前身)只有 1.88 万个纱锭,机器全是 1897 年造的淘汰磨损老设备。
日本人那时候住在风景秀丽的南山和市中心,家家庭院式大别墅,绿化率高交通方便,还有完善的排水、煤气系统,而中国人则分散居住在郊区,房屋破烂拥挤,道路狭窄,基本没什么公共设施。
大连当时 25% 是日本人,却占到全市住宅总面积的 60% ,全还是优质地段,占 75% 的中国人,其实全部生活在大连当时的贫民窟。
那些喜欢日本人统治、鼓吹日本人治理优良的人,回到日本殖民时代,也不过是生活在郊区破落地带的走狗而已。
不过我们也要辩证地看问题,我在大连街头,常看到大家礼貌而安静地排着长队,大连老人跟我说,这是从日本殖民时期留下来的习惯,大连人排队的素质全国第一。
复杂的历史还留下一个小习惯,过去一些年纪很大的大连人,常常俄语日语汉语混着说。
全国解放后,击溃关东军的苏联,希望拿稳大连旅顺,配合中长铁路,可以解决俄国的出海口问题,经过我们几次外交交涉,才于 1950
年将大连、旅顺、中东铁路还给新中国。
斯大林没了大连和旅顺,转头同意金日成进攻南朝鲜,如果中朝败,苏联可以名正言顺地进入大连给予我们军事支持,如果北朝鲜胜,那苏联可以在朝鲜半岛拿到仁川和釜山,反正都能拿到不冻港,没想到抗美援朝打到最后,志愿军打得美军划出一道三八线后停战,斯大林还是没拿到任何一个出海口。
抗美援朝是新中国铁血立国之战,意义极重要,通过击退世界最强的美军,我们既拿稳了大连旅顺,也获得了苏联尊重,拿到了 156 个援建项目。
这 156 个项目,辽宁主要落在了沈阳、抚顺、阜新,大连只拿到了第二发电厂增容工程,和大连造船厂改建扩建,但大连工业依旧很强, 1957
年大连机床厂生产出国类第一批组合机床、 1958 年大连造船厂造出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 1960 年生产出组合机床自动线 4 条 27
台,石化产业也同时发展起来,成为大连工业经济新支柱。
大连在全国凋敝的 1930 年代,曾经是全国四大城市之一,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各城市开始发力后,到 1970
年代,大连还能排在全国第七,主要还是强在工业, 1975 年时,大连的工业产值还能达到 60 亿元。
整个 1980 年代,大连发展得也还不错,率先兴建了经济技术开发区,也被列为计划单列市,
不过这时候苏州、成都发展得更快,大连从全国第七,短暂掉到了全国第九。
插一句,很多年轻人不知道,大连地区在 1950
年时,称为旅大市,但国内外的地图、信函、电报、车站、码头、厂矿、企业,还是习惯称旅顺、大连,大家改不过来,大连市这个官方称呼,到 1981
年还是改回来了。
1991 年时,中共大连市委党校佟吉仑,在《从殖民地到社会主义工业城市》一文中,统计了当年大连的工业数据,当时大连在全国 40 个工业行业中有 35
个, 164 个工业门类中有 145 个,全市工业企业 3100 多家,大中骨干企业 170 家,机械设备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占
23.4% ,国内先进水平的占 33.7% ,主要强在机械、化工、轻纺、冶金、建材、电子。
这时候的大连,在国内还是和强者肩并肩的。
大连在 1990 年代上半场表现还可圈可点,提出用 20 年时间追上香港,产业结构向金融、旅游、地产、高新技术进发, 1993
年建好了星海广场, 1994 年还名列全国第 8 ,但到 1998 年时,就猛地掉到了全国第 15 名, 2000 年代大连一直稳定在
15 名上下,从 2015 年到 2019 年,大连排名又狂掉,从 17 名跌到 25 名, 2022 年时,直接掉到全国第 29
名。
大连 GDP 在 2018 年达到 7825 亿, 2019 年中央要求东北各市挤掉 GDP
中的水分,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都遭到迎头痛击,大连当年被打回到 6990 亿,暴露出各市经济数据虚假的问题,排名当然也跟着猛降。
直接从一线,掉到强二线,又掉了弱二线。
大连经济落后于时代,不是 2019 年才开始的,是被人为掩盖了真相,早就落伍多年了。
我在大连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对大连今天的发展情况十分不畅快,感觉人人都憋着一口气,就连打个的,我随口夸奖了一下前面这条路修得不错,司机师傅都怨怨地来一句:不错嘛?这条路都二十年没变过了,二十年前,它就是这个样子
......
尤其是跟老对手青岛一比,大连人更加不服气,以前大连是压着青岛一头的, 1990 年时,大连全国第八,青岛全国第十一, 2022
年青岛全国第十二,大连第二十九,青岛 GDP 是 1.4 万亿,大连才 7800 亿,差不多只有青岛的一半了,差距越来越大。
当我问起大连人为什么突然落后于时代时,大家的回答差不多,有的说产业定位错误,不应该定位成北方金融中心,转型不成功, 2000
年后大连又回到了重工业上,软件业也没搞起来;还有的说大连现在区位优势不太好,没有周边城市给它做产业配套。
大连一位搞软件的老板就这件事跟我聊了一晚上,我们从海边餐厅一直聊到星海广场,越聊越起劲。
他毕业于大连理工机械工程学院,据他反映, 2022 年机械学院共有 800 人毕业,其中本科、硕士各四百人左右,但最后留在大连的,仅仅 28
个人,其他毕业生都去了长三角、珠三角、北京。
“我们软件公司也招不到一流学生,”他还说,“并不是我们开的工资不够高,而是城市优势没了,年轻人不愿意留。”
他还说了件很有代表性的事情,大连理工机械工程学院原本有一个日语机械强化班,以前这个班是很难考的,分数要求很高,因为毕业了不愁工作,能对接日本企业,可现在这个班分数还没有普通的机械班考分高,因为这十几年来,日本来投资的少了,从这个班毕业,没有专业对口的了,只能搞搞对日贸易混饭吃。
我就着他的案例,说出了我对大连衰落的判断。
我说,我查了查数据,大连在 2000 年代没被时代甩开,是主要靠投资拉动, 2000 年大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 268 亿,占 GDP
比重为 25% , 2009 年涨到了 3273 亿,占 GDP 比重为 75%
,这时候大连的产业自我供血就出问题了,产业落后了,无法为城市造血,提供不了大量岗位留住年轻人。
而过度依赖投资,使市政府赤字拉大,房价物价上涨,市民储蓄缩水,消费市场萎靡。
其实大连从 2000 年代就出问题了,只是问题被投资带动的 GDP 掩盖了。
再精确一点说,从 1990 年代下半场开始,就落后了。
主要是两个大问题。一是整个东北的衰落,改开后进入 1990 年代下半场,大连以 1994 年色织布总厂倒闭为起点,下岗了 31
万人,产业和人口流失从这里开始,到后面就已经是长三角珠三角的天下了,这是任何东北城市都无法挽回的。
二是对大连输血最重要的外资日本,广场协定后,它自己也进入了通缩期,对大连的投资减少并撤退了。
大连从 1990 年代后半场到当前所遇到的,是内因外因的总和。
不过大连人总给我一种强烈印象:我们大连是可以的,我们一定追得回来。
大连人心气很高,对于现在落后于青岛,心里头充满了不服,个个都攥着小拳头,恨不得冲上去使一把劲。
那大连未来的方向在哪里?
这个问题,其实跟沈阳、跟整个辽宁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先过一遍沈阳,再一起回答这个疑问。
** 柒 沈阳 ** ** **
这篇文章的前面几章,我们已经说了沈阳很多话题,所以对沈阳的介绍,我就收着点讲。
前文聊过,沈阳一直是个边戍小城,是努尔哈赤看中它四通八达的便利位置,决定弃辽阳迁都沈阳。
1644
年满人定都北京后,八旗及家属加上周边农民,花了三十五天才搬空,沈阳(那时叫盛京)此后设为陪都,但已经没什么人了,到处一片荒芜,清政府便叫关外满人都去沈阳居住,去了就免费大把给地,沈阳才重新有了人气。
清初有大量逃避战乱的汉人入关,生活在东北地区,清廷让他们入了旗籍,继续留在东北开垦过日子。
乾隆时 1740
年,清廷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严禁关内人进入关外,一直到日俄冲进来抢东北,清廷才被迫放开入关以稳定国土,此后才有了山东人为主、河北人为辅的闯关东。
八国联军攻北京的时候,沙俄以 17 万军队侵略东北三省,赖在这就不走了,美英日一看好家伙,你俄国人不能吃这么狠,给哥们留一口,联合逼迫沙俄退兵,沙俄到
1903
年退了一小部分,就继续赖着不走了,美英是绝不能容忍沙俄向东方打开出海口,狙击沙俄是英国人一辈子的使命,便拉上美国全力资助日本迎战沙俄,终于引爆了日俄战争。
1905 年二三月,日俄打响奉天会战,共有 100 万士兵参战,将整个周边二百里打得稀烂,而且无论是俄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在沈阳“抢掠奸淫,无恶不作”。
日俄战争以日本惨胜结束,英美要的就是这种结果,他们只要平衡,不希望日本也因此吃得太大,便不允许日本占领东北,日本只能撤出,但付出这么大代价,多少得咬一口肉下来,便以保护“铁路用地”的名义,以奉天驿为中心强占了部分土地囤军,在沈阳、抚顺、辽阳等搞永久驻兵,叫独立守备队,九一八事变爆发,就是奉天守备队发起的。
日俄战争后,沈阳归张作霖父子统治了一段时间, 1931 年九一八之后,日本人又占领了沈阳 14 年。
沈阳现在有几处重要的历史遗址,像张氏帅府是张家父子留下来的;中山路的浪速馆,是日本人控制的奉天驿的一部分;沈阳的火车站跟东京火车站十分相似,是因为其设计师太田毅蟹和吉田宗太郎,是东京火车站设计师辰野金吾的学生。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MrGG0ejb1BzXquia7vtdcoHkDmZsnQtu7RVJ4ZfWqq2yuSxeJq7dwBA/640?wx_fmt=png)
另有一些设施,如现在的沈阳第二十中学,前身是日本人建的奉天浪速女高;现在的沈阳铁中,前身是日本人建的奉天平安小学校;现在辽宁宾馆的前身,则是日本人建的大和旅馆,
1931 年 10 月,关东军就是在大和旅馆密谋成立伪满洲国。
提一句,日本人爱用“浪速”这个词取名字,因为浪速是大阪的旧名,有点像英国人取名“ NEW YORK ”一样。
今天我们去沈阳游玩时,会看到民国建筑与日本建筑夹杂,这一切来源于张家父子和日本共同控制过沈阳。
日本人确实在沈阳建了一些不错的建筑,但这些建筑不是为中国人服务的,和大连一样,日本人和中国人严格分开居住,日本住在风景宜人、交通方便的城区,中国人则居住在铁西劳工房地区,或者北陵、东陵等脏乱差的城郊区。
日本人在沈阳对待中国人,一般是这样子的。(如下图)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L2dy4bozWx8coWoVwNyH03Bdn6DXCvwFmNFo5QyZfMkl4okl1gUb7w/640?wx_fmt=png)
日本人从 1932 年规划铁西西侧为工业用地,第一期 278 万平方米,有 45 家日资企业购买,第二期 825 万平方米,有 132
家日资企业购买,第三期 9.57 平方公里, 323 家日资企业购买,也有很少很少的中国人工厂开在里面。
这也是为什么,铁西区后来成为沈阳工人区的原因。
日本人 1932 人在沈阳建飞行机制造株式会社、 1933 年建中山钢业所(轧钢厂)、 1934 年建日满钢材株式会所(鼓风机厂)、 1935
年建正冈制钢所(线材厂)、 1936 年建满洲矿业开发株式会社(冶炼厂)、 1937
年建满洲住友金属会社奉天工厂(重型机械厂)和兴奉铁工厂(潜水泵厂)等等至少五十多家大中型企业。
1943 年的东北,能生产全国 50% 的煤、 88% 的生铁、 95% 的机械、 93% 的钢材、 69% 的硫酸、 60%
的苏打灰、 66% 的水泥,是中国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方。
不过这些优质企业都在 1945
年,被苏联红军一股脑儿掠夺干净,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机器设备,都被拆运到苏联,会威胁到苏联的设备重点摧毁,剩余的部分,中苏各拿一半。
日本工业最后给东北只留下一点残渣,但有些矿业、工厂厂房的框架还在,这些搬又搬不走,有一点总比没有强,我们就在这些残渣上开始做恢复性工作,先重点恢复了燃料和矿山,再恢复了电力工业,之后才恢复了普通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沈阳有着巨大发展优势,在 150
公里半径范围内,有鞍山供钢铁、抚顺和本溪供煤炭、辽阳供化纤、盘锦供石油、铁岭供煤粮、阜新供电力,源源不断为沈阳工业输血,使沈阳成为中国工业重点城市。
辉煌期和没落的经过,我在前面几章大致讲过了, 1995 年沈阳各路国企开始破产, 1999
年时大部分工厂停得差不多了,十年时间,工业区都沉寂了下来。
要了解东北工业区下岗人民的生活,大家可以看电影《钢的琴》和电视剧《漫长的季节》,这两部优秀的影视剧,都有着丰富而翔实的细节。
2023 年 4 月 10
日,我乘飞机到达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开启了我在辽宁的旅程,出机场后,我一边从车窗外观察周围环境,一边看着手机地图,当汽车从四环开进三环时,还见不到什么密集的建筑,一直到进入二环,高楼大厦陡然间又多又密,交通也变得拥堵起来。
我问司机沈阳到底有几环?司机呵呵一笑,说沈阳有四环,但绝大多数的城区还是在二环内,一环是 1985 年建成,二环是 1997
年贯通,沈阳市区就这么点大,和平区、沈河区、大东区、皇姑区、铁西区,小得很,啪一下,就走完了。
沈阳在古早阶段被古城墙给包围着的,城不大, 1956
年为了修建南顺城路,将沈阳古城墙给拆了。当时没办法,总不能一直将城区困在小范围内,为了过日子只能拆,其实沈阳古城墙丝毫不弱于西安和南京城墙,西北角残留的一小块古城墙,是高于西安城墙的,可见当时沈阳古城墙还挺雄伟。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k8qkicug7byaJcwuaEyTrE72ibySsUiaxZ4QYWwRoY5UP0hA7V6b0AN3Q/640?wx_fmt=png)
1997 年时, 54 岁的慕绥新任沈阳市长,还兼任省政法委副书记、辽宁省副省长,在他做市长阶段,修建了百里的环城公路和水上带状公园、浑南区的 21
世纪大厦,二环原打算修双向 4
车道,还是慕绥新要求修双向六车道以上,要不二环今天非得堵死不可,慕绥新的城建努力,使本来因重工业污染排名“世界十大污染城市”的沈阳,在 1999
年拿到了联合国人居奖。
但慕绥新会搞城建也会搞钱, 1999 年,沈阳副市长马向东,与财政局局长李经芳、市建委主任宁先杰一起到澳门豪赌,被国家某部门发现, 7
月马向东等人被双规,马向东案带出了沈阳黑社会老大刘涌,从这两人的线索,又揪出沈阳一大批高官,包括跟刘涌称兄道弟的市长慕绥新,最后慕绥新也因严重的贪污受贿给判了死缓。
慕绥新和马向东的案子,简称“慕马案”,因这起案子被抓的官员达 100 多人,党政一把手就有 17 人,轰动整个沈阳,算是沈阳历史上的重要案件之一。
有一本小说叫《驻京办主任》,就是依这起案子来写的,不过我碰到沈阳的朋友,都抱怨说这小说还是不太真实,只是框架有些像。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yBOn56GI6nm65AdnAD5S6wQKREAStnro1dpNK8c0M6pKU94cv6rSuEgJ0Gm2NqAUe6HChdghWLibKVcXmFib9PfA/640?wx_fmt=png)
沈阳这座城市被浑水分成两半,浑河就是沈水,因为城市在沈水以北,古代叫“山北为阴、水北为阳”,所以叫沈阳,也是这个原因,沈阳的老城区主要是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其中沈河区是最正宗的沈阳,沈阳故宫和张氏帅府都在这,和平区是张作霖时代建好的,属于沈阳
CBD 中心,皇姑区文教科发达,重要的学校都在这边。
一位老沈阳人说,以前他们都不住浑河南边,说那边是埋死人的地方,为了开发浑南区, 2002
年出台了《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提出“中央都市走廊”概念,指沈阳纵向中轴线,沿道义南大街 \- 黄河北大街 \- 北陵大街 \- 青年北大街
\- 青年大街 \- 青年南大街(原浑河大街),共 25 公里,纵贯沈阳沈北、于洪、皇姑、和平、沈河、浑南六区,以带动浑南发展。
听起来跟福州新城的连接方式十分相似。
2003 年沈阳启动工人村改造工程,接着从整个铁西区开始城建改造工程,延续到 2008
年左右基本完成,之后现代沈阳就大致定型,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沈阳只有两个季节,国庆后是冬季, 4 月到 5 月初会刮风,风停了就是夏季,我去沈阳时太不凑巧,刚好遭着风,那几天我一出门, RGP
眼镜就被吹进风沙,我一路被吹得眼泪汪汪的,在张帅府门口时,大巴车一过,灰尘漫天,风沙一起,直接给把我眼睛吹得疼趴下了,遭了老鼻子罪。
不过沈阳的优点还是大于缺点,一位老沈说,沈阳的城建在全国还是不错的,公交线路非常密集、公交站规整舒适,道路配套设施维护水平高,全市几乎所有小区都有围合,沈阳消费低、医院密集,生活在沈阳市区,他感觉挺幸福。
** 捌 烈火与金刚 ** ** **
辽宁虽然衰落了,但并没有南方人想象得那么惨。
在沈阳,华晨宝马已生产 500 万辆车,一年纳税 430 亿元;沈飞集团是中国空军的起源,虽然风头不比成飞,但歼 -11 、歼 -15 、歼
-16 、 FC-31
依旧是国之重器;沈鼓名字听起来很土,实际上能给石油、化工、电力、天然气、冶金、军工等提供重大核心设备;大连机床能生产数控、特种等各种类型机床,量大管饱。
在大连,投资 156
亿的恒力石化,其壮观而充满科技感的生产基地,是我见过除华为外最强的企业;大连造船厂诞生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一坞五舰名震利奥宁州;科德数控从机床床身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系统、传感系统、伺服电机、关键性功能部件均是科德自主研制,机床整机产品的自主配套率达到了
85% 以上,是世界上机床厂中最高的,已将五轴加工机床出口到了德国,是国内极少数自主掌握高档数控系统全技术链的创新型企业。
前面我们聊了那么多辽宁的历史,主线看到的全是衰败,但并不代表着,辽宁没有未来。
辽宁还有这么多国内独步、无可替代的优秀企业,这几十年这样都过来,辽宁已经无法再衰退下去,只会触底反弹。
现在的辽宁,以及整个东北,都处在新的历史转型期,从内到外正在发生转变。
由于中国的快速崛起,以及俄乌战争的爆发,整个欧美世界全面封锁俄罗斯、美国带头围堵中国制造业,辽宁所面临的内外问题,都在发生松动。
辽宁内部的增长,主要来自自我提升。
像科德数控,现在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中的中下位置,但肯定会一点点进步的,参观完科德数控一天后,他们公司一名专家加到我微信,我们俩都很兴奋,我问了一大堆问题,对方一一耐心帮我解答,从目前看,科德数控很大的增长空间,将慢慢实现零部件
100% 国产化,意大利、德国、日本、瑞士的机床厂,以前那种巨额利润,都将被科德、华中、广数、北京精雕慢慢挤压下来。
另外像沈鼓,这几年的营收一直在增长, 2019 年营收 94 亿, 2022 年营收 128 亿,利润同比增长 76% ,订货同比增长了
33% 。
刚结束的 2023 年一季度,沈鼓利润同比又增长了 58.8% ,订货同比增长了 140% 。
看一下沈鼓高速增长的内容,包括乙烯、 PTA 、炼油、 LNG 、天然气长输管线、空气储能、大型清洁煤化工、风洞压缩机组、 EVA
超高压往复压缩机、国核一号、华龙一号核主泵等。
这说明是国内高科技行业正在飞速发展,才会同时推动科德和沈鼓这样的企业加快进步,比如 LNG
,这玩意一直是韩国人的强项,目前中国订单正在飞速增加,就传导到了上游的沈鼓。
这种自我提升,也带动了辽宁投资的增长, 2023 年一季度,辽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12%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了 18.7%
,还是说明全国工业发展后的正反馈,又给了辽宁高端产业以机会。
辽宁外部的增长,主要来自俄罗斯对中国的态度变化。
随着俄乌战争的进行,以及欧美世界对俄罗斯的全面封锁,使俄罗斯这个爱欧美爱得要死的美少妇,终于伤透了心,开始主动跟中国发展关系。
从 1997 年开始,久拖不决的中俄黑龙江大桥,几个月时间就建成了;通向中国的西伯利亚一号天然气管道满负荷运转,二号也在讨论加快建设; 3
月时,中俄发表联合声明,俄罗斯将在远东地区建立一个经济特区,将全面向中国企业开放,后期搞不好,将向中国开放整个远东地区;中国同俄罗斯的贸易额,也从
2010 年的 555 亿美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1900 亿美元。
2023 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 538 亿美元,出口增长 40% ,进口增长 30% ,预计今年将突破 2500 亿美元。
前面介绍丹东时,就说过丹东要改变命运,主要还是看俄罗斯和朝鲜的变化,目前俄罗斯已经松动,随着东亚格局即将大变,朝鲜看起来也不太远了。
在内外双向发力的背景下,今年东北增长率罕见地领先全国,辽宁的增长率,也达到了 4.7% 。
辽宁的过去已经过去,辽宁的将来已经到来。
当我第一次进入科德数控的地下车间,看着那一排排崭新的先进五轴数控机床,以及看到沈飞那一架架最古老的飞机时,内心真是五味杂陈,辽宁核心级别的重工业并没有丢弃,而且还在向前成长,我们离世界顶尖级别的工业品已经越来越近,大概十年到十五年左右,我们就能造出全球最先进的机床、最优秀的飞机、最屌派的航母了。
而这一切,源于烈火中重生的辽宁。 ** **
\-------------------------------------------
** ↓点击下方图片购买卢克文新书《风云录二〇二二》↓ **
\----------------------------------------------
在我的知识星球,能看到
每日时政深度点评,了解国家大事,看透国际风云变幻
财经股评,从宏观视角读懂股市变化本质,掌握市场规律
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2019年,从《文在寅的复仇》,有几百万读者关注我们,我在文章里带大家解析了当今国际局势和中国的崛起之路。
如今,有38000+读者加入我的星球,重新开始认识世界的逻辑和本质规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jKJU2pJSbMQHl2AaNWQiavDVMeI4C73TwHHye1bRGJE78INyib7ZZm7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扫码加入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yBOn56GI6nmDFF6C8jsHX40QK8gO2zicCov05c1xZGWw0j2lup8b56Mr4SRricJPZWLmzNnyVWmvZX1tTOUwo99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38000+人都在卢克文工作室 看国际风云诡谲,时事变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修改于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