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F3D1B9BED4D2C9E10864C5756DA3BF4C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160
@2017-03-2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历史神学是什么?

原创 Allen Xu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eFXPxxQb19xjHqFbttjTia8dJCyy6mqgHUriauVQsxNUQrgt70nX8iaEw/0?wx_fmt=gif)



先从一个历史问题说起。汉亡于何时?公元220年,曹丕篡汉,汉献帝禅让帝位,东汉灭亡,两汉四百年的历史就此终结。



以上结论无可辩驳,也为大家接受,这是历史科学给我们的结论。但是,让时光倒流到公元189年的洛阳,当何进死去,袁绍作乱,张让赴死,小皇帝刘辩和他代表的那个东汉朝廷,我们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呢?



名存实亡。



讨论一个历史问题总是需要有标准的,从宗庙存续的标准看,东汉亡于曹丕篡汉;从对国家的实质控制来看,东汉在十常侍和此后的董卓之乱后,就已经失去了一个大一统朝廷的控制力;拿新中国对基层的控制力做标准,恐怕古代王朝就没有一个合格的。如何挑选一个合适的标准,并且通过史实证明自己的标准的说服力,给出一个公允的结论,这是我们讨论历史问题时不能不注意的。以古代中国封建论为例,不同的学者提出过诸多不同的分期,如战国封建论,秦汉封建论,南北朝封建论,唐宋封建论等,这些理论各有不同,各有所依据也各有不足,至今恐怕也没能得出一个公论。但是无论是哪一种理论,
**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学者们试图讨论的仍然是“是什么“的问题。**



而历史神学(如果有的话)则不同,历史神学虽然同样基于史实,却将重点放在建立起
**史实对当下乃至未来的影响上。对于历史神学来说,“历史是什么样子的“这个问题,没有”历史能拿来做什么“来的要紧。**



然而什么是历史神学呢?不搞清楚这个问题,这篇文章的讨论就显得过于狭隘。在我看来,历史神学是在我们当下的公众讨论空间中,出于自身目的考虑,
**选择特定的标准与理论对历史加以阐释的过程。**
具体到事例上,远有80年代的河殇派知识分子,近有出逃美帝的刘仲敬,当我们观察他们的论述时,会发现他们虽然在论述西方国家发展历程,却总会绕回到中西对比上来——
**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研究西方只是工具,反衬中国才是核心。**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hL3Ke9sPFGJRLIZVvzABvWc7bElWnnxoxeTzNlbiafc9t3ZlUPPtc9LyBHic0RxBGefmZxval7Msw/0?wx_fmt=jpeg)



历史神学并不是什么新奇的概念,古代中国一直有此类传统。“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是因为孔子将其政治信念与臧否标准灌注于著史过程中,“郑伯克段于鄢”,对这一事件的陈述属于史实,而每个字的选择都是政治信念的一次表达;司马迁写《史记》,《项羽本纪》、《陈涉世家》的体例选择反映了秦末汉初人们正统观念的传承(可见田余庆教授《说张楚》论文),太史公则用这种表达反映了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资治通鉴》里屡屡出现的“臣光曰“,其意图早已跳出陈述史实,落在了表达自身政治伦理观点上。
**在历史学成为规范化的社会科学以前,历史科学与历史神学常常交织在一起,供有心人取其所需。**



但是,当历史学逐渐规范化之后,历史神学与历史科学的差距就越来越远了——以一本标准的历史学研究著作,仇鹿鸣先生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为例,或许仇鹿鸣先生在其他场合会对现实问题发表看法,但是在其研究著作中则谨守原则,专注于历史本身,从不越雷池一步,而读者也不会在著作中读到什么“弦外之音”。



历史神学的受众则不同,对他们来说历史本身反而是次要的问题,他们的首要兴趣始终是现实。观察一下这些作品的评论,我们会发现很多影射的文字游戏,对现实的讨论和对未来的展望——对史实本身的探讨反而少了许多。



人总是倾向于用规律来解释史实,面对“1,3,5,7,9,_”的数列,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在空格里填上“11”。从某种程度说,历史神学也是利用了这种规律性——当历史以某种规律呈现在历史神学家的表述中时,我们或许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这个“规律”看待未来。研究历史是否存在周期性或是规律性是一个历史学研究命题,但表达出“未来也会按照这个规律与周期发展“则是个彻头彻尾的神学(或者说玄学)命题。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0hL3Ke9sPFGJRLIZVvzABvMm5prsvc0Rb9uIKVKzj25503wIL9swuZkS6OzPc8GVGJOWjjW81uiaA/0?wx_fmt=jpeg)



那么什么时候会涌现出大量的历史神学家呢?漫长而稳定的和平年代不会,因为未来稳定而可以预期;思想领域一种思想大一统的年代也不会,因为不同的思想会被钳制而无从表达。当思想领域具备包容性,而现实又凸显中种种可能性时,历史神学就有了用武之地——
**正是因为对未来的预期不够稳固,才使得不同的“规律“和”预言“都有了表演的空间。**
微妙的是,近几十年的中国恰恰满足了这一条件——经济领域突飞猛进而又充满混乱的发展历程,思想上解放思想后的巨大空洞亟待新的替代者,而国际形势也同样风云变幻。



或许在网络空间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自己乃至国家的未来,可是思考的起点又在哪里呢?——现实世界是一个自由度为0的样本,我们唯一的参考只有历史。于是我们开始回顾历史,寻找相似性与规律性,试图通过回溯历史来解释现实,乃至预言未来,而这就给了历史神学充分的发挥空间。恰如前文所说,无论是试图以西方发展历程来剖析中国的河殇派乃至刘仲敬,或是回归中国古代史寻求中华文明自身的规律性和独特性的金观涛刘青峰或是姬轩亦,他们无疑都抓住了这个需求,用史实和自己的理论解释历史,给非科班出身的公众一个新颖的视角。至于他们进行这些解释的目的,笔者所知道的是,这绝对不是为了学术研究。



未来是否会真的如神学家们的预言般发展呢?他们的理论里哪些是有依据和逻辑的归纳哪些是欲有所为的有心之作呢?那些看起来言之凿凿,但是又显得模糊不堪的规律,在一个复杂度无穷大的现实中能有多大作用,恐怕需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把这些言说当作一个思维实验,那着实有趣而又引人入胜;可是如果信以为真,陷入其中的话,笔者恐怕只好在这里调侃一句,认真你就输了。



** 最后,请读者们有空的话花几秒时间帮我们点下文章下面广告并迅速返回即可,为作者提供支持。感谢 。 **

**
**

** **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atOzluoEmw7uicvvcSf6HLloia9nnYrpnHv6lDdngM5lYr2LsUUn2UsQ/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