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帖子
账号
关于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
Bulletin#86B802531549043948D5601C15232978
orCmWKnKpoNGs5gJXA3tkxwWKv8j8KYxxp#626
@2018-12-22 16:00:00
上一篇下一篇

# 中二少年缘何走上屠龙之路?

原创 潮思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oicGmJclgBceYXCfmzjep82YQjUMb8tlfFXjdVR6HTYcRPYjd2WvMjw/640?wx_fmt=gif) ** 文 | 柔远镇迩司礼监 **

**
**

**
**

今天继续发布少年毛泽东系列。上篇聊了 [ 毛泽东年轻时走过的那些思想弯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8076&idx=1&sn=2b893e4bf7df748ccf4278521cb8df8c&chksm=e8e44756df93ce4012560b4fd867f4e4e823a894ee1dcb5f50e9c4bc9cbd49d63ec43f712ead&scene=21#wechat_redirect)
,今天从其求学经历探寻下是什么样的成长轨迹影响了他日后思想走上正轨。







想知道毛泽东是不是天才,就得从少年毛泽东的求学经历中略窥一斑。而毛泽东的求学经历,可以用8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曲折离奇、令人乍舌。如果说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坎坷,是艰苦斗争环境对他的考验;那毛泽东求学生涯的坎坷,则很大程度是由他桀骜不驯的性格“自找”的。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湘潭的一个贫农之家。之所以叫贫农,是因为他出生的时候毛家还没发迹。祖父毛恩普和父亲毛贻昌都还是乡间耕作的平头老百姓。而那年头的老百姓,老字前面一般还跟个穷。他家当然也不例外,父亲毛贻昌“年轻的时候”“负债累累”。为了挣钱还债,走投无路“便去投军”挣点朝不保夕的刀口钱。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KpIFEicRiaB3WibgROCryka2Miarxz9cmml4JM6co25NLV2zHA0Ry5QY9A/640?wx_fmt=png)



这次的军旅生涯无疑是成功的。一年多下来,毛贻昌既没缺胳膊也没少腿,全须全尾、平平安安的从前线溜达一圈回来了。“回到我生长的村上”,并且“由于拼命地节省,他靠着做小生意和其他事业赚了一点钱,设法赎回了他的田地。”靠着本钱和副业,让毛家“有十五亩田,成为中农了。”但毛贻昌不满足于现状,又“开始做贩卖粮食的生意,并赚了一点钱。”并且通过这些钱“不久又买了七亩田,使我家达到‘富’农的状态。”彻底的改善了毛家的经济状况。



但仔细看这个富农是有引号的,不是毛泽东瞒报家产故意把自己说穷,恰恰相反,因为他家有五口人,合下来人均耕地4.4亩,比对《1949-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全国土地改革前各阶层占有耕地情况”就会发现,富农的门槛是人均耕地9.59-26.32亩,中农的人均标准是3.05-9.59亩,他家连富农的边都没够上,打到头就是一个下等的普通中农家庭。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3P5lkRUyNeLs9UDgibRlW1hHmRdWXcZ5XHNLyic8GrsvIwQiaWvtibribpg/640?wx_fmt=png)



虽不是大富大贵,但经济基础不断改善,还是对毛家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除了日子过得越来越轻松外,毛贻昌也有了让子女读书发蒙的想法。于是毛泽东“七岁起,就在本村一个小学读书,一直到十三岁。”这里的小学其实就是私塾。读完私塾的他并没选择直接继续深造,而是做了三年多的“家里蹲”在家务农。然后才回过神来发现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拾掇一通给他老爹留下首诗就跑外地读书去了。这首诗很有名,就是改自西乡隆盛的“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整诗造诣非常之高,气势雄浑,一个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少年英雄跃然纸上,而作这诗的时候,毛泽东还只是个不到17岁的孩子。



不过他去的这个外地有多外呢?“五十里”,从天安门到颐和园差不多也是这个距离。中午吃完饭出发,晃过去刚好能赶上吃晚饭。非要说这时候的毛泽东有啥比一般人强的地方,那可能就是他的笔杆子无人能及。虽然当年离别赋诗是知识分子经常干的事,但跑去上个小学都能写的这么慷慨激昂、名垂青史,他绝对是独一家。不知道的猛一看,可能还以为他是上了剑桥哈佛。不过这也正常,谁第一次远行不是雄心壮志,更何况这人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毛泽东。



出了乡关的毛泽东以《言志》一文被湘乡县立东山小学堂校长李元甫相中,破格录取上了新式小学。不要以为当时民智未开,所以小学不比现在。就算放在当时,17岁这个年龄上小学都属于超龄的。当时的新式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初小5年,高小4年,就像是今天的九年义务教育,初小也是7岁入学,不过可以跳过。毛泽东因为读过6年私塾,所以直接进了高小,相当于今天的初中。根据当时的教育部大纲,既1904年版《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十二岁以后,为知识渐开、外诱纷至之时,尤宜令圣贤之道时常浸灌于心,以免流于恶习,开离经叛道之渐;每日所授之经,亦必使之成诵。”也就是说规定的12岁上高小,而此时的毛泽东都超龄5岁了。



有人会说这是给封建私塾教育耽误的,那我们看看毛泽东周围的学霸们,年轻时候都是怎样读书的:李大钊,比毛泽东大4岁,读过私塾,18岁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24岁考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27岁担任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张国焘,比毛泽东小7岁,读过私塾,复读了一年19岁考上北京大学,在校期间参加了五四运动,担任北京学联主席;黎锦熙,也读过私塾,只比毛泽东大3岁,他弟黎锦晖就是“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的作者。17岁考入湖南优级师范,24岁任职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了毛泽东的大学老师,33岁兼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燕京大学等校的国文系教授。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oX6sI8OhpSqOyUBq3yswRWKq4rqvad3TnLJVtbhW12ydaIgs4ibRKmg/640?wx_fmt=png)



换句话说,那时的学霸如李大钊、张国焘、黎锦熙这些人,在毛泽东才开始读小学的时候,都基本上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再往后更是一飞冲天、高屋建瓴。和这些真正天才一比,毛泽东自然是相形见绌。所以毛泽东非常坦诚的回答过天才这个问题,“我不是天才。我读了六年孔夫子的书,又读了七年资本主义的书,到一九一八年才读马列主义,怎么是天才?”



不过,世界从来不是一个只给天才唱独角戏的舞台,而是一个考验人知识与意志综合实力的平台。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才志两端,从于立事。超世之才这种百年一现、人之所爱的东西,就跟中头彩一样,落在谁身上谁都是光彩夺目,没有人会讨厌。但闻道有先后,只要不是差太多,后来者术业专攻一把也能迎头赶上。而且,这种一蹴而就的超世之才是一把双刃剑,不见得光起正面作用,有时候聪明过头了反作用也会来的凶猛,或是使他们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或是使他们伤仲永,举高了再摔散,最后泯然众人矣。



而意志这东西不一样,一时半会看不出来意志高低会有什么区别。但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只要日积月累的持续输出,意志的力量就会不断正向叠加,虽然人才智不能周,但勤能补拙。路遥知马力,长期的而困而知,而勉而行,终将守得云开见日出,迎来功不唐捐、积厚成器之期。让人才长成一棵历经风霜雪雨的参天大树。达到天才达往往不到的高度。所以上面这三位天才,一个英年早逝未能展现大用;一个中途叛变起了反向作用;一个泯然于世没有太大效用。反而是作为人才的毛泽东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绝不随遇而安。经寸积铢累后豁然贯通,最终做出了空前绝后的成绩。



那会读高小的毛泽东,虽然上学晚,但非常清楚自己该干什么。知道自己是来求学的,不是来求上学的。在高小里吊打小学生没意思、没出息、没出路,所以只待了半年就退学了。不过这不是简单的退学,毛泽东因为“古文作得不错”所以“教员都喜欢我,尤其是教经书的”。在自己的小学老师贺岚岗的推荐下进了湘乡驻省中学,从初一直接跳级到了高一。



这下他总该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了?当然不可能,安分不是毛泽东。不仅如此,少年毛泽东和安分两个字是天然的绝缘体,折腾才是他那会的最大特征。1911年,一迈进校门他就开始找“有刺激性的材料”读。这里的刺激材料当然和今日青少年们喜欢在网上找的那种喜闻乐见的不一样,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同盟会的革命材料。而毛泽东“读了以后,极为感动”。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soCvp9HoWmicqSBibxPdCeWjjcagSIzQkvm4NEiaCtFtGswgveVkxgiaOA/640?wx_fmt=png)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sqL0fSMicE7xkJ6YX7EjojMicfvia0g0Jp8nYrVH85yia7cEFY6qjG4tng/640?wx_fmt=png)



1911年是什么年?那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年份,革命的火种已经点着了全国。双方的领袖正在全力赴国难,双方的部队正在全面拉锯战。两边为了争取民众,都在开动宣传机器全国打鸡血,从文字宣传到现场鼓动无所不用其极。毛泽东在的学校当然不能例外,“有个革命党得了校长允许,到一个中学里面作煽动的演讲。”这个演讲瞬间引爆全场中学生的书生意气。“当场有六七个学生起来声援他,痛斥满清并号召大家起来建立民国。”“听过这个演讲四五天之后,我决心加入革命军。”这好了,毛泽东又不读书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407OZ2qXzMTSoNmoibJ4Wzp1AziafyaJsKicQ81gzy2pExn9MufG49lAA/640?wx_fmt=png)



但毛泽东没赶上趟,“孙中山和袁世凯成立了协定,预计的战事停止,南北“统一”,而南京政府解散。”毛泽东当了半年兵,还没上场,战斗就结束了。所以只好把还没捂热的军装又脱了下来,重新回去读书。然而他虽然“决定继续求学”但“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于是在“报纸上的广告”(上网查招生)和朋友的推荐下,在四个学校报了名,分别是“警官学校”、“制皂‘学校’”、“法律学校”、“商业学校”,这些连名字没有被记下来的学校是不是感觉不靠谱?没错,就是和今天职高差不多水平的职业学校。而且这些学校的报名费可不便宜,一次就是一块大洋,学费另算。毛泽东一时激动交了钱,却对这些学校都没啥兴趣,除了商业学校月初进门“月底退学”呆了一个月,其它三个连教室门都没踏进去人就走了。



不过毛泽东还是想读书,于是他又瞄向了普高湖南省立第一中学,又“花了一块钱报名”,而且一鸣惊人“应了入学考试,以第一名被录取”重操自己未竟的中学学业。他这两年一通转学当兵留级的神操作,搞得自己又蹲回高一课堂了。但高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如果他涉世未深,就教他ABCD;如果他历经沧桑,还是教带他ABCD。毛泽东从战场走一圈回来,大清都亡了,还给他教ABCD,当然只会得到毛泽东“我不喜欢第一中学。它的课程太少而规则繁琐”的评价。不过毛泽东在这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历史教员胡汝霖就十分欣赏毛泽东的文才,送了他一套《御批通鉴辑览》。而这套一般人名字连都不想看完的书,影响了毛泽东后来的人生轨迹。这就是司马光原著,乾隆删减点评、钩玄提要版的《资治通鉴》。



司马光一生除砸缸当宰相喷王安石外,还有一个彪炳史册的成就,就是编成了《资治通鉴》。《通鉴》虽未列入廿四史,但价值却可与其巅峰《史记》比肩。司马光更是因为其治学严谨,与司马迁一起合称史家双壁两司马。就算是抨击司马光性格保守的人,也会对《通鉴》给出极高的评价。因为这书是史书的大成之作,是以博古通今著称的一代名相司马光花费了19年时间才编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它不是简单的堆彻史料,搞历史故事大杂烩。而是集史家众书之长,点评结合实例的生动教程。



司马光通过“臣光曰”,手把手教你怎么博观约取、鉴往知来,现实踏实真实的从历史中学会处理问题。而历史是什么?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它是无数聪明人切切实实实践过的东西,从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表面看着可能迂腐,但内核一定不会天真。



所以毛泽东一生把这300万字的《通鉴》看了17遍,评价其“《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14eoHLPCSCj9ucURrt1mm4R3Ku2n3JUjQtWB6M04JU9N4I95wZIlSqHFqtUyNoeCPK0Udo4Uc3ibA/640?wx_fmt=png)



《资治通鉴》极大的启迪了少年毛泽东,让他知道了往圣绝学竟然还有如此威力。毛泽东对胡老师馈赠十分感动,于是“读过《御批通鉴辑览》以后,我断定还是单独求学的好。”又双叒叕退学了。然后“自己订立了一个读书的计划,规定每天在湖南省立图书馆中阅书。我十分地有规律和专心,在这个方式下费去的半年,我以为对我是极端可宝贵的。早上图书馆一开门我就进去。在中午只花去买两个米饼来吃的时间,这就算是我每日的午餐。每天我留在图书馆中一直读到闭馆的时候。



在这自修的时期内,我读了许多书籍,读到世界历史和世界地理。在那里我以极大的兴趣第一次阅读了世界的舆图。我读了亚当·斯密士[亚当·斯密]的《原富》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物种起源》]和约翰·斯陶德·密尔[约翰·穆勒]所著的一本关于伦理学的书。我读了卢骚[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学》和孟德斯鸠所著的一本关于法学的书。我将古希腊的诗歌、罗曼史、神话和枯燥的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混合起来。”



当然,这段经历也只是让少年毛泽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和学问基础,其思想由量到质如何飞跃,还要继续从他的大学生活中探寻,我们下回继续聊。



**近期文章导读:**

[ 少年毛泽东走过的那些思想弯路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8076&idx=1&sn=2b893e4bf7df748ccf4278521cb8df8c&chksm=e8e44756df93ce4012560b4fd867f4e4e823a894ee1dcb5f50e9c4bc9cbd49d63ec43f712ead&scene=21#wechat_redirect)

[ 英雄的黎明——少年毛泽东的侧影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8071&idx=1&sn=45d1e4f31eb09685b4f31bb52f348227&chksm=e8e4475ddf93ce4b2579fb110c1f8da20b785b05b9084a638a6475bc77b2e48eedae040ec31d&scene=21#wechat_redirect)

[ 三代女德班的变迁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zNTU3MDI5Mw==&mid=2247488063&idx=1&sn=f4c07f59c412c3c155b44e5ec879e1a1&chksm=e8e44725df93ce336e5f4660facecd0d057d4c57ce11fac9bd77b95d181c5867ca48b3b1fbd9&scene=21#wechat_redirect)



** **

作者简介

** 柔远镇迩司礼监 ** / **** 石油行业从业人员



现从事页岩气勘探开发相关工作,自然科学实习研究员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2hyA00U2ibjibYDKtBc7Tpc1mxNkn5PWGHl7ETPtbUexLDawYjRVzWN8tUdwyDw5cNvhbQm70vatVA/640?wx_fmt=jpe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


ox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