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鸡报晓说烛夜
刘梦龙 [ 新潮沉思录 ](javascript:void\(0\);)
__ _ _ _ _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eFXPxxQb19xjHqFbttjTia8dJCyy6mqgHUriauVQsxNUQrgt70nX8iaEw/0?wx_fmt=gif)
烛夜,是鸡的古称,“一唱雄鸡天下白”,因为鸡有拂晓而啼的习性,为古人所看重。南朝《述异记》说大地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之鸡皆随之鸣”。雄鸡与光明总是站在一起,带来温暖和希望,作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家禽,鸡列名六畜,伴随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数千年,有关鸡的掌故也不胜枚举,在农历丁酉年将要到来之际,说说鸡的一些趣话。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7YyicGeVPwutK5mWWQHvlbeN6picBDoZKMvA5UqUlKnRoRhmFrv4CdejleC9R7ibxicAykfGwwmEfibw/0?wx_fmt=jpeg)
在中国古代,鸡的授时功能使鸡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早在周代,就设有鸡人这个职位,掌管时间。易经说,“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时间具备神圣性,是从远古开始人类就有的观念,人类文明的开端之一就是对天文的观察,对时间的划分。每到改朝换代着颁时授历也是标示王朝正统的一种手段。
从一国而言,时间意味着秩序,比如中世纪欧洲城镇的核心常常是教堂,因为当时教堂是唯一有力量建设大钟提供报时的机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刺激了钟表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催发了文艺复兴的到来。在中国古代,盛行天人感应的学说,由于激素的变化,鸡有时会出现雌鸡转变为雄鸡,或者雄鸡雌化的情况。古人从阴阳五行的角度,把这视为征兆,认为是朝政紊乱的表现,则鸡身上更肩负了社稷之重。
对于个人来说,鸡的艺术形象表达的情感更为多样。“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夕阳西下,鸡归巢,牛羊归圈,怎么思念的人还没归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纵然世事艰难,知己相逢为什么不欢喜。到了急于建功立业的英雄祖逖耳中,拂晓鸡啼“当非恶声”,闻而起身舞剑。同样处于南北朝的徐陵生活的要快乐些,所作《乌栖曲》则说“唯憎无赖汝南鸡。天河未落犹争啼。”慨叹时光易逝,欢愉难久。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7YyicGeVPwutK5mWWQHvlbmdcO3jPIhSnyGicoa3DdW28M2vpKwFKCy9YXfHlKqZtMqGAtqbU5OyQ/0?wx_fmt=jpeg)
如果说中国古代最有名的鸡,恐怕要说后来干脆改名为宝鸡的陈仓所出的两只神鸡。据说秦文公时,陈仓有农夫抓到一只怪兽,无人识得,路上遇到两个小孩告诉他,这是名为“猬”的怪兽,善于吃死人脑子,敲打它的头就可以消灭。没想到怪兽被揭穿后也对这人说,两个小孩同样是怪兽变化的,名叫陈宝,抓住了可以称王称霸。农夫于是丢下怪兽去抓小孩,两个小孩化为两种野鸡飞走,其中一只在陈仓北面小山上化为奇石。
从先秦到西汉末年,中国一直实行祠畴祭祀制度,帝王每年要到不同的地点祭祀神明,而陈仓的这只石鸡则是祭祀的重点,随着秦朝统一天下,更被赋予了神奇色彩。史记封禅书也记述了与之相关的传说“文公获若石云,于陈仓北阪城祠之。其神或岁不至,或岁数来,来也常以夜,光辉若流星。从东南来,集于祠城,则若雄鸡,其声殷云。野鸡夜
。以一牢祠,命曰陈宝”那么按照史记的说法,这不是什么奇妙的石鸡,而是一个经常掉落陨石的场所,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要用猪牛羊三牲来祭祀它。然而这种频率确实十分奇异,以至于现代有科幻作家甚至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而按照郦道元的说法就没有这么神奇了,只有发生了一次陨石落地,秦文公事后捡到一块奇石,落地时吓的满山野鸡乱叫,于是又叫鸡鸣之神。
除了用来知晓晨昏,或者装神弄鬼,鸡最重要的功能当然是食用。人类吃鸡的历史要比养鸡还有悠久。史前时代的饮食器里就发现过不少鸡骨。商代甲骨中亥据说代表了商人著名的先王,这位大王在山海经里的形象就是两只手拿着头,正在大啃野鸡肉。著名的彭祖据说在尧帝时期的职位是给这位神话里的君王奉献野鸡羹。
到了秦汉,关于鸡的料理就十分丰富了,马王堆汉墓不仅出土了二十二只鸡,还出土了和鸡有关的食谱。上面记录当时的吃法有濯鸡、炙鸡、鸡白羹等,我们现在吃鸡的办法,煮,烤,蒸都已经出现了。至于今天我们喜闻乐见的烧鸡,其历史就要更加悠久了。《礼记·内则》里说,周天子吃的食物有“濡豚,包苦实蓼;濡鸡,醢酱实蓼”肚子里塞上配料烧烤,周朝就已经上了天子的宴席。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7YyicGeVPwutK5mWWQHvlbBERpmctXnHiaxl2OGpLQBDlibsPv66n6Ta77jp0KIQm1a9FhJK7icgW0A/0?wx_fmt=jpeg)
关于鸡的烹饪,古人吃法不少。鸡汁便于调味,一块浸透鸡汤的油布顺手带进后厨,据说是某些素菜好吃的原因。叫花鸡很容易让人联系到洪七公,红楼梦里的茄鲞是否真实存在还很可疑。清代的大吃货袁枚写了随园食单,其中鸡肉的吃法就有十六种,红烧,白煮,切丁炸卷一样不少。唯有今天我们常见的炸鸡,虽然宋朝就有油炸食品,在下学问浅薄,确实没见过相关文献,个人猜测当完全是现代产物。盖炸鸡虽小,却体现了工业化的巨大力量。快捷的烹饪方式,来源于工业化对速度效率的追求,大量廉价的鸡肉来自现代规模化农业,充足的油料作物才能保证肆无忌惮的油炸。
鸡不仅仅能自己被食用,它还会生蛋。由于鸡善于生育,在中国民俗文化里也成为一个喜庆的象征,各种喜庆场合往往少不了鸡蛋的参与。传说商人的先祖契就是母亲吞下了玄鸟掉落的卵而未婚而孕的。隋末的起义领袖刘武周也传说是母亲看到鸡一般的流光飞入腹中而受孕。由于鸡卵往往象征孕育着生命,结婚送红鸡蛋,生日吃太平蛋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一种民俗。
要说鸡蛋的典故也很多。春秋时晋灵公要建造九层高台,三年不成,搞得民不聊生。大臣荀息为了劝谏他,就表演了一手叠鸡蛋的绝技。随着鸡蛋越累越高,晋灵公也大为紧张,最后忍不住叫到太危险了,不要再加了。荀息借此比喻晋国的统治已经和叠鸡蛋一样危险,让灵公停止了建造高台。魏晋时的王述,性情急躁,吃鸡蛋的时候拿筷子戳,壳没破,于是丢到地上乱踩一通。那时穿的是木屐,可不好踩,鸡蛋到处滑滚,气的王述捡起鸡蛋狠狠的咬破才罢休。
吃鸡能吃出花样,古人吃鸡蛋当然也能吃出花样。蛋炒饭是今天生活中很常见的做法,其中扬州炒饭还曾经推出了官方认定标准,吸引了不少眼球。蛋炒饭的历史要比较迟,马王堆有所谓卵熇,然而当并非炒饭,恐怕是生鸡蛋浇米饭。因为煎炒作为一种烹饪手法要到齐民要术的时代才比较普遍,其中就记载了当时还颇新颖的平底锅芝麻油炒鸡蛋。
传说隋朝的杨素喜欢吃碎金饭,应该是炒饭的前身。今天的扬州炒饭一般认为始于清代做过扬州知府的尹秉绶,但他为福建汀州人,其做法乃其家居所创,实为福建人的作品。和尹秉绶同时代,清朝盐商十分富有,当时八大盐商之首的黄均太就爱吃鸡蛋和蛋炒饭。据说他每日必吃一顿蛋炒饭,两个鸡蛋,爱吃的鸡蛋要值一两银子一个,这样昂贵的鸡蛋乃是用人参白术等药材喂鸡后生出来的。这个传说很可能是真的,因为同样写于乾隆朝的红楼梦就说,贾府的鹌鹑蛋也是一两银子一个,刘姥姥叹息到这足够乡下农家一个月的伙食了。曹雪芹祖上为江南织造还一度兼任盐务,于当时江南的奢侈当深有体会。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7YyicGeVPwutK5mWWQHvlbXFBRibfDCKJr1yZ4lDvialmjUxRFsz9bWDicKEgFibgl5YsMq15licpLVZw/0?wx_fmt=jpeg)
由于鸡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古人也给鸡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韩诗外传里称赞鸡“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时不失者,信也”,名为说鸡,实在说君子。孔子的弟子子路第一次见老师还是一个赳赳武夫,据说戴的就是鸡冠帽,表示其勇敢。春秋时讲求君子六艺,包含礼、乐、射、御、书、数。要求当时的士人要做到文武全才,通晓阴阳,和日后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又是完全不同的形象。
汉朝恒宽的盐铁论里给鸡又添了一个品德,“当世嚣嚣,非患儒之鸡廉,患在位者之虎饱狼咽”尔雅中说“鸡跑而食,食每有所择,故曰小廉如鸡”因为鸡吃东西总在挑挑拣拣,吃的不多,不乱,于是又有了廉洁的品德。古琴曲中有一首《雉朝飞》,曲调悲戚,据说是缅怀春秋时卫候的女儿嫁给齐国太子,两人未婚太子便死去,卫侯的女儿不愿悔婚,终于在齐国守节而死,死后和齐国太子化作两只野鸡比翼齐飞。卫国公主的老师知道后做了这首曲子,则这里鸡又被象征贞洁。志怪书《幽明录》里说晋朝的衮州刺史曾经买了一只鸡,养做宠物,没想到这只鸡居然晚上会说人话,宋处和它天天交谈,语言水平大有进步。这只鸡堪称博学,为了纪念这只博学的鸡,古人有时又叫书斋为鸡窗就是这个典故。
鸡者,吉也。古人常称许鸡为阳禽,认为雄鸡一鸣,则一切黑暗退去,代表着光明。 **新的一年,也祝愿大家的生活如雄鸡啼晓,迎来一个光明的未来。**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8T2WTyz6Xy17YyicGeVPwutK5mWWQHvlbxPUZv4J03IWR68sRDe8PMFQichXdwOhcQaAaVWeWsNic6bmzZp3FSWDA/0?wx_fmt=jpeg)
最后,请读者们有空的话花几秒时间帮我们 ** 点下底部广告 ** 并迅速返回即可 ,为作者提供支持。感谢 。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8T2WTyz6Xy290XoHTXPnSczlMU4d8uzSatOzluoEmw7uicvvcSf6HLloia9nnYrpnHv6lDdngM5lYr2LsUUn2UsQ/0?wx_fmt=gif)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
****
× 分析
收藏